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1岁的付宏明是一名来自山东的孤寡老人。老伴在十年前就去世了,子女们也都在外地打工谋生,只有他一个人孤单地在村里守着这个家。逢年过节家里才会稍微热闹一点,可孩子们一回到城市里,这个家又迅速冷清下来。付宏明的子女也给老父亲买了老年机和电视,可是大家都忙,手机不知道打给谁,电视也看得无聊。付宏明就一个人静静坐在家门口发呆,直到年初上大学的孙子给他买了一个智能手机,并教会了他刷抖音等短视频。付宏明就像打开了新世界,一发不可收拾。

2023年4月17日,付宏明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刷短视频,他熟练地滑动着屏幕,一个又一个短视频在他的手指下更换着。从养生知识到搞笑段子,再到“兄弟反目”“妻离子散”的离奇故事,他忍不住感慨这个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多新奇的事物。很快,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付宏明渐渐感觉自己的眼睛又干又痛,就像是一口干涸已久的枯井一般,非常缺乏水的滋润。他揉了揉眼睛,然后一边刷视频一边匆匆解决自己早饭加午饭。
5月1日,付宏明的儿女们都提着大包小包回来探望他。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不对劲,原本早早就在村口等候的父亲如今抱着手机在家里不出来,无论跟他说什么眼睛都忍不住瞥着手机。每当手机不在身边,付宏明就会显得焦躁不安。
双手不自觉地在口袋里摸索,四处张望着,仿佛缺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开始,付宏明的子女并没有太在意,认为父亲年纪大了有个兴趣爱好也挺好的。只是担心地提醒他要适当休息,但付宏明总是不耐烦地挥挥手,继续沉浸在他的虚拟世界中。

三天后,付宏明的子女们在厨房准备着返回城里前的最后一顿午饭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闷响,跑出去一看,这才发现老父亲因为低头看手机而不小心绊倒在门槛上。尽管他的额头上肿起了一个大包,手机屏幕也碎了一角,还是坚持要先看完眼前这个搞笑视频。
正当子女们无奈地准备拉他起来时,突然,一阵猛烈的烧灼感从付宏明的左眼传来,就像是被大火烧过一般,又热又痛。他痛苦的大喊道:“好痛!我的眼睛看不见了!”子女们听后顿时吓坏了,着急忙慌地扶着付宏明到县里挂号检查。
到达医院后,医生首先根据付宏明的主诉对他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查体发现他的双侧睑板腺开口阻塞,分泌物稀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旁肌肉压痛;右上肢腱反射减弱,Hoffmann征阴性。随后医生立马给付宏明开了睑板腺超声、颈椎X线和颈椎MRI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双侧睑板腺导管扩张伴脂质栓塞;颈椎X线:C4-C6椎间隙狭窄,生理曲度消失;颈椎MRI:C5/6椎间盘突出。

医生神情严肃地对付宏明的子女解释道:“老人家这是出现了干眼症和颈椎病,不仅要每天滴眼药水,还要进行颈椎牵引和后续的康复训练,否则病情只会不断加重。不过,像他这个年纪突然患这些疾病还是不多见。”医生的话顿时也引起了付宏明子女们的不解,父亲一向康健,怎么几个月不见就这样了。在众人的不断追问下,付宏明才小声说出自己经常刷短视频到凌晨两三点的事情。
子女们听后顿时又急又无奈,大儿子更是直言立马要把父亲的智能手机扔了。没想到,一向温和慈祥的付宏明顿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边紧紧护住手机一边大喊:“我看谁敢!我刷刷手机,听到热热闹闹的声音就觉得屋子里不空了,我有什么错?”众人顿时哑口无言,这可是自己的亲爹,不能打不能骂。
最后还是在医生的调解下下,付宏明才答应在自己的手机上打开“青少年模式”,并且设置“每天使用应用程序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从那以后,付宏明的子女还特意在家里装了监控,没事就和父亲聊聊天解解闷,并督促他少玩手机。

好景不长,付宏明又开始迷上了在直播间下单。就在短短的四个小时里,他听信所谓的养生主播们的推荐,不是买能“长命百岁”的膏药就是买能“百毒不侵”的磁石手链,甚至还买了一只乌龟来增强家里的运势。镇上的驿站里堆满了付宏明的快递,他卡里的钱也不断减少。当付宏明的儿子发现父亲卡里的钱一下子少了一万多块,这才意识到父亲的网瘾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程度了。
7月16日,付宏明的儿子特意把父亲接到市里的大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激素水平:皮质醇节律紊乱;MMSE量表:评分21分,提示轻度认知障碍;网络成瘾量表:总分82分(重度成瘾)。付宏明的儿子顿时感到欲哭无泪,七十多岁的老父亲竟然重度网瘾,更让他不知所措的是,由于目前针对老年人网瘾的研究较少,医生给出的治疗计划和之前的并无太大差别。
就在付宏明的子女们一筹莫展之际,付宏明的孙子站了出来,表示这件事由他而起,他自然会负责。于是孙子把付宏明接到了身边,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并为付宏明量身制定了一个“网瘾戒断计划”,并坚持督促付宏明执行。、

