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人,一段时间以来总感觉排尿时使不上劲,尿液流得缓慢。他以为只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没当回事。可日子一长,情况愈发严重,不仅排尿时间明显变长,还出现了尿频、尿急症状,晚上起夜次数也增多,严重影响睡眠。实在难受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膀胱功能已经受损。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排尿无力这个问题,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严重。

排尿无力,简单说,就是排尿时尿液排出力量减弱,尿流变细、射程变短,甚至需要费力才能排出。很多人觉得这是小毛病,尤其老年人,常把它归为年龄增长的正常变化。但实际上,排尿无力背后可能隐藏着大问题。据统计,约 20% - 30% 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排尿异常,排尿无力是常见症状之一。若不重视,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
排尿无力的原因前列腺问题:老年男性排尿无力,前列腺增生是常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逐渐增大,像个 “小塞子”,压迫尿道,使尿道变窄,尿液排出受阻,出现排尿无力。据研究,60 岁以上男性,约 50% 有前列腺增生;80 岁以上,这一比例超 80%。除增生,前列腺炎也会导致排尿无力。炎症使前列腺充血、肿大,影响尿道通畅,还可能影响膀胱逼尿肌功能,削弱排尿动力。膀胱功能障碍:膀胱是储存和排泄尿液的重要器官。当膀胱逼尿肌无力,无法有力收缩将尿液挤出,就会排尿无力。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会损伤控制膀胱的神经,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有数据显示,中风患者中,约 40% - 60% 会出现不同程度排尿功能障碍,包括排尿无力。此外,长期憋尿、膀胱结石等,也会影响膀胱功能,引发排尿无力。长期憋尿使膀胱过度充盈,逼尿肌持续拉伸,弹性下降、收缩力减弱;膀胱结石刺激膀胱黏膜,影响膀胱正常收缩和舒张。尿道狭窄:尿道因外伤、手术、感染等原因,可能形成瘢痕,导致尿道狭窄。尿液通过狭窄尿道时,阻力增大,出现排尿无力。比如,尿道损伤后愈合不良,瘢痕组织增生,使尿道管径变小,影响尿液排出。
怎么判断排尿无力是否严重,需不需要检查膀胱功能?一般来说,正常排尿时间,男性约 1 - 2 分钟,女性约 0.5 - 1 分钟。若排尿时间超过 3 分钟,且持续一段时间,就要警惕。同时,注意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尿不尽感等伴随症状。有尿频,24 小时排尿超 8 次;尿急,一有尿意就得赶紧上厕所;尿痛,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或疼痛感;血尿,尿液中带血;尿不尽感,排尿后仍感觉膀胱没排空,这些都提示泌尿系统可能有问题,要及时就医。
膀胱功能检查怀疑膀胱功能异常,需做相关检查明确。
尿常规:简单又重要的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细菌等指标,判断有无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尿路感染时,白细胞增多;肾脏疾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泌尿系统超声: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男性)超声。能清晰看到泌尿系统结构,发现有无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膀胱残余尿量增多等情况。比如,通过超声可测量膀胱残余尿量,正常情况下,膀胱残余尿量少于 10ml,若增多,提示膀胱排尿功能受损。尿流率检查:测单位时间内排出尿液量,反映下尿路排尿功能。能直观看到尿流速度、尿流曲线形态,判断有无排尿梗阻及梗阻程度。正常尿流率,男性最大尿流率一般不低于 15ml/s,女性不低于 20ml/s,低于此值,可能存在排尿异常。膀胱镜检查:直接观察膀胱内部情况的检查方法。能看到膀胱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结石、肿瘤等病变,还可对可疑部位取组织做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不过,膀胱镜检查是有创操作,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不适,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做。
排尿无力不是小事,若出现相关症状,别拖延。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保护好膀胱功能,让生活更健康、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