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被慈禧平反后,二人的后半生迥然不同

任我去 2024-11-18 09:42:49

1876年,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在经过数月的审理后,由慈禧太后一道懿旨进行宣判,最终得以沉冤昭雪,案件被告人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屈也得以洗刷。

那么,究竟是谁造成了这起冤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的杨、小二人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杨白二人初相识

杨乃武,浙江余杭人,其家族世代以种桑养蚕为业,家境十分殷实,在当地是有名的大户人家。有富贵更要取功名,因而杨家对杨乃武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金榜题名。

杨乃武也确实是个读书的料,他本人自幼勤奋好学,于是就在同治十二年成功中举,这一年的他刚过三十岁,堪称人生的幸运儿。

至于小白菜,她的原名叫毕生姑。与杨乃武不同,小白菜是个苦命人,她父亲在其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家里只剩她和母亲二人相依为命。

小白菜八岁时跟随母亲来到余杭县城,其母嫁给了当地一个叫于静天的人,小白菜于是成了于静天的养女。

这于家的邻居就是杨家,另外还有个邻居沈家,这三家关系都不错。

需要提说的是,沈家其实也是一个重组家庭,这家女主人本是一个来自余杭的寡妇,来的时候还带着一个男孩,叫做葛平连。但沈家的男主人沈体仁并不嫌弃,也是悉心抚养这孩子长大。

小白菜十一岁时,她的母亲便接受葛平连母亲的聘礼,决定将小白菜嫁给葛平连为妻。

在葛平连成年后,继父沈体仁就将他送到县城的一家豆腐店当伙计。直到小白菜十六岁时,一家人才开始张罗他们的亲事,葛平连也正式将小白菜娶进家门。

二人成婚后,自然需要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然而沈家并非富贵人家,家中没有多余的房间给这对新婚夫妇当婚房。

就在沈体仁为此发愁时,他有一次和杨乃武闲聊,得知杨家尚有空闲的房子出租。于是,沈体仁就以每个月六百文的租金,向杨乃武租了一间楼房供葛平连和小白菜夫妇居住。

搬到杨家后,这夫妻二人从此就过上了平淡而忙碌的婚后生活。葛平连依旧在豆腐店打杂,每天起早贪黑。有时因为店铺生意好的原因,他索性直接住在店里。

而小白菜一个人收拾完家务后闲的无聊,就时不时去杨家走动,陪着杨乃武的妻子杨何氏喝茶聊天。在与杨何氏的聊天中,小白菜也对杨乃武有了一定印象。

一天,杨乃武忙完手头的生意回到家中,妻子杨何氏也刚刚做好晚饭。来到餐桌前,杨乃武望着桌子上多出来的一双筷子,疑惑地向杨何氏问道:“咱们家今天来客人了吗?”

妻子向其解释道:“不是客人,是我的朋友。”

话音刚落,一个清脆的声音就从外面传了进来:“姐,我来了。”

杨何氏赶紧招呼:“小白菜,快来,饭都做好了,就等你了。”

小白菜坐下后,杨何氏对其说到:“这就是我的丈夫,我之前跟你提起过他。”

小白菜立刻对杨乃武说到:“原来你就是杨大哥,我经常听街坊邻居说,你为人正直而且学问又好,是这十里八乡的大好人。”

“哈哈哈,过奖了,我只不过是尽我所能帮助别人罢了,以后你没事了就来陪陪你嫂子,正好打发打发时间。”杨乃武看着天真无邪的小白菜,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之后的日子里,小白菜时不时就去自己的房东家里玩,热情好客的杨氏夫妇也十分喜欢这个可爱的小丫头。

闲暇之余,杨乃武还会教小白菜读书识字,杨何氏也会给小白菜传授一些关于琴棋书画方面的知识。小白菜也非常聪明伶俐,很快就把他们所教的东西全部掌握。

然而,小白菜与杨家尤其是杨乃武之间的关系却让邻里乡亲产生非议。渐渐地,人群中就流传着“羊吃白菜”的谣言。

小白菜的丈夫葛平连实在受不了这些流言蜚语,于是就在和家人商量后,带着小白菜离开了杨家。此后,杨乃武与小白菜再也没有见过面。

但一次意外的发生,不仅使得杨乃武与小白菜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相见,而且彻底改变了两人今后的命运。

葛平连殒命杨白受冤

1873年的一天,在搬离杨家不到两个月的葛平连突然身感不适,小白菜就劝其在家休息两天。但葛平连却不愿因此耽误工作被老板扣工钱,坚持着拖着病体到豆腐店继续上班。

两天后的清晨,葛平连从豆腐店回到家后,身子不停地颤抖,整个人的脸色也比之前更加憔悴。

正在收拾家务的小白菜看到回来的丈夫脸色煞白,急忙将其扶到床上躺着,给他盖好被子后问道:“你怎么样呢?赶紧告诉我情况,我去找人给你抓药。”

