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料】锡霍特山脉,一支笔划走清帝国40万平方公里

隔岸观史 2025-04-27 10:01:23

参考资料

Институт географии АН СССР. Южная часть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 Ред. Герасимов И. П.. — М.: «Наука», 1969. — 422 с.

【"那些留着辫子的猎人像幽灵一样消失在林间,"鲍什尼亚克在日记中写道,"他们用警惕的眼神打量我们,就像西伯利亚的狼打量闯入围栏的驯鹿。"】

锡霍特山脉(Сихотэ-Алинь)位于俄罗斯远东的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是太平洋沿岸与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之间的天然屏障。

在俄罗斯的历史叙事中,这片广袤的山林并非“被占领的土地”,而是勇敢的探险家、哥萨克战士和俄罗斯移民用鲜血与汗水开拓的边疆。从17世纪的初步探索,到19世纪的正式吞并,再到苏联时期的工业化开发,锡霍特山脉的历史,就是一部俄罗斯帝国向东扩张的史诗。

19世纪中叶,随着清帝国的衰落和俄罗斯在远东的野心膨胀,俄罗斯割占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1860年,《北京条约》进一步确认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锡霍特山脉)归俄国所有。

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探险家、军人和科学家纷纷进入锡霍特山脉,将其描绘成“无主之地”,尽管当地仍有少量清朝驻军和土著居民。

1867-1869年,普隆斯基(Пржевальский)率领的考察队对山脉进行了测绘;1880年代,弗拉基米尔·阿尔谢尼耶夫(Владимир Арсеньев)的探险则让俄罗斯社会首次全面了解了这片土地的自然与人文。他在《德尔苏·乌扎拉》等著作中,既赞美了锡霍特山脉的壮丽,也强调了俄国“文明使命”的必要性——即开发这片“蛮荒之地”,使其成为帝国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俄国开始向该地区移民,建立军事哨所(如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伐木营地。1891年,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规划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对锡霍特山脉的控制,铁路的修建使大量俄国农民和工人涌入远东,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

今天的俄罗斯官方历史教科书仍将锡霍特山脉的“并入”描述为“自然的历史进程”,而非“殖民占领”。在俄罗斯的民族叙事中,哥萨克探险家是“英雄”,阿尔谢尼耶夫是“科学先驱”,苏联的建设者是“伟大的开拓者”,而当地土著居民的角色则被边缘化。

尽管国际学术界有时批评俄罗斯的远东扩张具有殖民色彩,但在俄罗斯的主流话语中,锡霍特山脉是“自古以来”的俄罗斯领土,其开发史被塑造成一部“征服自然、保卫边疆”的史诗。

俄罗斯人对锡霍特山脉的认知始于17世纪,当时莫斯科的势力正逐步向东扩张。1643年,哥萨克探险家瓦西里·波雅尔科夫(Василий Поярков)首次抵达阿穆尔河流域,并听闻了东部山脉的存在。1650年代,叶罗菲·哈巴罗夫(Ерофей Хабаров)的远征队进一步深入远东,尽管他们未能翻越锡霍特山脉,但带回了关于这片“无法通行的高山密林”的传说。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帝国与俄罗斯的边界暂时划定在外兴安岭一带,锡霍特山脉成为两国之间的缓冲地带。由于清政府对这一偏远地区的控制力薄弱,俄罗斯猎人、毛皮商人和逃犯逐渐渗透进山区,与当地的乌德盖人、鄂伦春人等土著部落进行贸易,甚至建立临时据点。这一时期,俄罗斯人并未对锡霍特山脉提出正式的主权要求,但他们的活动为后来的吞并奠定了基础。

【哥萨克遇见"野人女真"】

1854年,俄国海军军官尼古拉·鲍什尼亚克(Николай Бошняк)带领一支小队翻越锡霍特山脉。他们在山顶发现了一条古老的兽径——后来才知道,这是女真人世代使用的猎道。

"那些留着辫子的猎人像幽灵一样消失在林间,"鲍什尼亚克在日记中写道,"他们用警惕的眼神打量我们,就像西伯利亚的狼打量闯入围栏的驯鹿。"

三年后,穆拉维约夫总督在给沙皇的报告中兴奋地宣称:"锡霍特山脉的木材足够建造整个波罗的海舰队,而山下河谷里的中国人甚至不知道他们拥有的金矿!"

1860年,当英法联军在北京城耀武扬威时,俄国人用一支笔就划走了包括锡霍特山脉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的奠基者、海军上将康斯坦丁·卡扎克维奇(Константин Казакевич)站在锡霍特山脉西麓宣布:

"从今天起,这里的每一棵红松都属于俄罗斯母亲!"俄国移民潮水般涌入,伐木工、淘金者用火药炸开女真人的祖坟,东正教传教士把圣像挂在鄂伦春人的神树上。

1891年,一位名叫阿尔谢尼耶夫(Владимир Арсеньев)的年轻军官开始了他的探险。他在著作《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写道:"当我的向导德尔苏·乌扎拉(Дерсу Узала)指着某处山崖说'这是满洲人的圣地'时,我就知道——该让地质勘探队来了。"

1930年代,斯大林的大清洗浪潮席卷锡霍特山脉,古拉格囚徒在原始森林里铺设了"死亡铁路",日本关东军的侦察兵多次伪装成猎人潜入,当地鄂温克人说:"苏联人的卡车比东北虎更可怕……"

1942年,一架载有纳粹德国特工的飞机神秘坠毁在锡霍特山脉主峰。KGB档案显示:"那些德国人带着标满汉语地名的地图,他们想在这里建立针对日本的无线电基站——就像中国人一千年前做的那样。"(暗指唐朝在渤海国设立的驿站系统)

2019年,俄罗斯考古队在锡霍特南麓发现一座唐代渤海国戍堡遗址,戍堡瓦当上清晰的汉字:“开元十五年,靺鞨造”。或许正如一位乌德盖族老人所说:“俄国人把我们的神树砍去烧火,却忘了火堆里烧掉的,还有他们自己写的童话。

1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