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朱一龙、童瑶、王志文主演的《叛逆者》正在热播,陈默群真的叛变了,投靠了日本人,泄露了不少情报,全部对付国民党和共党,日方也不傻,直接在报纸让晒出他们的合影,宣告世人,他们的合作关系,这样陈默群想再反悔也不行了。
关禁闭期间,林楠笙心情糟透了,他对军统内部的勾心斗角失望透了,连下属赵京隆来看他,他都不愿意面对,直接给对方了一个后背,赵京隆默默地将报纸塞给他,当他看到报纸确信陈默群真的叛变时,眼中含泪,无措地想要抓着头发,却更加痛苦的青筋暴起,压紧牙关,然后狠狠锤头,压抑的嘶吼。
昔日的恩师,曾经给他指引道路的人,终究成为他的对立面,变为了卖国贼,这对他而言是一种抽筋剥骨一样的疼痛,还有信仰的崩塌,让他锥心之痛。
顾慎言在他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忍不住去点拨他:“我从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一直到现在,中间经历了很多事,所以你现在的心情我感同身受,但是你的信仰不应该依附于任何一个人,在我看来,信仰就是在不断实践和战斗中得到检验,最终方能达到坚定。”
或许,曾经的顾慎言也曾这样彷徨过、撕心裂肺过,他是黄埔五期的,还做过何应钦的侍卫长,国民党的堕落腐朽更是早早的被他看在眼里。他目睹这些,经过无数的挣扎和痛悟才转换立场,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又光明的大道。现在他把自己的感悟讲给林楠笙听,用一种过来人的身份点透林楠笙的迷茫和痛苦,不仅是林楠笙的领路人,又是一种信仰传承。
几句话,让林楠笙的眼神再次坚定起来。他又有了前进的动力。哪怕依然是未知前路,但是他也不会再不知所措了。紧接着,陈默群又用计将上海站执行任务的行动队重创,如果不是顾慎言地紧急应对,赵京隆也会战死,还有浦东队也投敌了,王世安急了,出这么大的乱子,他不知如何向总部交代?
在汪精卫的汉奸政府成立之际,总部下达命令,趁机刺杀出席这一会场活动的日本高层上村净,这个任务很难完成,首先对方一定防范规格很高,想近距离靠近对方都难更何况是刺杀?其次此活动只可成功不可失败。
在全队绞破脑汁之际,林楠笙私自从禁闭室出来,当众立下军令状,直言不刺杀成功,自己绝不活着离开会场,王世安骂他冲动:“军中无戏言,你给我滚回去”,林楠笙依然坚定:“请站长相信我”,他成熟了不再与对方硬碰硬,他学会了隐忍,尽管面对王世安这样的只顾自己前途的上司,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顾慎言的那句:“信仰不依附于任何一个人”在他脑海中扎下了根。
在刺杀当日,他与赵京隆刺杀了两位海军,并换上了他们的衣服,混入会场,会场搜查的很严格,不能拿任何器具,林楠笙很聪明,把枪藏在了帽子里,他没想到朱怡贞和另一名男同志也出现在会场中,朱怡贞冒充食物检验师的身份,并通过蔬菜运输将枪支带了进来。
陈默群和胡道义作为日方同盟者,负责了这次活动的治安,在会场刚开始时,他们发现了两位海军的尸体,也开始了防备,正当上村净发言时,林楠笙举枪,胡道义发现了他,并大喊他的名字,顿时会场开始了一片混乱并夹杂了枪支声,朱怡贞的男同志趁机开枪打死了上村净,但他也被乱枪打死。
朱怡贞目睹了这一切,惊慌,难过,但很快镇定了下来,赵京隆趁机跑了出去,而林楠笙被前后夹击,很难突出重围,错乱中他被朱怡贞拉住,并被她带到3楼一个隐秘的房间,她提前做了功课,这一层楼是外租给公司的,晚上没人,所以暂时安全。
他俩很聪明,把绳子绑在凳子上,做了假爬楼逃跑的现象,用于迷惑敌人,而他们藏在了柜子里,当然为确保万一,他们还为自己准备了毒药,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报着必死的心态。很幸运,陈默群等人反被聪明误,真的以为他们逃走了,再者搜查了几个柜子也没看到他们,于是离开了。这给了他们独处一夜的机会,劫后重生,两人一致对外,默契、理解,有点甜。
林楠笙:“我真的没想到,你会来执行这么危险的任务”,朱怡贞:“我的战友牺牲了,但他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他才20岁”,听到这些林楠笙感同身受她的难过:“以前的南京,现在的清乡,上村净都是一个屠夫,现在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我不知道我们到底还要牺牲多少人,才能彻底地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我也不知道,要到哪一天才能等到和平的那一天。”朱怡贞:“会的,在我加入共产党的那一天,就坚信一定有那一天,请你也相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没有深情的话,但彼此安慰,他们已经成为彼此的支柱,虽然身处不同阵营,但携手共进,没有敌对的感觉真好。与此同时,王世安晚上睡得踏实,而顾慎言一晚上没睡,认真思考形势,确定林楠笙藏匿在点,第二天在赵京隆的配合下,顾慎言利用火情制造混乱,助力林楠笙和朱怡贞成功逃脱。告别时,他们都叮嘱对方要好好活下去,林楠笙还把自己的手枪送给了朱怡贞。
在朱怡贞走后,林楠笙深呼一口气,如释重负,很庆幸他们都还活着,但很幸运在生死之际,他是与心爱的人一起面对,这大概是他这几年最甜蜜的时光,足够温暖他一辈子。以后的路依然难走,陈默群、王世安、国共关系、抗日,各种事件错落复杂,林楠笙还需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