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被炸身亡,最宠爱的五姨太整日浓妆艳抹,最后救下整个东北

曹米说娱乐 2025-04-04 12:22:44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发动“皇姑屯事变”,东北亡张作霖直接被炸死。

日本为何要发动“皇姑屯事变”?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占领东北。

当时,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盘踞东北三省,势力让日本人都为之忌惮。

东北王不死,日本人侵华必遭巨大阻力,这也是多年来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

现如今,张作霖被日本人谋害,东北三省岌岌可危。

所幸在这个时候,最受宠的五姨太扛起大梁,整日浓妆艳抹拯救了东三省......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化个妆的事,怎么就拯救东北了?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在说“皇姑屯事变”事件之前,先来说一说这个“五姨太”。

五姨太名叫寿懿,1897年出生,父亲为清朝将领寿山,家族背景很不错。

只可惜生在乱世,注定命运比较坎坷。

20世纪初,东北局势很复杂,寿山与沙俄在哈尔滨、齐齐哈尔打得昏天暗地。

清政府软弱无能,寿山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最后选择自杀保全作为将领的尊严。

古人云“子以母贵”,寿懿的母亲出身很低,早年在黑龙江戏班子里唱戏。

父亲带兵在当地驻扎时,有一天去听戏,结果看上了她并娶回家中。

寿府正室夫人出身高贵,怎可能看上一个戏子,对寿懿自然也不待见。

父亲在的时候,多少还能获得一些宠爱,父亲一死,在家中的处境十分尴尬。

无奈之下,母女二人收拾行囊离开寿府,回到奉天老家讨口饭吃。

乱世人不如盛世狗,想吃一口饱饭都很难,寿母不得不重操旧业,登上舞台演出博取客人一乐。

她也很有眼光,哪怕吃不饱饭,也要攒钱供女儿上学。

寿懿很争气,努力学习夜以继日,最终考入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张作霖占据东北后,一直很重视教育,不论男女,曾说:

“宁可少养五万兵,也要办好东北的教育。”

寿懿所在的学校,就是东北王赞助的,也为二人后来的故事埋下伏笔。

1917年她从学校毕业,学校还组织了一场毕业典礼,张作霖是主要嘉宾。

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是新式学堂,教授的是现代化思想,学子自然有别于过去。

看着讲台上侃侃而谈、充满自信的寿懿,东北王心生爱慕之情,大会结束后向其发出邀请,有空去大帅府做客。

她欣然接受,不久便应邀来到大帅府,青春靓丽的颜值、与众不同的谈吐、卓然不凡的才情,把张作霖迷的颠三倒四。

宴席还没结束,这位草莽汉子就表达爱意,希望娶对方为妻。

寿懿比张作霖小20多岁,而且对方已经有了多位夫人,怎么看都不是一桩好姻缘。

爱情价虽高,可在乱世中或者更重要,嫁给张大帅便能得到保护,便能有所依靠。

回到家,寿懿和母亲商量此事,最终答应婚事嫁入大帅府,因是第五个姨太太,也被称为“五姨太”。

02

什么样的媳妇是一个好媳妇,出得厅堂,下得厨房,而寿懿就是这样一个人。

“后宫”最难的事情,就是与其它姨太太如何相处,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立住脚跟。

寿懿的情商、交际能力很高,与多为姨太太相处的很和睦,对下人也比较不错,短时间内就赢得全府的尊重。

不仅如此,她还是处理教务的小能手,张府大大小小的事情被管理的井井有条。

张作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这位五姨太越来越喜欢,甚至重要场合都带她出席。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频繁出入各种上流社交圈,寿懿的经验、威望和人脉都在不断增加。

据悉,有一次张大帅去军营里视察,临行前还带上了寿懿。

“绺子”出身的张作霖没啥文化,训话时匪气很重,寿懿则不同。

作为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的高材生,落落大方、气质不凡,言谈举止透露着大家闺秀的气质。

