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六六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久违的初中同学聚会。
同学聚会,少不了要聊起如今的现况,工作、生活。
果不其然,当初几个班上的学霸,后来几乎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
现在他们毕业多年,要么进入大公司工作,有一份相对光鲜的工作,要么考了公务员,进入了体制内。
但令人意外的是有个男生,当初成绩不是很好,是老师眼里的“捣蛋鬼”,如今却自己做起了生意,因用心经营、服务周到,每月流水非常不错。
还有一个女生,当初在班上不怎么爱说话,成绩也一般,现在居然出了好几本书,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
作为父母,我们习惯了用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
的确,一个孩子成绩好,常常意味着良好的学习能力,自律性和专业能力,这在未来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但一个孩子未来是否有前途,能否“赚大钱”,并不完全由成绩决定。
真正能够决定孩子未来能否“逆天改命”的,往往是这四个特质。

人缘好,善于人际交往
我们上学的时候总能遇到这样的孩子,他们成绩不好,却在班上很受欢迎。
他们往往情商高、有眼力见、会来事,为人热情又仗义,大家都爱和他玩。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小巷人家》里面的林栋哲,就是典型的这类孩子。
虽然他成绩不好、调皮捣蛋,但特别机灵嘴甜,走到哪里都像个小太阳。
第一次见到新邻居,他立刻热情地上前打招呼,还要帮人家提行李。
有次,他因为趴在地上玩弹珠被妈妈责备,他干脆直接钻进了隔离邻居的被窝里,一点不拿自己当外人。
去张叔叔家看电视被嫌弃占地方后,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直接回来跟妈妈告状:“一个电视有什么稀奇,我妈也能给我买!”
这样的孩子,虽然成绩一般,但进入社会后却很容易“闯得开”。
毕业后,林栋哲的学霸女朋友庄筱婷工作迟迟没有着落,而他却能顺利地找到一份外企的工作。
李玫瑾教授曾坦言:
“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在未来更容易有出息,因为他们能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更能有效地利用人脉资源。”
电视剧《小欢喜》中,我特别喜欢方一凡这个孩子。
他成绩不好,高三第一次考试就考了倒数第一,还因为在学校捣蛋被找了家长。
但他却热情真诚、幽默活跃,对朋友们掏心掏肺,人缘特别好。
后来,方一凡因为跳舞特长,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
我相信,这样吃得开的孩子,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过得不会差。
卡耐基表示:一个人的成功,15%靠过硬的专业知识,85%靠顺达的人际关系。
作为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意识,多带他和人打交道。
这样孩子才有能力有勇气与人交往,懂得察言观色,做一个自信、坦诚、情商高的人。


有主见,行事果断
见过很多孩子,明明成绩很优秀,但是谈起未来规划,眼里一片迷茫。
他们就仿佛父母手里的提线木偶,被父母的期望所操控,很难真正地做自己。
学者陈丹青就说过:“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一个有主见有想法的孩子,未来更容易有出息,因为他们不会人云亦云,会独立思考,判断是非。
在面对问题时,他们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敢于和父母“唱反调”。
著名教育家刘墉,从小对儿子刘轩非常严厉。
不仅要求他在节假日学习,还给他安排捡松果、扫树叶、清理排水沟等活。
但刘轩觉得父亲没事找事,总跟父亲对着干。
还理直气壮地说:“我长大了,不该什么都听你们的。所以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知道自己应该在哪里!”
就是因为刘轩从小不服输、有主见,喜欢挑战的性格特质,他不仅靠自己的努力上了美国哈佛大学,学习了自己喜欢的心理学,还一路读到博士,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还不断地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成为了台湾著名文化媒体人、知名的广告创意策划人;
还登上舞台,一举成为《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
正如儿童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所言:
能够跟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长大后会比较自信、有主见,拥有创造力,敢于挑战自己。
父母就不要一味让孩子听话,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人生的重要岔路口上,能够为自己做选择,最后惊艳所有人。


