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盛夏,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像一束阳光照亮了我灰暗的童年。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沉甸甸的学费,1200元,对于我们那个南方小镇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我忐忑地去了继父家,那个熟悉的筒子楼,空气中弥漫着生活的味道。
改变命运的1200元
“钱在我这儿,你进来拿吧。” 继父马师傅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屋内的寂静。 那一刻,我看到他手里紧紧攥着一沓钱,那是他省吃俭用、甚至卖掉了心爱之物才攒下的。 1200元,不仅是学费,更是他全部的积蓄,更是他对我无声的爱意与期盼。 我当时并没完全理解,只是简单地认为那是我的母亲给出的。
凤凰自行车和红灯收音机
后来,我才知道更多。王大娘,我们家的邻居,那时经常去我家串门,她告诉我,为了这1200元,马师傅不仅卖掉了那辆陪伴他多年的凤凰牌自行车,还卖掉了那台他最喜欢的红灯收音机。那辆自行车,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他辛苦劳作后难得的放松;那台收音机,是他晚间唯一的娱乐消遣。他为了我的未来,放弃了多少自己的爱好与享受? 这让我再次细细地品味了这笔钱的重量。
隐藏的辛酸与付出
母亲后来才小心地向我透露,马师傅为了凑足这笔钱,还偷偷地打过零工,顶着腰伤,在工厂加班加点,甚至向同事借钱。 他为了不让我的学业受到影响,承担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我没有考上大学,他的付出将会多么心碎。 这些事情,他从未向我提起过,他只是默默地付出着,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我。
从“继父”到“爸爸”
起初,我和马师傅之间有些隔阂,毕竟他不是我的亲生父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感受到了他深深的爱。他那粗糙的双手,曾为我缝补衣服,为我做饭,他那充满皱纹的脸庞,总带着慈祥的笑容。 我开始理解他的付出,我开始理解他的爱,我终于喊出了那一声迟来的称呼:“爸爸”。
北京的求学之路与回报
在北京的大学生活中,我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尽可能地减轻家庭的负担。我明白,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回报爸爸的付出。 我努力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他的爱,和他对我的期望。 我知道这1200块钱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他对我未来无限的期盼。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选择留在繁华的都市,而是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爸爸妈妈身边。我知道,他们需要我,我也需要他们。 我成为了一名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去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 我将爸爸的爱,转化为对学生的关爱,去传递这份温暖,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或许是我对他最好的回报。
父爱如山,默默无闻
1987年的夏天,那1200元钱,不仅仅是改变了我命运的契机,更是点燃了我对爱的理解与传承的火种。 马师傅的爱,不声不响,却像一座大山,默默地守护着我,支撑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向前走去。 这份爱,我会永远铭记于心。
你觉得呢? 我的继父,是不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