收拢不少士兵们的心,赢得他们的尊重,张大帅乐得哈哈大笑、倍感有面子,就差直接点明“这是我老婆”。

总的来说,寿懿虽是五姨太,但在大帅府的威信仅次于张作霖,大事、小事都会参与决策。

对下人关怀备至,对其它姨太公平对待,大事也能一力承担,大度、公正又聪慧,无人不服。

20年代末东北局势充满危机,日本侵华野心昭然若揭,只是畏于张大帅的枪杆子,不敢轻举妄动而已。

在侵略东北这个问题上,日本还耍过一个心眼,以奉天为抵押借给张作霖钱。

只要还不上,奉天就日本人的囊中物,可张大帅哪里是那么好骗的。

借钱,可以,要钱,没有,要奉天,更不可能。

该到还钱的时候了,张作霖小脑袋瓜一转,直接把奉天改名为沈阳。

是奉天欠你们的钱,凭什么让我沈阳来换,要钱,没有,要命,先打一仗看看,日本人气得不行。

张作霖虽然出身土匪,但腰杆子却很硬,尤其是在主权问题上,一步都不对日本退让,这点比他的儿子要强。

日本人哪里肯吃着哑巴亏,眼看阳谋不行,只能使阴谋。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坐火车外出视察,结果在皇姑屯遭遇爆炸袭击,始作俑者就是日本。

只要把这位东北王搞死,东三省几十万军队就会群龙无首,拿下它还不是手到擒来。

此事就是“皇姑屯事变”,张作霖当场就被炸死,军方立刻封锁消息。

日本人只知道爆炸成功了,但张作霖的状况如何却不清楚,以至于不敢有下一步动作。

家国大事最重要的只有两件,即祀与戎,也就是传承与军事。

彼时张学良还在南方,张作霖临死前郑重交代,一定要把张学良安全召回来主持东北大局。

问题来了,张学良回到东北完成交接之前,如何隐瞒张作霖死亡的消息呢?

隐瞒得住,则东北局势可解,一旦泄露,东三省便岌岌可危。

咱们来看看寿懿是如何做的。

03

当时,日本在东北到处都有眼线,消息藏肯定是藏不住的,干脆就放开。

但,放开也要有一个度,三分真七分假无疑最具有迷惑性。

一时间,外界盛传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医生治疗后脱离危险,正在大帅府养伤。

日本人相信吗?肯定不信,不久日本驻奉天领事馆就派人去查看,以探望为名打探具体消息。

寿懿明白对方来者不善,可若是拒绝只会“此地无银三百两”,不如大大方方迎接。

很快日本人就来到大帅府,寿懿以巧妙的言辞拒绝直接探视,还在府内设置重重安保措施。

日本人无法靠近张作霖卧室,自然不知晓他已死。

森严的安保也给日本人制造了一个迷魂阵,张大帅正在恢复中,要不然搞那么紧张干嘛。

除此之外,寿懿对外放出张作霖重伤消息的同时,府中还有一些安排。

下人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各位姨太太该干嘛干嘛,打麻将的打麻将、看电影的看电影、逛街的逛街......

就连寿懿自己也如往常一样,小脸抹得白里透红,一身穿着花枝招展,哪里有死了丈夫的样子。

整个大帅府一派歌舞升平,日本人便产生一种假象,张作霖或许真的只是重伤,并没有死。

探视人员回到大本营,将所见所闻说了出来,日军高层也无法确定张作霖到底有没有死。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没有把握怎能轻易行事。

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已经准备好的日本人强压下野心,东北危机得以解决。

得知父亲身亡的消息,远在南方的张学良立马向北赶,马不停蹄、夜以继日,最终成功接过父亲的大权。

一切安排妥当,所有的军事布置一如往常有条不紊,这才对外公布张作霖的死讯。

这个时候日本才反应过来,可那又能如何,东北几十万大军已经有了新的主将。

只要你敢打,必然会遭受坚决反击,即便是胜,也很可能是残胜,弊远远要大于力,只能另觅时机。

回看事情的整个过程,从张大帅身死,到张学良回来接手职务,寿懿的安排都十分得当。

机智应变、临危不乱,每一个细节处理的都十分得当,为张学良回归、掌权赢得充足的过渡时间。

若是换个普通女子,估计早就哭得梨花带雨,不知如何是好,东北必然会沦陷。

1931年,虽说东三省同样沦陷在日本人的枪炮下,但却无法掩盖寿懿的智慧,而且这也不是她的责任。

九一八事变后,寿懿带着儿子南下天津租界生活,之后又随着国民党军去了台湾,并在那里过完了一生。

有时候看寿懿和张学良三个人,心中颇有感慨。

一个女子都敢与日本人斗一斗心眼、阴谋,一个拥有几十万部队的少帅,却被日本人端了老家,可叹可叹!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0 阅读:38

曹米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