财商高,对赚钱感兴趣
美国财富大亨巴菲特5岁时,就在家门口摆了一个小摊,向过往的人兜售口香糖;
6岁那年,他就从杂货店批发整箱可口可乐,然后再零售赚差价;
后来,他还把别人打飞的高尔夫球,清洁干净后转手高价卖出去。
正是因为他从小对赚钱的迷恋,才驱使他不停地抓住各种机会,努力创造财富。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是个“小财迷”,对赚钱感兴趣,绝对是一项不可多得的优势。
如果父母重视孩子的这项优势,并加以利导,培养孩子的财商,那么绝对会为孩子的人生添砖加瓦。
博主@帅健翔曾自曝,自己刚毕业就赚到了人生第一个百万,26岁赚到税后3000万,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
他的赚钱能力,和他小时候父母的培养离不开关系。
有次家里来客人,妈妈给了他50元钱让他去买汽水,还对他说:
“汽水30元应该就够了,但我现在给你50元,如果你最后能剩下20元或更多,我就会给你额外5元奖励。”
于是他忍住了买零食的冲动,也因此得到了金钱奖励。
这次经历,让他对赚钱和存钱有了初步意识。
因为想赚更多的零花钱,他小学放假就开始去兼职了。
当时适合孩子的兼职无非就是发传单或者卖报纸。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卖报纸,因为能者多劳,卖得多就意味着赚得更多。
于是,他每天早上4点起床去拿报纸,然后研究去哪里卖赚得更多。
慢慢地,他找到了诀窍,发现去茶楼或培训机构卖得最多,最后20天就赚到了3000块钱。
后来,他就开始一边上学一边研究赚钱,毕业后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培养出亿万富豪的上海犹太妈妈沙拉说过:
每个孩子天性中都有赚钱的基因,父母要鼓励孩子的赚钱欲望,帮助孩子提高独立幸福的生活能力,从而获得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点燃孩子对赚钱的渴望,孩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会创造财富、拥抱幸福的人。


喜欢玩,动手能力强
看到过一位妈妈的分享:
她儿子初中时成绩一直在班级中下游徘徊,没少被老师批评。
但孩子特别爱鼓捣电脑,从电路到硬盘无一不通,学校的电脑课上,每次电脑出了什么故障,老师都会喊他解决。
她也曾为孩子的爱好头疼不已,但看孩子这么喜欢便由他去了。
如今儿子毕业五年了,目前在一大型科技公司做游戏开发,年薪能有五六十万,远超同龄人。
麦肯锡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在2030年至2060年间,将会有50%的现有职业被AI取代。
在AI的大浪潮下,未来只会读死书、缺乏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孩子,注定会被时代淘汰。
2025年春晚,一群穿着花棉袄的机器人在舞台上扭起了秧歌,简直惊艳了所有人。

这群酷炫的机器人背后,站着来自杭州的宇树科技。
而宇树科技的创始人,则是今年才34岁,被称为科技新贵的王兴兴。
但王兴兴小时候,绝对不是所谓的“学霸”。
但他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从手工绘画、雕塑,到机电类的航模、涡喷无一不通。
在小学和初中老师眼里,他性格内向、学习普通,甚至因为英语太差,只能以全校倒数第二的成绩进入一所非常普通的高中。
后来,高考也只是考入了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
但进入大学之后,他的天赋得到充分释放。
他开始踏足机器人领域,没有资金支持,只靠着200块的边角料,独自做出了一个机器人。
而后,他进入上海大学攻读硕士,开启了更专业的机器人研发之路,成功开发出XDOG四足机器人。
毕业后,又一举创办了宇树科技,成功屹立世界机器人舞台。
每个喜欢“玩”的孩子都是潜力股,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动手”,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不要给他泼冷水。
创造性的玩乐,尤其是实践活动,能发掘孩子们的天赋,释放隐藏的潜力。
父母今天保护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就是成就他的未来。


看到一个调查,很有意思:
很多在自己的领域表现优秀的人,他们在学生时代成绩都不是特别突出。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成长中,遇到了愿意欣赏、支持他们的人,帮他们找到了一生为之努力的方向。
为人父母,不要把孩子的分数,当作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释放自己的潜能,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才能为孩子搭建尽情驰骋的平台。
点个“在看”,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抵达自己梦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