《2024年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年度数据分析报告》日前出炉。去年,12345热线共受理市民反映2419.5万件,同比增加12.9%,解决率满意率双提升。其中,民生保障类与消费类问题反映量同比呈现“一降一升”。
电话仍是市民反映的主渠道
2024年,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持续完善,热线服务渠道持续拓展。电话仍是市民反映的主渠道。
报告显示,去年受理的2419.5万件市民反映中,热线电话渠道受理2097.2万件,占比86.7%;网络渠道受理322.3万件,占比13.3%。诉求派单共1108万件,占比45.8%;直接答复1311.5万件,占比54.2%。诉求解决率和满意率分别达96.7%和97.0%,实现了双提升。
2024年,《北京市12345企业服务热线优化提升工作方案》出台,本市有针对性制定企业来电一键直达、在线专业服务、便利化延伸服务等13条优化措施,开展企业“三送”服务,打造为企服务“总客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热线越来越热,企业办事更加方便。
同时,12345热线业务系统与北京国际版门户网站实现了对接融合,将涉外诉求纳入接诉即办工作体系,优化涉外诉求办理,外籍人员在北京生活更加便捷。
民生保障类问题“降”
消费类反映量“升”
报告显示,随着民生保障工作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暖、供水、供电)、住房(小区配套、房屋修缮)、市容环卫(垃圾清运、公共区域环境秩序)、市政(路灯照明、市属道路、市政配套)、教育(入学升学、教务管理)、卫生健康(医院管理、卫生防疫、药品管理)等问题同比降幅明显。公园管理、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反映量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报告分析,一方面,公园管理更加规范,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低频噪声、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得到改善,设备噪音、餐饮单位油烟、扬尘、垃圾场异味、河道倾倒渣土等问题减少。
与此同时,旅游、文体市场消费反映量同比增幅明显,分别上升2.9倍和1.2倍。这是由于北京文旅消费市场全面复苏,市民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同时,注册地在北京的旅游、票务等平台企业用户数量大、范围广,全国范围的来电促使相关反映随之上升。
此外,报告显示,2024年,季节性、周期性、政策关联性问题反映量波动趋缓。比如关于高温(供水、供电)、汛期(积水、房屋滴漏)、降雪寒潮(供暖)等季节性相关问题反映整体更加平稳。这是由于各责任单位未雨绸缪、冬病夏治,开展主动治理,相关问题反映量受天气因素的影响明显减弱。
“每月一题”
驱动上百项政策出台
基于对市民诉求数据的长期分析,2024年,本市选取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小区周边公共停车资源有偿错时共享、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等13个高频共性难点诉求问题纳入“每月一题”开展专项治理。
针对13个问题,本市制定了“一方案三清单”,市级部门围绕问题解决创新政策措施,完成了372项任务,出台了104项政策,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