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南亚个别国家的译名并非特别好听,老挝、缅甸在列

三色真相 2025-04-13 05:08:35

一个好听的国名或地名能带来多方面的好处,对于传播正面的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比如一说起维也纳,我们就想到音乐之都,一看到希腊, 就联想到地中海浪漫的气息,一想起日本、韩国就浮现出亚洲先进国家的印象。可见,好听的国名/地名名字往往也会给人更好的第一印象。

我国大陆对国家地名的翻译往往采用“音译”的方式(港台有时候会使用具体特殊含义的汉字,并不完全是音译,比如悉尼(即雪梨)),并且在翻译的时候往往也会遵从“信、雅、达”的原则,如美、德、英、法、义等美好词汇。

但是,也有个别亚洲国家的译名,在中文发音或语义来看并非特别“美好”。

比如老挝、柬埔寨、不丹、东帝汶、印度等,虽然这些国家的译名也都是音译,但在中文取名时并没有选择更为美好或中性的词汇。

老挝在我国台湾的称谓是“寮国”,尽管叫法上更顺口,但无论是老挝还是寮国,并不能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初印象。国人对柬埔寨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贫穷和落后,就好比这个名字,一看就不像是发达国家的名字;缅甸,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缅甸”一词很难让人与“发达”联想一起;东帝汶,“汶”常用于地名或水名,如汶川、大汶口等,但如果将“汶”作为国名显然不是很大气和富贵,因为大国不会只有一条河流,显然“汶”只适合小国家的叫法;缅甸,

当然,东南亚也有一些国家的叫法令人印象美好,比如泰国,寓意“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国家;新加坡,香港译名“星加坡”,朗朗上口,令人耳目一“新”;马来西亚,网友有称“大马”,至少“马"这个字还是能塑造正面高大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并没有贬低这些国家的意思,而是单纯从叫法上来评价这个现象。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译名本身就不好听,还是因为这些国家“贫穷落后”的形象影响了我们的第一印象。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点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42

三色真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