万万没想到短短半年,付宏明仿佛脱胎换骨,脸色红润,精神饱满,每天最多玩一个小时手机就放下做自己的事去了。更重要的是,复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量表从原来的82分降至26分,提示并未成瘾。
对此,付宏明的主治医生也是感到不可思议,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老年人戒除网瘾的难度比青少年还大。向付宏明这样能在在短短半年年时间内就恢复正常生活的患者真是凤毛麟角!而诊室外的不少家属们在得知此事后,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争先恐后地拉住付宏明和他的孙子。
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问:“老伯、小兄弟,你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啊?我那六十多岁的老爸天天刷短剧,一部短剧就花了两千多,他的养老金才三千啊,怎么说都不听,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家老太太也是啊,天天在直播间买没有保障的保健品,钱花了不说,身体还吃坏了!”另一位大姐也不由得大倒苦水。

付宏明的孙子听后表示十分同情,随后大方地说道:“其实老年人戒网瘾并不难,作为家属。我们在老人的治疗过程中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家之前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三件事才拖延了老人的病情。所以,只要家属们只要做好这三件事,比打针吃药更有效,而且对老人没有任何负面效果,没有花一分钱就把网瘾给戒掉了!”
第一步,是从日常生活中重建节奏,让老年人的一天变得充实而有目标。
很多老人刷手机,是因为没有下一件事要做,吃完饭无聊,睡前空虚,醒来没有安排,于是拿起手机成了一种下意识动作。要改变这种状态,不需要安排多么高强度的任务,而是为他们的每一天,设定一个稳定、有趣、适度的生活计划。比如早餐后散步、上午听戏或读书、中午小憩、下午参加社区活动或兴趣班,晚上安排轻松的家庭时光。

这些规律而温和的安排,会自然压缩刷手机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每天都有期待、有盼头,不再依赖虚拟世界来打发时间。很多老年人不是不能控制自己,而是太久没有人帮他们“安排过日子”了。
第二步,是用真实的陪伴和社交连接,取代手机带来的心理慰藉。
老年人看直播、玩视频、评论互动,看似是在“玩”,其实是在“社交”。他们通过点赞、留言,找到了“被回应”“被看到”的感觉,这是对现实中社交缺失的一种替代。所以子女的陪伴显得尤为重要。
与其天天批评他们玩手机,不如抽出时间和他们面对面聊天,听他们讲讲年轻时的故事,哪怕只是陪他们坐一会儿,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此外,可以引导他们走出家门,去参加社区活动、兴趣小组或老年大学,重新融入群体。在这些群体中,他们能够重新找回归属感与价值感,逐渐将注意力从手机移开,转而投向更真实、更有温度的互动之中。
第三步,是帮助他们真正认识到沉迷手机对身体和情绪的伤害,建立起自我控制的意识。

很多子女会说,父母不听劝,一劝就生气,说是管得太多。其实,他们不是不懂道理,而是没看到“后果”。可以带他们做一次眼科、神经科、血压、睡眠监测等检查,用真实的数据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再结合医学科普,讲明熬夜刷手机会带来高血压、失眠、视力下降、认知退化等风险。
当他们真正理解“不是别人不让用手机,而是自己的身体吃不消了”,改变的意愿往往会更强烈。还可以让他们参与制定“手机使用计划”,比如规定几点后不再看手机、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多久等,这种自我约束的方式,比被强制限制来得更容易接受。
帮助老年人戒网瘾,不是靠管控和责备,而是靠理解和引导。他们需要的,不是“不准玩手机”的命令,而是有人愿意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一起寻找更好的“替代品”:一个可以期待的早晨、一场愉快的散步、一段真实的对话。只要生活被重新点亮,手机自然不再是唯一的光。真正有效的戒“网瘾”,不是让老人远离网络,而是让他们回到生活本身。当现实生活足够充实、有意义,他们才不会再沉溺于那片虚拟的孤岛。
内容资料来源:[1]黄宗跃.莫让“网瘾老人”困在“数字迷宫”[N].陕西日报,2025-03-20(007).
[2]白真智.帮老年人戒“网瘾”,不能只靠放假大学生[N].人民日报,2025-02-19(013).
[3]孙慧娟.“网瘾老年”,当心遭遇“直播间套路”[N].济南日报,2024-12-18(003).
(注:《回顾:山东71岁老人沉迷网瘾,半年后病症消失,三个方法值得学习》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