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南海局势波谲云诡,美国、日本等外部势力的频繁介入,使得区域安全形势愈发复杂。2024 年 12 月,日本海上自卫队第 10 艘 30FFM 型护卫舰“长良”号下水,加之日本与菲律宾签署的互惠准入协议(RAA),南海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表面上看,这些似乎只是日本为强化自身海军力量和区域合作所采取的常规行动。然而,深入剖析便会发现,其背后潜藏的战略意图和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自 2021 年 3 月首艘 30FFM 型护卫舰“最上”号下水以来,短短四年内日本竟下水了 10 艘该型护卫舰。这一造舰速度虽无法与中国的 052D 驱逐舰相提并论,但已将绝大多数国家远远甩在身后,充分彰显了日本在海上力量建设方面的勃勃雄心。
30FFM 型护卫舰作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新锐战舰,排水量高达 5500 吨,拥有出色的反潜、反舰和防空能力,是一款综合性能出众的多用途护卫舰。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计划在未来几年持续增加该型舰艇的建造数量,总数预计达 22 艘。并且,从第 13 艘开始,还打算对其进行改进,进一步增大排水量并强化防空能力。

这一系列举动无疑极大地增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同时也意味着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力量正逐步崛起。然而,对于南海地区而言,日本此举并非福音。日本不断强化海上力量,有可能打破地区军事平衡,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其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也可能导致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南海本应是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各方应通过和平协商、对话合作的方式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而日本这种单方面加强军事力量的行为,不仅不符合地区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无益于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南海。国际社会应保持高度警惕,共同遏制任何可能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确保南海的长治久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任何妄图通过武力或军事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历史的审判。日本应认清形势,以和平、合作的态度参与地区事务,为南海的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