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的人脸上“藏不住”!改掉这4个吃饭习惯,脾胃就好大半

不一样视角 2025-04-15 12:06:4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有些人啊,脸上写满了“脾胃不好”四个大字自己还不知道。嘴角发白,眼袋发青,整天没精神,一拍肚子还咕咕叫——不是饿,是虚。

脾胃虚的人,脸就跟欠了账似的,总是灰扑扑的,气色差得让人担心。

你别不信,吃饭这回事儿,原本是养命的正经事,可不少人硬生生吃出了毛病。

偏偏还常听人说:“我吃得不多啊,怎么还是肚子胀、便不通、舌苔厚?”你以为这是天冷?是上火?错,是你脾胃在偷偷叫苦。

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话一点都不玄虚。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这俩搭档就是身体的“后勤部”,吃进去的五谷杂粮、鸡鸭鱼肉,全靠它们打理,才能化为气血,滋养五脏六腑。

如果这二位一虚,别说大补药材了,喝水都胀。

那到底哪些吃饭习惯正在悄悄掏空你的脾胃?别急,下面这四个“吃饭陋习”,一个比一个伤脾胃,咱们慢慢说。

先说第一个,吃饭狼吞虎咽,像赶集似的。不少上班族中午一碗饭两分钟搞定,边刷手机边扒拉,活像“吃饭是任务”。

但殊不知,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吃得急,伤的就是胃气。

现代医学也有佐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年第10期研究指出,快速进食会导致胃排空延迟、胃黏膜充血,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而中医则认为“咀嚼为脾胃开路”,吃得慢,唾液充分,与食物混合,才能助运化。

快吃快咽,是把饭吃成药的第一步。

第二个坏习惯,饭后立马葛优瘫,躺着、瘫着、靠着,仿佛吃完就是该退休了。

可你知道么,饭后一躺,脾胃“气机”就被按住了。《中医基础理论》早就讲过,“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这个升降之道是脏腑气机的关键。

你一躺,它俩就“拧巴”了,不出问题才怪。

国际上的研究也有共鸣。世界胃肠病学杂志2022年的临床观察发现,餐后立即躺卧者,胃内容物易返流,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长期如此甚至可能导致食管黏膜病变。

你以为是胃酸?其实是习惯“作”出来的。

第三个,边吃饭边吵架,边看恐怖片,边刷负能量新闻,吃的是饭,咽下去的却是火气和情绪。中医讲“怒则气上,思则气结”。

《黄帝内经》有言:“百病生于气”,这气,是情绪之气,也是中气之气。

脾最怕“思”,胃最怕“怒”,这两个情绪一旦上头,脾胃就像被捏住了喉咙,运化全靠硬撑。

一边生气一边吃饭,就像边开车边打架,迟早出事故。

这点西医也有话说。

2021年《中华内科杂志》刊登研究指出,高压情绪状态下进食,会导致胃酸分泌紊乱、肠蠕动异常,同时易诱发胃痉挛、恶心、腹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你说说,气也受了,饭也白吃了,何苦?

最后一个习惯,三餐不定,饿一顿饱一顿,把脾胃折腾得像坐过山车。

今天早饭不吃,中午狂吃火锅,晚上又一碗泡面顶一顿,这不是吃饭,这是折腾。

中医经典《脾胃论》里早就说了:“饮食有节,脾胃乃安。

”脾胃讲究“顺时而食”,就像打铁要趁热,你得让它有节奏地运行。

现代研究也支持这一点。《脾胃病学》一书中指出,不规律饮食是导致胃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的重要诱因,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的高危因素。

你以为是吃得少胃不好?不,是吃得乱。

说了这么多,咱也不能光骂不教。那怎么吃才能养脾胃?看我的经验总结:

第一,细嚼慢咽,吃饭就专心吃饭。别拿手机当菜谱,也别拿剧当佐料。嘴嚼三十下以上,脾胃谢你不尽。

第二,饭后别马上坐,也别立马躺,缓步百步,散散气,助消化。老祖宗讲“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是没道理。

第三,吃饭时保持心情畅快,哪怕是假笑几下,也比皱眉吃饭强。不为别的,就为自己身体里那两个默默干活的器官:脾和胃。

第四,三餐有序,不求山珍海味,但求时辰得当,量度适中。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是最朴素的养生真理。

中医看病,不只是治病,更是看人。一个人脾胃好不好,脸色、舌苔、神态都藏不住。

你要是老觉得累、头晕、肚子胀、食欲差,不妨先从吃饭下手,一顿饭吃对了,胜过千金药方。

世人皆知补药贵,却不知饭桌上的规矩才是养命的根本。

你若善待脾胃,脾胃自会回你气血充盈、面色红润。

记住了,脾胃不是钢铁侠,它也怕你胡吃海塞。诸位看官,若觉此言在理,不妨回去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面色如何,舌苔厚不厚,肚子鼓不鼓。

若是心有所感,从今天开始,吃饭这件小事,认真点。

脾胃养好了,运气都顺了。

参考文献:1、《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16年2、《脾胃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编:李乾构,2012年版3、《中华内科杂志》2021年第60卷第5期:脾胃功能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4、《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年第40卷第10期: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5、《世界胃肠病学杂志》2022年第28卷第4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