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什么东西
可以做到“男女通吃”
不管什么年龄段人
都能统统被它拿下
无法抗拒其诱惑
那这一定是
每日的开心源泉
美味零食

从小到大的零食
经过迭代更新
逐渐在网络上
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
但“乱花渐欲迷人眼”
各种网红零食推陈出新
让人眼花缭乱
忍不住冲动的小手疯狂下单

作为认真负责的科普博主
今天我必须为大家
好好讲讲这些“网红零食”的坑
以免大家花钱买罪受
我连夜整理了五大
有明显问题的网红零食
看看有没有你准备下单的

①
最首当其冲的就是
有“名校”人设的
高学历零食
这些零食会打着
“农大”、“农科院”等旗号
想必大家应该都遇到过一些了

想必购买这些零食的买家
都是冲着“名校”标签下单的
认为有名校声誉作保
一定干净卫生还实惠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
这些“学历”其实是造假的
商家就是故意以名校为噱头
无形中提升你对产品的信任度
从而有效增加销量

这种商品出现的多了
就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就专门针对这类产品进行了查验

结果13款宣称有高校参与研发的零食
其中有5款被高校否认参与研发
还有4款没有得到校方回应

而且根据相关部门调查发现
这些产品不仅是宣传上的“学历造假”
甚至还有质量不过关的问题
以一款号称有农大“学历”的蔬菜卷为例

首先
它根本不是东北农大生产的
属于虚假宣传

其次,经检验后发现
该款产品的蛋白质含量
明显低于标示含量
脂肪含量又明显高于标示值

也就是说
这款零食根本不是健康零食
经常吃它
比普通油炸食品更容易变胖
那么怎么识别
市场上零食的“学历真假”呢?
首先,是看零食包装上
有没有明确的委托商信息
再通过企查查或天眼查等平台
查看委托商和高校之间究竟有无关联

②
接下来,是一个风靡全网的
“网红零食”——蜡瓶糖
没有见过的家人们
恭喜你躲过了一个大坑
放张照片给你们认识一下

这种网红蜡瓶糖造型精致
被带货主播咀嚼起来
还会发出诱人的声音
让人忍不住跟风下单
想一睹其芳容

等一下
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骗了
这个玩意儿可不是什么正经糖果
而是存在不少潜在危险的东西
甚至都算不上是食品
不信看看它的成分你就知道了
这个东西的外表层是蜡
入口会有一股化学味道
主要成分是脂类、游离酸类
还有微量的挥发油、色素
实则本质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这种添加剂
虽然也会被正常加入一些食品中
但是对其加入的量是有严格要求的
直接食用很容易摄入过量
而且如果你去各大网购平台上
搜索“蜡瓶糖”
你会发现这个玩意儿
几乎没有明确的品牌标识

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一些
手工小作坊
因缺乏食品生产标准
几乎可以算是“三无产品”

当商家发现这种产品有利可图时
就会出现多家竞争
有些无良商家就会为了赢得价格优势
使用更便宜的工业蜡来制作
工业蜡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
但普通人又无法分辨出工业蜡
于是就存在食用危险

除了使用廉价成分外
为了产品的好看和易于保存
商家还会往这些糖中
添加色素香精和防腐剂制作
“夹心”和“果酱”

更别说这些生产的小作坊
卫生状况有多堪忧了
吃到什么全靠运气

吃这种“三无产品”
除了让你的腮帮子变大外
几乎一无是处
甚至相当于用自己的健康做赌注
③
对于一些不爱吃糖的朋友
是不是以为自己
可以逃过商家的陷阱了?
休想!冻干果茶喝过吧?

零糖、零卡,应该就健康了吧?
这不得买来尝尝吗?
边喝水边变美~

你别单纯了
可以先买一些水果
自己切开放水里泡一下喝喝看
是不是味道根本就不怎么样?
那为什么商家“独家配方”的果茶
就能比自己做的水果泡水好喝呢?
当然是商家给你整活了呀!

各种添加剂往里倒
你甚至都不知道
自己喝的究竟是什么

至于这些果茶里究竟有没有水果
有多少货真价实的新鲜水果
那就全看商家人品了
随便找了一款冻干果茶
看了一下它的配料表
果然不出我所料

配料表是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的
含量越多的成分位置越靠前
这款产品中的橙子果片排在了
第五位
含量比麦芽糊精还少
这种水果的排名虽然靠后
但已经算好的了
有些产品的配料表里
甚至都没有水果

产品名叫:百香果冻干块
但实际上却是
果蜜、糖精和玉米淀粉的勾兑产品
这类勾兑产品有什么问题呢?
食用起来问题不大
但它和低卡低糖健康的关系也不大
来看营养成分表
↓

如果你将这种产品
当成减肥养生品来喝
那反而会出现亚健康的问题

花钱买这些水果的加工产品
真的不如直接吃水果来的更健康
④
接下来要讲的是一款
特别受小朋友喜欢的零食
——荧光棒棒糖
就是那种糖棍掰一下
会在黑暗中发出光亮的玩意儿
小时候玩的荧光棒就是它
如今它又变成了棒棒糖
继续霍霍新一代小朋友的童年

有些小朋友收到这种棒棒糖后
为了让它发光
会直接用牙齿咬

甚至有一些大人
也并不知道这种荧光棒的毒性
主动当成网红零食买给孩子
首先,这个糖棍曾经就被查出过
可塑剂超标610倍

其次,这个糖棍里会发光的东西
就更加危险了
大部分都采用
苯二甲酸二甲酯等成分制作
对折或者掰断后
会让其中的玻璃管破裂
从而让里面的化合物混合
产生化学反应
这也就是“荧光发亮”的原理

国家质检总局曾针对性的展开过调查
发现在30批产品中有8批产品
在反复弯折1-5次后
里面的液体会在折痕处渗出或喷出
而这些液体是有毒的
一旦不小心碰到伤口会进入嘴里
就会造成恶心、头晕、麻痹、昏迷等症状

更别说有些小孩
会将这种棒棒糖的棍子
放在嘴中反复舔舐

⑤
最后来说一个火了很久的
美容养颜产品——玉米须茶
自从有人在网上分享自己
长期食用玉米须茶包变美变瘦后
就有不少人心动尝试

理论上来说
这个东西确实有一定的
养生减脂的功效
毕竟主要成分是玉米

但是!劝大家在食用时
千万谨慎!
一不小心就很可能把自己送进医院
“成也玉米,败也玉米”
玉米非常爱生虫、发霉
对储存的条件要求较高

再加上玉米的收获期
多为高温多雨时节
玉米采摘地
几乎成为了霉菌感染的重灾区

有些看着挺健康的新鲜玉米
也很可能已经被霉菌感染
其中最致命的就是黄曲霉菌
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

黄曲霉菌有多毒呢?
1毫克即可达到致癌剂量
一粒严重发霉
含有黄曲霉毒素40μg的玉米
可令两只小鸭中毒死亡

商家为了减少风险
于是就会在制作茶包的过程中
用二氧化硫来处理玉米
以抑制霉菌和细菌的滋生
结果
这一顿操作反而增加了风险
操作不当的情况下
很容易存在二氧化硫残留

如果不小心买到了
二氧化硫残留量不达标的产品
很有可能在食用后
轻则身体不适,重则搭上小命

说了这么多
就是为了告诉各位读者爸爸们
下次买零食千万不要跟风
一定要多长点心眼
买靠谱的有品质保证的零食

最后,别忘记点赞、收藏
来评论区分享你踩过的零食坑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