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30日19时13分,随着主变压器冲击试验的最后一组数据定格,由国网荆州供电公司建设的仙桃杨林尾(东荆)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这座承载着区域发展使命的现代化变电站,犹如一颗璀璨的“绿电明珠”,悄然点亮了鄂中大地的产业蓝图。

位于仙桃市西部的杨林尾镇,曾因电力瓶颈而困顿:2022年最高负荷达23.07兆瓦,远超原35千伏变电站20兆伏安的承载极限,工农业用电需求激增与电网老旧的矛盾日益尖锐。“未来五年,区域负荷将以年均9.27%的速度攀升!”当地政府负责人坦言,“再不扩容,发展将寸步难行。”

项目建设过程中,电网建设者们面临着多重考验:既要避开生态红线,又要确保工期;既要技术创新,又要严控成本。
去年深秋,担任该项目工程线路施工负责人芦张杰,站在仙桃“瑞丰-杨林尾”110千伏线路迁改现场,眉头紧锁。原线路需避让生态廊道,新路径需横跨4条110千伏线路,工期陡增3个月,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施工难度呈几何级增长,老施工员看不懂图纸,那就让他们看‘科幻片’!”攻坚战打响后,芦张杰带领施工人员迎难而上,他连夜赶制三维可视化交底视频,创新采用“三维可视化交底法”——将跨越流程拆解成动态演示,复杂的技术难点瞬间变得直观易懂。这一妙招大幅提升了效率:施工人员用45天完成常规需3个月的工程,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样板工程”,杨林尾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处处闪耀着科技之光。担任该工程施工的项目经理刘京鑫如数家珍:110千伏变压器采用非晶合金铁芯,空载损耗较传统硅钢片降低5%,每年可节约电能18万千瓦时;二次设备室的智能标签系统让光缆信息数字化,技术人员扫码即可获取走向、虚回路等关键数据,实现“设计-安装-调试”无缝衔接。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绿色建造工艺:装配式建筑物采用全栓接装配式钢结构,让变电站实现现场“零焊接”。70吨钢结构构件全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全栓接装配式技术使建筑垃圾减少80%,工期缩短45天;复合墙板集保温、防火、装饰功能于一体,使用寿命长达50年,且实现“0叠装、0涂刷”,现场整洁度堪比实验室。“这哪像工地?分明是个组装车间!”
随着新站投运,供电能力提升2.5倍,正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绿色动能,为仙桃打造“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注入澎湃动力,也在江汉平原上绘就出一幅现代能源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壮丽画卷。(文、图 / 裘苗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