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发现:血糖不超过这个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点馒头或许更好

昌宇随心养护 2025-04-02 06:30:4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研究资料,2024年内部发布。

谁说糖尿病人就得终身与馒头绝缘?浙江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就给了大家一点“甜头”:只要血糖不越过那条关键的“线”,适当吃点馒头,不仅没问题,反而可能对身体更有好处!是不是听着就让人眼前一亮?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个话题掰开了、揉碎了,从里到外讲个明明白白。糖尿病不是一纸“禁食名单”,关键还是看方式和度量。

血糖这条“线”,到底在哪里?

在浙江大学的一项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对于大部分轻度糖尿病前期人群,如果空腹血糖值控制在6.1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基本不需要过度限制主食的摄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发现。

为什么说关键?因为长期以来,很多人一旦血糖稍微偏高,就立刻开启“碳水封杀令”,不敢碰米饭,不敢吃馒头,甚至连水果都成了奢侈品。结果呢?身体缺乏能量,反而出现低血糖、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营养失衡,免疫力下降。

血糖值的正常范围

空腹血糖正常值:3.9-6.1 毫摩尔/升

餐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7.8 毫摩尔/升

糖化血红蛋白值:小于5.7% 为正常,5.7%-6.4% 为糖尿病前期

很多人并不知道,只要在这个范围内,身体的胰岛功能尚可,适当摄入主食,尤其是馒头、米饭这些传统食物,是有益而非有害的。

馒头的“冤屈”:它真该背锅吗?

馒头,这个中国人从小吃到大的主食,怎么就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升糖炸弹”了?这完全是一个“被误解的馒头”。

馒头是高升糖指数食物,但不是“坏人”

是的,馒头的升糖指数(GI)在80左右,属于高GI食物,这意味着它能迅速提高血糖。但这并不代表它“十恶不赦”。升糖快≠不能吃。关键在于:

吃的量:一个拳头大的馒头,大约含有40克碳水化合物,血糖正常的人完全可以代谢;

吃的搭配:如果同时摄入了蛋白质和脂肪,比如搭配鸡蛋、豆浆、蔬菜等,就能有效延缓血糖上升速度;

吃的时间:早餐适量吃点馒头,反而能提供稳定的能量,减少午餐前的暴饮暴食。

很多病例都显示,完全不吃碳水的人,反而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上升,因为身体进入“饥饿应激状态”,长期下去问题更大。

案例分享:一位退休工人的血糖“逆转之路”

杭州市的一位退休工人老王,60岁那年体检发现空腹血糖6.3,餐后血糖9.1,被医生诊断为糖尿病前期。他一听,立马“戒断”白米饭和馒头,一日三餐只吃粗粮和青菜。结果三个月后,体重掉了8公斤,看着瘦了,但整个人脸色蜡黄,力气也没了。

医生重新评估后,建议他在早餐中加入一小块馒头,搭配一只水煮蛋和一杯豆浆,并稍微增加运动量。三个月后复查,血糖稳定在5.9,糖化血红蛋白降至5.6%。他自己都惊讶:“原来不是不吃,而是得会吃。”

血糖控制的关键:不仅是“吃”,更是“吃得对”控糖的三大支柱

饮食、运动、心理是糖尿病管理的三驾马车。很多人只盯着“吃什么”,却忽略了:

吃得规律:三餐定时,避免暴饮暴食;

吃得平衡:碳水、蛋白、脂肪比例协调;

吃得慢:细嚼慢咽能有效降低血糖反应。

特别是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主食是基础能量来源,不能一刀切地排斥,而是要学会“聪明地吃”。

中医视角下的血糖调控智慧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其病根在于脾胃失调、阴虚内热。主张通过调和脾胃、滋阴降火来调节血糖。

一些中医食疗经验也值得参考:

山药粥:健脾补肺,适合脾虚体质;

苦瓜炒蛋:清热降火,辅助降糖;

黄芪党参汤:益气养阴,增强免疫力;

中医调理讲究辨证施治,不能盲目套用。但其“顺势而调”的理念,恰好与现代营养学中的“个体化管理”不谋而合。

别忽视了心理与睡眠对血糖的影响

焦虑、失眠、长期精神压抑,会导致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升高,间接提高血糖水平。很多人血糖控制不好,查了饮食、查了运动都没问题,最后发现问题出在“心”上。

改善睡眠,保持心情愉快,甚至每天听会音乐、晒晒太阳,都能帮助血糖稳定。这是一个被忽视但极其重要的调节方式。

科学运动才是“降糖灵丹”

餐后散步15分钟:直接降低餐后血糖;

快走+力量训练结合:帮助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每周保持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被国家卫健委列为糖尿病防控核心措施。

临床数据显示,坚持运动6个月以上的人群,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0.8%-1.2%,甚至部分人无需药物治疗。

血糖管理的“误区清单”你中招了吗?

完全不吃糖:其实水果中的天然糖分对身体有益,关键在量;

只吃粗粮:粗粮过量反而影响消化吸收;

不测血糖,靠感觉判断:血糖升高初期常无明显症状,必须定期监测;

迷信“降糖偏方”:如苦瓜水、仙人掌、降糖茶等,未经科学验证,慎用!

饮食建议:普通人也能用的“控糖七分法”

主食占比50%,但粗细搭配;

蛋白质(如鸡蛋、豆腐、鱼肉)占30%;

蔬菜占20%,越绿越好;

少油少盐,避免油炸食品;

三餐定时,少量多餐;

戒烟限酒,尤其是啤酒升糖速度极快;

多喝水,不喝含糖饮料

总结:血糖不越“线”,生活不越“界”

血糖管理不是禁锢,而是智慧地掌控生活节奏。这场与血糖的“拉锯战”,不是靠“饿”和“怕”打赢的,而是靠科学、理性和坚持。

从浙江大学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只要血糖控制得当,吃点馒头,不仅不会伤身,反而为身体提供了稳定能量。关键在于:对身体有把握,对饮食有节制,对生活有热爱。

你是不是也曾因血糖高而对主食敬而远之?现在听完这番分析,是不是也想重新审视自己的餐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控糖经验或疑问,我们一起来聊聊,如何“吃得明白,活得自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