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菜全身是宝,却因名字被人“嫌弃”,比荠菜营养,比韭菜鲜,随手一拌,好吃不上火!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我妈昨天又上演了一出"乡下土特产大迁徙",门一开差点没把我吓个跟头——两麻袋青菜摇摇晃晃扛在肩头,左手提溜着沾着泥土的野菜筐,右手还攥着现摘的草莓,香甜味扑鼻。后面跟着的老爸更夸张,活像移动的农贸市场,花生油桶在咯吱窝底下晃荡,装土鸡蛋的纸箱用裤腰带捆在腰上,最绝的是脖子上还挂着个装煎饼的布口袋,活脱脱像挂了个炸药包。
"城里菜哪有咱家地里水灵!"老太太抹着汗往地板上卸货,我蹲在地上扒拉野菜筐,突然被一把细如钢针的绿叶子扎得缩回手。嚯!这不是小时候漫山遍野的猪毛菜嘛?油亮亮的叶片支棱着,活像给土地爷梳头的绿刷子。
要说这猪毛菜真是命苦,明明长得水灵,偏生摊上个土得掉渣的名字。前年我发朋友圈晒凉拌猪毛菜,评论区炸出一堆问号:"这菜听着像猪饲料?""猪毛能吃?"得亏我及时甩出高清大图,要不人家真以为我在搞行为艺术。
可老家人都把它当个宝,春雨刚润透黄土地,大姑娘小媳妇就拎着竹篮往野坡上钻。指甲盖掐着嫩芽尖,带露水的叶子蹭得裤腿湿漉漉也不在意。这菜性子野得很,越是贫瘠的沙土地,越是长得欢实,一丛丛支棱在风里,倒真有几分猪鬃的倔强劲儿。
记得小时候跟奶奶去挖野菜,她总说猪毛菜是老天爷赏的救命粮。闹饥荒那年月,这不起眼的野菜救活过半个村的人。现在日子好了,反倒成了稀罕物,城里人想买都得碰运气,超市货架上可寻不着它的踪影。要说这菜最妙的吃法,还得是凉拌。别被它扎手的模样唬住,处理起来可比荠菜省心多了。
【凉拌猪毛菜】所需食材:猪毛菜、大蒜、小米椒、盐、酱油、香油
1、刚摘回来的猪毛菜得先过三关:
摘要快准狠:拇指食指捏住茎秆,从下往上一捋,老茎黄叶自动脱落,剩下的全是翡翠似的嫩尖尖
洗菜要荡秋千:装满清水的搪瓷盆里,抓着菜梗上下荡个七八回,藏在针叶里的细沙全沉底
焯水要掐着表:滚水里打个滚就捞,多烫两秒就成烂糊菜
2、蒜末得用刀背拍碎了再剁,小米椒要选红得透亮的那种。我家祖传的凉拌汁配比是:两勺生抽兑半勺香醋,再淋几滴现磨的香油。关键动作在于拌菜时得手腕带风,把料汁甩进每根"小钢针"的缝隙里。
上桌时白瓷盘衬着碧玉菜,红椒圈像撒落的玛瑙珠子。夹一筷子送进嘴,先是小米椒的鲜辣撞上舌尖,接着蒜香混着香油在齿间炸开,最后是猪毛菜特有的脆劲儿,嚼起来咯吱咯吱响,比吃嫩黄瓜还带感。
看我端着凉拌菜上桌,老妈筷子还没伸就先叹气:"现在年轻人哪认得这些野菜哟..."话没说完就被我爸抢白:"就你操心!闺女这不拌得挺像样?"老两口斗着嘴,手上倒是默契,你夹一筷子我舀一勺,转眼盘子见了底。
如今这些野菜早不是救命粮,倒成了连接两代人的味觉密码。每次嚼着脆生生的猪毛菜,总觉得嚼碎了那些说不出口的牵挂——老妈总嫌城里菜没"地气",其实是怕钢筋水泥隔断了那份土生土长的牵挂吧?
这带着泥土味的野菜啊,名字再土气,也是老家捎来的情书。哪天要是菜市场真改名叫"超市",老妈怕是得把整块自留地都搬进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