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到底浇灌了多少水银?专家:看看附近的石榴树,就知道了

蛇之王聊一聊 2023-08-10 05:44:2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的历史上有过不少以文治武功闻名的皇帝,而这其中最为传奇的,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了。从他的出身之谜到其安息的陵寝,有关于他的传闻便一直没有停止过。

而我们在见识过秦皇陵墓周边的壮观的兵马俑之后,便对他的陵墓产生了更大的探索欲。连陪葬的“泥胚人偶”都如此的精美,那始皇陵墓里面,不得是让整个世界都惊叹的壮丽景观吗?

不过,以我们现在的技术还不足以开发秦始皇陵,对于始皇陵内汞金属超标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技术性的突破。而始皇陵的水银量无疑是巨大的,两千余年的时间都无法将它耗尽。

那么,秦始皇陵内的水银还剩多少呢?专家给出了答案。

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始皇荡平六国之后,整个华夏大地都得到了统一。而嬴政的所得到的,可不仅仅是诸侯的土地和子民。列国君主们百世所经营的财富,数以亿计的珍器重宝都尽数被始皇帝收入囊中。

得益于此,嬴政也有了开创万世之基业的底气。于是,他开始实行一系列“攘外”和“安内”的措施,为的便是建造一个可以让子孙传承不息的伟大帝国。

先秦时期,人们十分的相信图谶之说,到了始皇帝时期,便已经是有些迷信的程度了。与常人顺应预言“躺平”不同,秦皇相信图谶的同时,还拥有着打破它的魄力。

因为当时有谶言说“亡秦,胡也!”,所以嬴政征发了国内四十余万老秦人的军队到了北方与匈奴人作战,边追边打,使匈奴人抱头鼠窜,一直退却了七百里。

作战成功之后,始皇帝更是让蒙恬率军驻守在帝国的北疆,防备匈奴人卷土重来的同时修建长城,这就是要彻底把匈奴锁死在长城以北,始皇帝这样做无非也是求个万世之安。

北边的匈奴被秦军打的“鼻青脸肿”,南边的百越蛮子们嘿嘿一笑,谁让你们匈奴人平时这么猖狂!挨揍了吧!该!可是,百越首领不明白的是,秦军为什么又在南方修了一道“灵渠”。

在灵渠竣工之后,原本幸灾乐祸的百越部族们也是见识到了匈奴人曾经面临的恐惧。在六十万军队的铁蹄的兵锋之下,百越诸部无不望风而降。

在秦始皇的万世一系的帝国中又怎么会允许有南越诸部落这个隐患呢?所以,是胡要打,不是胡也要打。不臣服于中原王朝,那就打到你服了为止。

此外,嬴政也考虑到了秦军一南一北的驻军,国都襄阳必然空虚。但是为了千秋万世的基业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自然是不能把军队在召回来。不过,秦皇想到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六国故地也都空虚!

史书曾记载,始皇帝共在六国故地征发了“徒刑者”七十多万人。这些人要么是之前与秦军作战的六国军队,要么就是贵族豪强的门客私兵。

而与其让这些人留在当地成为隐患,那就不如把他们都迁到咸阳来,为秦帝国建造彰显辉煌的大工程。这样一来,既消除了潜在的危机,又提供了良好的劳动力,何乐不为呢?

于是,咸阳和骊山的大型工程都如火如荼的进展起来了。无论是气势恢宏的阿旁宫,亦或是深邃幽远的秦陵地宫,无不都体现了秦皇那个万世一系帝国的宏伟蓝图。

秦始皇的宏伟理想

虽然始皇帝的万世功业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他本人却没有多少时间来等待这个理想的落实了。嬴政三十六年的执政生涯终于还是走到了尽头。

很多人都诟病秦皇晚年追求长生、迷信丹药。但是却少有人去探究嬴政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始皇帝是千古一帝的人物,又怎么会贪图人间的富贵呢,只不过是因为这世上还有他没有完成的功业罢了。

始皇帝三十六年,天象有异,出现了“荧惑守心”。嬴政也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但是他还是不甘心就这么走了,他的万世帝国的基业还没有真正地完成呢?

于是,秦皇做了这辈子最后一次的抗争,率领群臣东巡。即便躲避不了这次死亡的预兆,他也要最后的看看这片属于自己的疆土。

不幸的是,最后上天的预兆还是应验了。始皇帝崩于沙丘平台,连继承人都没有来得及指定。真的是可惜,嬴政一生都在为后世子孙谋求安定,却在临终之际,留下了这么大的隐患。

当秦始皇陵的地宫填上了最后的一抔(póu)土时,埋葬的可不只是嬴政,还有那个没有完成万世功业的遗憾!

