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战争期间,比野史还离谱的正史

博览群书名字 2025-02-16 05:46:39

金川战争期间,清军和金川,双方同时请“大师”做法,以图改变天气。跟封神榜里的神仙斗法一样。

金川战争是整个清前期(乾隆末期之前)清军经历的最复杂、最残酷的一次战斗。

在这场战争中,古代封建军队第一次遇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对手——比康熙年间的沙俄军队还要难对付一百倍。

主要有几个原因:

1、大小金川(今四川阿坝州金川县与小金县)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清军后勤转运极为困难。

从成都至大金川,需要经过巴朗山垭口、四姑娘山,以及一系列雪山、悬崖、谷地、河流(大金川河)和原始森林,海拔极高,且地形极为复杂,非常容易受到伏击或骚扰。

大小金川地形极为险恶,海拔极高。

而这恰恰成为了制约清军战力的重要因素。

比如,清军的大型火炮迟迟无法运到前线,而后勤粮草运输却经常受阻——一方面是敌军偷袭,另一方面是极端天气,暴雪、暴雨、冰雹……

这些都成了金川军队抵御清军的利器。可抵十万大军。

如果有读者曾亲自自驾或骑行过315国道,应该有所体会。

四姑娘山海拔6247米

2、大小金川的宗教信仰加成非常高。

当时,大小金川民众信仰的不是黄教或其他宗教,而是苯教。这是一种原始的宗教。它对于当地民众和军队的战力加成有明显提升。

人人极为狂热、且悍不畏死。

而封建王朝的军队,因为组织力的问题,大部分的战斗意志都不强。即使当年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在巨鹿之战中,面对项羽的破釜沉舟式搏命打法,也迅速崩盘。

清军中,因为经费有限和适应性问题,在前线的大部分都是川军、贵州等地的绿营军,更加无法承受高烈度的残酷伤亡。

只有少部分精锐军队:健锐营、索伦兵、厄鲁特蒙古兵等敢与敌人拼死一战。

3、大金川的巨石战碉是克制步兵冲锋的法宝。

大金川的巨石战碉是整个川藏地区最坚固、最密集的碉堡群——比什么有些人说的云南北部碉楼、拉萨至后藏日喀则地区的那些碉楼坚固十倍以上!

这些清前期修筑的碉堡,有些甚至扛住了08年的汶川大地震,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倒。

大金川弹丸之地,各种碉楼碉卡加起来超过3000座!

而金川藏军有当时较为先进的叉子火枪,他们躲在密集的碉堡群里,在壁立千仞的悬崖上,居高临下的向下面一窝蜂冲来的清军密集射击,足可以一当百!

遗存至今的金川战碉

而且,金川军因为从小就打猎的原因,几乎人人都是神射手、狙击手。

清军每一次的冲锋都会招致巨大的伤亡,甚至副将、总兵级以上的军官都伤亡惨重。

比如,第一次金川战争期间(1747),清军统帅讷亲发动的一次进攻,就直接导致了任举等三路总兵全部阵亡。

第二次金川战争(1771)的木果木之战,清军中路统帅大学士温福战死,提督董天弼阵亡,知县以上100多位文武官员战死。

乾隆得报,大惊失色。临阵换帅,请阿桂出马。

除此之外,金川军还常常利用各种地形打伏击——森林、河谷、悬崖、雪地……

清军兵力虽众,却一次次陷入了大象打蚂蚁的困境,防不胜防……

在1773年前后(乾隆三十八年),为了应对变化无常的极端天气,前线清军甚至请出喇嘛来做法——为了早日停止冰雹和暴雪(当时是盛夏时节)。

盛夏暴雪在当地并不罕见

而大金川方面得到消息后,也请来苯教的大法师做法,希望天气变得更糟糕。

这也算是亘古奇观了——虽然后来的鸦片战争中,广州清军也曾经做过用狗血、经血破英军的搞笑法术,但那个规模和阵仗,以及天气地形等各方面来讲,比金川战争差之远甚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