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黄克诚,为人刚正不阿,年过8旬也要坚持为国效力

大博小阳 2025-04-22 14:40:27

1980年那会儿,有三封举报华国锋主席的信被送到了中纪委。咱们国家的开国大将黄克诚,那时候正好是中纪委的常务书记,他一听说这事儿,立马就赶了过去。看了看信里的内容,黄克诚二话不说,直接就跟大家伙儿说:“放开手脚去查,有啥后果我担着!”

那么,黄克诚为啥说话这么豁得出去呢?那三封举报信里到底写了些啥?

【直言不讳遭免职】

说实话,黄克诚一直以来都因为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而出名。他因为“嘴不饶人”的性子,没少被撤职处分。

1902年10月1日,黄克诚在湖南省三塘乡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呱呱坠地。家里头穷,他上学这事儿全靠亲戚们帮忙凑钱。在村里的私塾念了八年书后,他有机会到县城和省立的三师继续深造。

那段时间,他碰到了马克思主义,心里头就下定了决心,要投身到救国救民的大革命事业里。从那以后,他老是参与爱国学生活动,热情得很。到了1925年,他顺利成为了共产党员。第二年,他干脆放下了笔,拿起枪,直接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8年那会儿,黄克诚投身到了湘南起义中,还带着农民兄弟们一块儿,把永兴县给打下来了。可他这人有啥说啥,直肠子一个,因为这个性格,后来惹了不少麻烦,心里头挺不是滋味的。这样一来,黄克诚就和朱德、陈毅他们一起,跑到了井冈山。到了那儿,他就当上了第4军第12师第35团的团长。

后来那些年,他一直冲在战争的最前沿,跟敌人拼死搏斗。在长沙那场大战,还有后面好几次的反围剿战斗中,他都立了大功。由于视力不太好,有好几次他都差点在战场上丢了命,可他一点都没想过退缩。

黄克诚因为革命信念特别坚定,工作作风也挺好,所以在党里的位置越来越高,成了我们党着重培养的人才。到了1931年,他就当上了红三军的政委。

因为他敢于直言不讳,新中国成立后,他得到了很多重要职位。从湖南省委书记一路升到中央纪委书记,开始接手处理一大堆关键事情。

【三则举报信】

这天,中纪委的大家伙儿像往常一样忙着手里的活儿,突然有人送来了三封举报信。这事儿可不小,中纪委的同志们一看,立马就重视起来了。但等他们打开信一看,全都愣住了,一时间都没了主意,不知道该咋处理这事儿。

黄克诚瞅见其他同志的脸色不对劲,心里咯噔一下,感觉这事儿不小。他立马板起脸,接过信件,一字一句地琢磨起来。这一看可不得了,信件里竟然列出了华国锋同志的“三条大过错”,每条都写得明明白白,详细得很。

有一封举报信,说的是华国锋去江苏视察的时候,让当地政府把路给封了,搞起了戒严。这一来,很多地方都堵得不行,车子动弹不得,学生和上班族也都被堵在了路上。这可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正常出行都受到了影响。

第二封举报信讲的是华国锋之前的一次演讲。举报人说,华国锋当时坐的那把椅子,后来被一些人当成了文物,摆进了博物馆展览。

第三封检举信里头说了,华国锋的老家山西交城那边,当地政府打算给他盖一座纪念馆,还计划把他的老房子翻新整修一番。

得知道,1979年11月13号那天,邓公带着一众中央的大佬们刚出了条新规矩,就是《关于高级干部咋样过日子的几条要求》。你猜怎么着?那三封举报信里头说的事儿,件件都撞上了这条新规矩,全给违反了。

黄克诚把举报信的内容看完,脸色立马变得严肃起来,直接说:“这不就是搞新的个人崇拜嘛?得查清楚!”他这话一出,秘书李振墀也是一惊,连忙提醒黄克诚说:

黄老,您再琢磨琢磨,这可是中央的大当家啊,中纪委查起来,会不会不太方便呢?

