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云起
编辑|娱叔
80岁,本该是含饴弄孙的年纪,她却成为了千万人的“电子姥姥”。
她在灶台前的絮絮叨叨变成流量密码,祖孙日常如今也被明码标价。
她就是千万网红“八零徐姥姥”。
而当80多岁的她在直播间露出僵硬的笑容时,人们这才发现:
网红圈对老年群体的流量剥削,正以亲情的名义悄然上演。

要说徐姥姥的走红,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年,她的外孙成成过年从市里回到老家,用手机随手记录了和她相处的视频。
这个佝偻着背的姥姥,干活麻利,言语间还带着东北人独有的幽默。
她能一边絮絮叨叨吐槽外孙“懒虫”,一边手脚不停包出漂亮的韭菜盒子;
会在雪地里追着外孙打,转身又偷偷把热乎的烤地瓜塞进他兜里。

这些充满烟火气的视频,为账号积累了初始流量。
而真正的大火,来自徐姥姥边骂边做“黄桃罐头”的视频。
之前,成成在剪辑视频的时候,会刻意把那些姥姥“骂”她的片段剪掉。
而“黄桃罐头”那一期,姥姥“骂”他的那些瞬间却都卡在重要节点,他怎么都剪不掉。
也正是这一句句的吐槽,直接让账号的流量激增,更让无数网友都想到了自己的姥姥。

“俺吃都脆,就你吃不脆,你嘴里返潮啊?”
这些徐姥姥的经典语录,是听一遍就要笑一遍的程度。
从此,徐姥姥的生活便360度无死角展露在镜头之下,她的视频成了很多人的“电子榨菜”。
很多网友都调侃她:80岁正是闯的年纪。
泼天的流量一波波向她袭来,账号的粉丝量到如今已经突破了1400万。

账号热度飙升,成成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遇——登上央视《开门大吉》的舞台。
成成给主持人小尼送上了姥姥亲手做的罐头,分享着跟姥姥的有趣日常。
这次节目也让徐姥姥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很多电视观众转头就关注了徐姥姥的账号。

爆火之后,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成辞去了在市里年薪20万的工作,专心回到姥姥身边经营这个账号。
在一开始的时候,姥姥并不愿意让他辞掉稳定的工作,但是成成心意已决,姥姥也只好作罢。

在赚到钱之后,成成在市区给徐姥姥买了楼房。
姥姥看着这还是毛坯的三居室,一边“吐槽”浪费钱,一边捂着嘴巴笑。
网友都夸赞成成“吃水不忘挖井人”,对姥姥孝顺。
然而,当流量浪潮裹挟着商业利益汹涌而至,这场始于亲情记录的短视频之旅,逐渐变了味道。

为了维持热度,账号几乎每天都在琢磨新选题。
从教网友做东北冻梨、酸菜炖粉条,到挑战网红美食翻车现场……
他们为了稳定热度,必须保持着高质量内容的持续输出。
原来的日常,现在似乎也变成了一种摆拍。

流量和利益的不断涌入,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有网友发现,原本记录日常的视频里,广告植入越来越频繁。
观众原本是冲着乡村美食、祖孙温情等内容而来。
大量的广告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观看时间被浪费,“电子榨菜”变得食之无味。
所以在广告之下,很多人对徐姥姥也不像从前那么期待,甚至会减少观看率。

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个账号把眼光放到了直播带货上。
直播间里,徐姥姥局促地坐在镜头前,面前摆满了各种商品。
成成在一旁热情地介绍产品,不断引导网友下单。
徐姥姥偶尔插几句话,脸上的笑容却显得有些僵硬。
有人发现,徐姥姥在直播时常常眼神游离。
她似乎并不清楚自己在推销什么,只是机械地配合着成成的节奏。

随着商业合作的增多,徐姥姥的生活节奏也被彻底打乱。
以前,她可以慢悠悠地做饭、晒太阳,现在却要按照拍摄和直播的日程表,频繁地出现在镜头前。
当日常变成了不得不完成的工作,让年迈的她疲惫不堪。
曾经自然流露的温情,如今在镜头下多了几分刻意。
让不少网友开始怀疑,现在看到的祖孙情,究竟有几分是真,几分是演。

而围绕着“八零徐姥姥”这个主账号,还衍生出了其他的相关账号。
“徐姥姥甄选”“八零徐姥姥好物精选”等等,亲戚们都想从她身上分一杯羹。
徐姥姥这80多岁的年纪,是否真的应该一直这样被消费?

徐姥姥的经历,不过是老年网红生态的冰山一角。
在流量浪潮的席卷下,无数“姥姥们”“奶奶们”都在重复着相似的命运。
“我是田姥姥”凭借孙子 “大聪明” 拍摄的搞笑视频走红。

视频里,田姥姥被孙子捉弄的模样让人捧腹大笑,然而随着热度上升,质疑声也接踵而至。
网友发现,视频中的很多情节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剧本,田姥姥在镜头前的反应并非自然流露。
更令人震惊的是,有爆料称田姥姥的孙子为了追求流量,甚至故意惹老人生气,将老人的负面情绪作为视频素材。
在巨大的流量和利益面前,亲情被无情地消费,田姥姥的笑容里也渐渐多了无奈和疲惫。

还有“于奶奶的幸福生活”,她的走红源于一段吃汉堡的视频。
可爱的模样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网友都觉得她像“暖洋洋”。
然而,走红之后,她的视频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广告。
而且还有网友质疑,虽然奶奶吃汉堡很开心,但是真的应该让她长时间吃这些食物吗?

这些老年网红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
一方面,他们用温暖的形象和接地气的内容治愈了无数网友;
另一方面,流量背后的利益驱动,又让他们陷入虚假、过度消费的争议。
当白发苍苍的老人成为流量密码,有人看到的是商机。
而更多人看到的,是亲情在名利场中的挣扎。

当镜头将老人的皱纹变成流量密码,将絮叨的日常包装成吸金工具,不得不让人反思:
流量与利益的追逐,是否已让我们迷失本心?
愿每个镜头背后的老人,都能在岁月里真正“慢下来”。
毕竟,比千万点赞更珍贵的,是无需表演的人间烟火,是未经剪辑的天伦之乐。

资料来源:
澎湃新闻|八零徐姥姥和外孙搞笑日常火爆全网,神仙妈妈才是最大功臣
大连日报|徐姥姥和她的八零人生
耄耋成流量祭品,外孙镜头围猎亲情,徐姥姥直播间的假笑揭开了网红经济最痛伤疤:当孝道沦为数据狂欢的燃料。
人家明月写了明朝那些事赚了几千万还在上班,这姥姥的就火了一下,孙子立马辞职了,后面还有几十年能一直火吗????才刚火就开始广告带货一条龙,流量还没稳住呢……现在房子买了,别以后房贷都还不起!好多人一生都没有一次这样的运气,多少流量转瞬即逝,就把年薪20万的工作辞了[狗头][狗头][狗头][狗头][狗头]
给80岁的人买房,怎么看都是给自己买的,搞个营销,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