可是遗憾归遗憾,后来的事情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秦二世而亡,楚汉之争最后由刘邦胜出,汉王朝替秦皇嬴政完成了未竟的功业,而四百年的辉煌盛世,也为一个民族冠上了“汉”的族名。

始皇帝的不幸着实是令人惋惜。但不幸中万幸的是,经过了两千余年的风霜,秦始皇陵保留了下来。于是我们这些后人得以通过历史的记忆来了解嬴政那个伟大的帝国预想。

从史书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秦皇的地宫里,有钻石镶嵌于顶,按众星拱卫紫薇星的形式排列成星辰。有人鱼油脂做成的蜡烛长明灯,可以在千百年来为身处地宫的始皇帝提供光明。

除此之外,始皇陵里还有最令人震撼的,由水银灌注形成的江河湖海。每条江河都对应着华夏大地上正在奔淌的河流。所以,这地宫里承载的便是两千年前的华夏光辉啊。

始皇陵地宫水银之谜

水银流成江海,这意味着秦始皇在建造陵寝的时候,用了数量庞大的水银。要知道,两千多年前,技术水平还只停留在用朱砂提炼水银。那么,地宫里的这些水银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历史在记载的时候往往是十分惜墨如金,并且有很明显的性别倾向。这就造成了历史上有很多女性的名字和事迹都遗失在了浩瀚的时间里。

但我们却可以在史书中寻到一个叫“巴清”的寡妇。她并不是什么贵族出身,也不是秦皇的妃子。却因为和始皇帝的特殊关系,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史册上。

据说这个叫“巴清”的妇人十分善于经营,不仅把亡夫留下的朱砂矿产业发扬光大,更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垄断了全国的朱砂矿的开采和提炼行业。

当始皇帝修建皇陵的时候,因为水银的用量有着巨大的缺口。所以,嬴政找到了巴清,让她为自己提供大量的水银。毕竟此时的始皇帝刚刚平定了六国,财富是充足的很,买多少都不怕贵。

但是巴清却对嬴政表示,自己可以为他提供所有的水银,并且不需要用财货来买。

或许是打心底里便理解了这个想要建立万世功业皇帝的真实想法,所以巴清便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始皇帝的支持。毕竟自己这里的水银多的是,而他要建造一个伟大的国家,用到钱的地方可就多了去了。

始皇嬴政十分赞赏巴清仗义的行为,在得知她为亡夫守寡至今时,更是有些被她的忠贞所触动。于是,嬴政给了巴清一个荣誉的封号,并给她极高的礼仪规格的待遇,来嘉奖她忠义贞节的美好品质。

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从史书上知道巴清的名字和事迹,却无法直观地理解秦始皇陵内流淌的水银江河会是什么样子的。毕竟史书在流传的时候遗失了许多,现存的史册上的描述也有些过于模糊了。

两千年后,秦始皇陵的地宫里还有多少水银在流淌,整个地宫里面到底又是怎样的壮丽奇观,这便是我们这些华夏子孙一直想要弄清楚的问题。

好在最后有我们考古学方面的专家可以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因为汞金属的特性是易挥发。所以秦始皇陵地宫里的水银会蒸发成大量的汞蒸气,而汞蒸气进入土壤之后,便会在土壤中逐年的累积。形成重金属土壤环境,导致植被的枯萎腐败。

但是,并非是所有的植物都会受到汞这种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就比如说野生的石榴树,就有着极强的抗重金属污染的能力。所以,我们便可以根据秦始皇陵附近的野生石榴树来测算此时地宫里的水银含量。

如今秦始皇陵所属的骊山植被的覆盖又重新的茂盛起来了,经过测算石榴树里的水银含量也是逐年的减少。相信未来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进入到秦始皇陵内部,去观赏始皇帝万世功业的理想。

结语:

始皇帝嬴政之所以可以被称为千古一帝,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打下了多少疆土的功劳。因为秦皇开创万世功业的伟大思想,对于我们这些后人而言,才是更为重要的。

现在我们开发秦始皇陵,不是为了里面的珍宝文物,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嬴政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更好的传承他的开创精神。

1 阅读:844

蛇之王聊一聊

简介:失去的就是失去了,不管再怎么努力也拼凑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