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清朝入关夺取天下真的是捡了李自成灭明的漏吗?

博览群书名字 2025-03-21 15:45:41



绝对不是。事实上,清军入关打得硬仗、恶仗之多,冠绝历代。清廷得天下,是打服了所有对手的结果。

何况,李自成之所以能灭明,主要得益于明廷的精锐边军基本上都在关外被清军消灭。

实际上,从1644清军入关,直至1662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擒杀,再到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1673—1681),清军征服天下的跨度长达近40年之久。

在长期的战争中,清军击败的敌军加起来有足有上百万之巨!

清军入关之后击败的主要对手:

1、李自成闯军。

李自成的大顺集团于1644年三月十八日攻破北京,逼崇祯帝自尽。此时,整个华北、陕西、河南、湖北等地几乎尽为大顺占据。

但清军先于四月二十二日,在山海关之战中击破李自成精锐八万(一说六万),闯军损失极为惨重。据《明季北略》、《明史》等记载,闯军骑兵几乎损失殆尽,步兵损失大半。

之后,闯军撤离京师。多尔衮率满蒙汉八旗军军进驻。

随后,闯军在河南怀庆府发动反击战,击毙清军汉八旗名将金玉和。

多尔衮闻迅大惊,立即改变战略。将原本准备南下灭明(南明)的多铎部召回,跟英亲王阿济格一起,对李自成部发动钳形攻势。

1644年十二月底,阿济格部由北往南,经山西、内蒙古等地,直扑陕北;多铎部大军兵锋直指闯军门户潼关。

李自成、刘宗敏等亲率闯军十余万赶赴潼关布防。双方随即短兵相接、大打出手。

闯军用尽全力,依然无法击败多铎部八旗兵,自身损失惨重。

1645年正月初,潼关失陷。李自成被迫返回西安,然后带领残部南下湖北。一路上九战九败,最后在湖北九宫山被杀(一说出家)。

所谓的百万大军灰飞烟灭。余部(李过、郝摇旗等)与南明联合。继续抗清。

2、张献忠大西军。

清军在基本消灭大顺后,转而对张献忠用兵。

1645年正月,清廷任命肃亲王豪格、内大臣何洛会等统率满蒙汉八旗,进入四川,剿灭大西军。

十一月,清军前锋进抵大西军驻地西充。

前锋鳌拜、雅兰等偶然遭遇出来侦察敌情的张献忠本人及亲随,在短暂的交锋中,张献忠被清军一箭射死。

随后,清军趁势发动猛攻,大西军连营20里,却一败涂地。

张献忠义子孙可望、李定国等率残部南逃,进入云南。

大西政权灭亡。

3、南明。

崇祯帝身亡后,残明势力推举万历帝亲孙,福王朱由崧出任监国、继承大统。在南京建立南明朝廷。

1645年四月,豫亲王多铎率部南攻。攻克扬州。南明督师史可法殉国。

随后,清军如摧枯拉朽,横扫南明四镇——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以及在江西停留的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部。

南明马步军五十余万或一触即溃、或不战而降。

4、南明鲁王、唐王政权。

福王朱由崧被擒杀后,残明又陆续由鲁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键等入继大统,但又被清军击败。

5、南明永历政权。

1646年,永历帝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继位。

此后,在清军追杀下,逃入广西,后又被孙可望、李定国接到云南——大西军余部与南明正式联合,共抗清军。

1652年,此时清廷入关时的诸位名王、猛将大多已经去世,李定国、孙可望等趁势发起川、湘、桂、粤大反攻。

李定国在衡阳以伏击战击毙清军统帅尼堪,取得了罕见的大捷。

但随后,清军更换主帅,稳扎稳打。同时,南明军内部孙可望、李定国开始不和,贻误战机。

此后,李定国两次东伐广东,全部失败。

1658年,清军分三路大举进攻南明根据地云贵。

昆明失陷,永历帝朱由榔逃亡缅甸。随后,被吴三桂率军擒杀。

南明灭亡。

6、东南沿海郑成功部。

郑成功自明末清初,一直盘踞东南,伺机反清。清郑多次大战,互有胜负。

1659年,郑成功北伐南京,一度逼近南京城,天下震动。

但随后却在关键的观音山之战中,被赶来增援的八旗军击败。

1661年,郑成功渡海击台湾,打败荷兰人,从此割据天南。

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命施琅率海军击破郑军舰队,随后收复台湾。郑氏灭亡。

此时,距离1644年清军入关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

何况,自1673年至1681年,吴三桂起兵造反,三藩之乱波及天下,兵连祸结、恶战不断。

清军屡经苦战,始能安定天下。实非易事。

何来捡漏之说?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