听到这话,黄克诚态度坚决,一点没犹豫,他非得让中纪委的其他同事把这事查个水落石出不可。他还吩咐手下的一名工作人员,给华国锋写了封信,把群众反映的那三件事儿一五一十地说清楚。之后,他又安排了三路人马,分别跑到那三个地方去实地调查。

在动身前,黄克诚专门跟这群调查员说:“你们放手去查,有啥问题我黄克诚担着。”

黄克诚讲出那些话,背后有更深层次的考量。一方面,因为华国锋那时候是主席,要想把这事儿查个水落石出,就得先让大家心里没负担,大胆去查。

另外,他相当熟悉华国锋的情况。之前在湖南省做省委书记那会儿,他就已经跟华国锋打过交道了,那时候华国锋是湘阴县委书记,后来又去了湘潭县做县委书记。

那段时间里,华国锋的低调谦逊、实实在在干事的风格,还有他愿意倾听不同声音的性格,都让黄克诚觉得特别难忘。之后,华国锋步步高升,做到了领导的位置。而黄克诚能够再次出山工作,也是得到了华国锋的认可和支持。

所以,黄克诚觉得,华国锋肯定不是会搞出作风乱子的人。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事儿查清楚,一来是要守住党的规矩和纪律这条线,二来也是因为他打心底里相信华国锋。

【真相大白】

那时候,华国锋正忙着手头的日常工作,突然收到了黄克诚寄来的信。他一字一句地把信看完,琢磨了一会儿,马上就给中纪委回了封信。信里他说,黄克诚提到的那三件事确实有这么回事,而且他已经处理过了。写完信后,他没耽搁,直接就去中纪委找黄克诚当面聊了。

碰面后,华国锋跟黄克诚聊了几句。当华国锋问起关于自己调查的事情时,黄克诚的表情立马变得认真起来,他一本正经地答道:

事情还在查,真相还没水落石出。我收到了你的回复,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事里头可能有啥搞错了。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得把证据亮出来,让大伙儿都心服口服!

听到这话,华国锋立马意识到问题不小,在接下来的调查中,他特别上心,一五一十地把那三封举报信的事儿讲了个明白。

华国锋去江苏考察时,当地政府为了确保他一路顺畅,还有他的安全,对部分道路实施了管控。并且,为了这次管控,当地政府早就有了周密的计划和商量。

不过,活动当天的某些突发情况让场面失控,没能像预想的那样管理得井井有条,结果乱成一团,交通也因此堵上了。可当地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所以就有人误以为华国锋在搞特殊。事后,他还严厉指责了当地政府没尽到责任。

华国锋坐过的那把椅子,真的被拿到博物馆展览了。那时候,他在党校做完报告就提前走了。可党校的工作人员自个儿做主,悄悄把椅子送到了博物馆,还给它贴上了文物的标签。

事件一出,华国锋立马就去搞清楚了来龙去脉,随后他收起椅子,对着当事人就是一顿严肃的批评和教导。

关于山西交城政府为华国锋修建故居的说法,其实是误传。那时候,华国锋在交城并没有房产,交城政府其实是自发地修缮了他哥哥的住处。华国锋知道这事儿后,很快就让停工了。

没多久,调查的事儿就有了结论,跟华国锋讲的大体一样,这下子,华国锋的冤枉可算是洗清了。

瞅见这份调查结果,黄克诚脸上没啥大惊小怪的表情。想想他们这批在战乱时候出生,尝遍民间酸甜苦辣的人,本来就是冲着给老百姓谋幸福才去革命的,咋可能干出对不住老百姓的事儿呢?

之后,他把那份调查报告和华国锋的回信一起发在了《党风党纪》杂志上,并且还给中央写了封信,提醒大家别再出现个人崇拜和作风上的毛病。后来,华国锋还专门登门拜访,向黄克诚表达谢意,感谢他帮自己澄清了误会。

以后的日子里,黄克诚还是一门心思地给国家出力。因为年纪大了,好多人都跟他说,不如早点退休在家养养身体。可他不这么想,虽说已经过了八十岁,眼睛也看不见了,但他还是硬要待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不肯退下来。

因为工作任务挺关键,他特意跟手下的人说:“得有胆子挑战难题,从猛虎嘴里抢食吃。”

1986年的时候,黄克诚因为上了年纪加上以前打仗留下的老毛病,身体变得很差。那时候,尽管医生和家里人怎么劝,他就是不肯吃药,对后面的治疗也是各种不接受。

家人劝他时,他回答道:“我现在没法再为党出力了,你们别为我花国家的钱了,把药留给还能干活的同志吧。”他还一再地说:“我这身子骨,跟油烧干、灯灭了一样,没法再为人民做点啥了,何必再拿人民的钱来治我这病呢?”

结果到了后来,医生只能硬给他打上治疗的药,还给他输了氧。趁他睡着的时候,赶紧给他挂上吊瓶。可他只要一醒,就偷偷把针头给拔了。可惜啊,病情还是越来越重。在同年的12月28日,这位了不起的革命前辈,就这样安静地离开了我们。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