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捐赠封泥卷:青泥遗珍》出版

沐清扬说史 2025-04-30 12:54:48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

捐赠封泥卷:青泥遗珍

西泠印社 编 金林西 编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721-7

封泥又叫作“泥封”,乃古人于文书囊笥上缄之以绳,封之以泥,抑之以印,从而起到对封护物件的保护、保密与凭信作用。封泥之称最早见于《后汉书·百官志》,其载东汉少府属官有“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

现所知最早出土封泥坑窖是在道光二年(1822),蜀人掘山药得一窖,凡百余枚,估人赍至京师,大半破裂。诸城刘燕庭、仁和龚定庵、山西阎帖轩各得数枚,余不知落何处。真正定义封泥性质与用途的是清末金石学家刘鹗,其编撰的《铁云藏陶》中有铁云所藏封泥一卷,辑录封泥163枚,并在自序中有言:“泥封者,古人封苞苴之泥而加印者也。”

关于封泥之史料价值及研究意义,前贤已有深刻见解。罗振玉于《郑厂所藏泥封》序中将古封泥之价值概括有三:“可考见古代官制,以补史乘之佚”;“可考证古文字,有裨六书”;“刻画精善,可考见古艺术”。

罗福颐将封泥证史之价值概括有五:“校郡县名之殊异”;“补官制之缺佚”;“辨记载之漏略”;“正史志之违异”;“明沿袭之讹字”。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捐赠封泥卷:青泥遗珍》收录西泠印社藏封泥173件,来源有五:

1.1999年,路东之捐献“少府工丞”“居室丞印”2方封泥。

2.“中尉之印”“寿陵丞印”等27方封泥于2002年征集所得。

3.2005年,刘创新捐献临淄封泥100件,其中包括“来无丞印”“齐武库丞”等。

4.2020年,孙辉将玺印、瓦当、陶文、画像砖等共计500件藏品捐献西泠印社,其中包含43件封泥。

5.2022年,王臻捐献宋、元、明古印11件及战国封泥“䈞”。

西泠印社社藏封泥按所出地分有五类:新蔡故城战国封泥、西安相家巷秦封泥、临淄西汉封泥、灵宝弘农郡西汉封泥、平舆汝南郡东汉封泥。

西泠印社所藏封泥,从战国至东汉,涵盖数个代表性封泥群,官私俱有,中央、王国、侯邑、县乡可谓详备。其中多个封泥具有重要的史料意义与研究价值,同时又是战国秦汉时期玺印艺术的真实再现。今合集于此,可谓嘉惠印林。

供稿:西泠印社社委会宣传信息处

编辑:许齐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