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免个人化归因:不要认为婆婆的态度变化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可能有多种原因,如婆婆自身的观念转变、家庭环境变化等。
2、改变不合理信念:摒弃“婆婆应该像婚前一样对待我”这种绝对化的想法,认识到人与人的关系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以更客观的心态看待婆婆的转变。
3、积极的自我对话:当感到委屈或难过时,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我很好,我已经尽力做好自己了”,增强自信心和心理韧性。
4、培养兴趣爱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如绘画、音乐、运动等,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同时也能丰富生活,提升自我价值感。
5、与朋友倾诉:和亲密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从朋友那里获得情感支持和不同的观点建议,减轻心理负担。
6、参加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结识更多朋友,避免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婆媳关系上,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7、明确心理边界:清楚自己的心理承受底线,不因为婆婆的态度而过度委屈自己,当婆婆的行为让自己不舒服时,要及时意识到并采取相应措施。
8、保持行为边界:不过分迎合婆婆,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尊重婆婆的生活空间,避免过度卷入彼此的生活而产生更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