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有一位名士叫做金圣叹,自称泐庵法师,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中金圣叹对文学领域的贡献非常突出,他的文学理论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圣叹和其它文人雅士一般,喜欢吟诗作对,特别是在做对联上,从来就没有怕过谁,自认为天下没有对不出的下联,但是有两对联却难住了他,其中一对差点就成为他永久的遗憾了。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中秋节除了赏月之外,还有很多习俗,比如观潮、燃灯、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等,中秋节当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聚在一起猜灯谜,做对子,金圣叹从来不会缺席每年中秋的这个活动。
话说那个中秋节格外热闹,一群人都围绕在一个对联旁讨论着,金圣叹拨开人群,也靠了上去,只见上头写着: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金圣叹思索片刻,却怎么都对不出下联,直到回到家里也不得下联,好胜心让他仿佛一下失去了魂魄,挣扎在下联里无法挣脱。
直到那年除夕夜,金圣叹的妻子在他面前感叹:“今夜最后一天了,明日又是新一年的开头”,金圣叹顿时大喜,狠狠抱起妻子亲了一口,说她真是一个对联天才,立刻写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金圣叹的下联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后世再无人对出更加高明的下联了。
“生题死对”千古绝对金圣叹和当地的一个老和尚关系非常好,经常聚在一起品茗,有一个晚上,金圣叹闲来无事就跑到老和尚那里喝茶,喝完茶就到了藏经阁翻阅经书,金圣叹突然要求老和尚拿出他珍藏的孤本手抄佛经欣赏,老和尚担心金圣叹看上眼后拿不回来,于是就卖了个关子给金圣叹留下一个上联,承诺只要对出下联就直接送给他,上联是:半夜二更半
金圣叹读着上联,觉得好生奇怪,半夜、二更半都是时间,首尾都是数词更加难对了,金圣叹想了一夜都未想出,第二天一早就悻悻离去。
这个对联难住了金圣叹,几年都没有对出来,后来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捕入狱,秋后斩首。在行刑前一刻,金圣叹再次想起这个上联,希望在弥留之际能够相处下联,儿子赶到他身边不停地哭泣,询问父亲还有没有未了的心愿。金圣叹突然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金圣叹听到“中秋”二字顿时仰天大笑,对出下联:中秋八月八。“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二更半恰好是半夜,八月中也正好是中秋节,抑扬顿挫,朗朗顺口。这个差点成为他永久遗憾的对子终于被对出来了,金圣叹面对着死亡瞬间没有了一丝惧意,让儿子等到他死后立刻赶往老和尚那里告诉他我对出的下联,要求他好好保管自己的那件手抄佛经。
金圣叹在生死之间对出下联,堪称千古绝对,而历史上也把这副对联称为“生题死对”。
网友们有更好的下联吗?请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我们一同讨论。
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
[横脸笑]
半夜三更半,初春一岁初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早日出黄昏日落日日日出盼日落
聪明到头都不知道自己原来是笨死的[吃瓜]
生死一瞬间,灵感一瞬来。再无遗憾,文痴一个
中元七月中[得瑟]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分针走圆,时针走半,走走走圆逢走半。
千古文士,文士千古。
孙行者,四大名著中孙悟空的别名,母夜叉也是四大名著响当当的别名,别名别称孙不是姓如者行孙行者孙,因些母对孙没问题。者对之尽管属于文子中的之呼者也,但者与叉也是对某部份所指,特别行者对夜叉更有相关联的意境。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逄月半。 地中日照,云下日暗,日日日照随日暗。
1.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车轮走圈,马车走前,走走走圈马走前。 2.1.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分针走圈,时针走半,走走走圈迎走半。 3.半夜二更半,重阳九月重。 4.半夜二更半,半年六月夏。
半夜三更半,半盒三个半。
一夜是五更。三更是一夜的一半。所以老金是绝对
中秋真是“八月八”?
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
半夜二更半白天一对六
懂得楹联在说话![汗]
半夜三更,床上金莲叫[呲牙笑]
外太空不缺水对的也很妙
半夜不是三更半吗,二更半还不到半夜呀!
臭屁不响,响屁不臭,唯有萝卜屁,又响又臭。
千古绝句
东升日明,西落日暗,日日日明转日暗
金圣叹死前不是说同嚼有牛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