葛平连虚弱地说:“没什么大问题,我从那天开始就觉得身子一会冷一会热,可能就是这阵子太累了,身子有点虚,我特意给老板请了假,你去给我买点桂圆和东洋参,补补就好了。”

小白菜赶紧托人帮忙去买,同时又赶紧派人通知葛平连的母亲。葛母赶来的时候,葛平连已经服用了小白菜煎的桂圆和东洋参汤药,躺在床上睡着了。

看着儿子没有大碍,葛母没有过于担心,交代小白菜要好好照顾葛平连后便离开了。

然而到了下午,葛平连突然口吐白沫,接着便昏厥过去。小白菜被吓了一跳,赶忙去请医生前来为其诊治。等到医生来后发现为时已晚,躺在床上的葛平连已经气绝身亡。

葛母闻听此噩耗匆忙赶来,看着与自己朝夕相处二十多年的孩子,在没有任何征兆地情况下突然就死了,一时之间悲痛欲绝,竟然晕倒了过去。

葛母醒来时已是当天晚上,她顾不得休息,赶忙让人给死去的葛平连换好衣服,准备第二天就为其办理后事。

到了次日,葛母正打算为葛平连入殓,这时才发现他的嘴巴和鼻孔都流出了血水,腹部还出现了几个大水泡。

来帮忙的街坊看着这骇人的情况都慌乱起来,其中一位老者对葛母说到:“你儿子七窍流血,肯定是被人下毒害死的,赶紧去报官吧。”

联想到之前“羊吃白菜”的传言,又看着如今突然暴毙的葛平连,本就心痛的葛母于是就一口认定是儿媳与杨乃武合谋害死了自己的儿子,随后她就在街坊邻居的簇拥下到县衙告状,控告杨白二人通奸并谋杀亲夫。

余杭知县刘希童接到状纸后不禁暗喜,原来为人仗义的杨乃武由于看不惯这位县令贪赃受贿的做法,经常和他对着干,而他碍于杨乃武举人的身份又不便对其惩罚。

现如今,这件案子的凶手和杨乃武有关,刘希童自然十分高兴,心想终于有机会整治这个家伙了。

于是,刘希童立刻带着县里的仵作赶赴现场。在对尸体一番检查后,尽管仵作一时半会无法确定死因,但他还是含糊地报告说:“葛平连应该是中毒而死,至于是哪种毒药目前尚未查明。”

听到这话,刘希童如获至宝,他直接认定是杨乃武和小白菜合谋用砒霜毒死了葛平连。

紧接着,他一边派衙役将小白菜拘押到县衙听候发落,一边又向上级汇报杨乃武的不法行为,申请撤掉他的举人头衔。

在将小白菜抓捕到县衙后,刘希童授意衙役对其进行严刑拷打。

很快,小白菜一介弱女子便被打得体无完肤,而为了不再遭受皮肉之苦,她只好承认是自己与杨乃武合谋毒杀亲夫。

刘希童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就让小白菜签字画押,然后将她打入牢房。

不久后,上级就批复同意了刘希童先前的申请,将杨乃武举人的功名革除,但上面要求一定要拿到杨乃武认罪的口供。

有了上级支持的刘希童更加肆无忌惮,在将杨乃武拘押到县衙后,便吩咐衙役对其实施最严厉的刑罚。酷刑之下,杨乃武可谓痛不欲生,但他仍坚持为自己辩解。

然而,不管他如何辩解,刘希童始终无动于衷。最终,因为受不了皮肉之苦,杨乃武也很快屈打成招。

拿到杨白二人签字画押的口供后,刘希童立刻亲自拿着口供和银票去找他的上级王知府。王知府拿了银票,也是心知肚明,于是很快就将此案上报了刑部。

而面对两人签字画押的口供,刑部的批复也出奇地神速:杨乃武秋后问斩,小白菜凌迟处死。

此时,所有人都以为此事已经尘埃落定,杨乃武与小白菜必死无疑。但是,杨乃武的姐姐和其妻子却坚定地走上了申冤之路。

杨姐上诉冤案终得平反

杨乃武的姐姐将写好的状纸交给县衙差役,请求让县令重新审理此案。

然而,好不容易才将杨乃武扳倒的刘希童怎能情愿重审案件,他不但吩咐衙役拒收杨家送来的状纸,而且还私底下打点杭州一带所有的官员,拜托他们若是看到杨家的状纸,便以诬陷处理。

因此,尽管杨何氏和杨姐拿着状纸去了杭州各地的县衙,但每次都被判为诬告,在被毒打一顿后轰出了衙署。

可即便如此,杨姐也没有放弃。为了弟弟,她决定告御状。再一次探监时,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弟弟,但杨乃武听到姐姐如此大胆的想法,一开始十分不愿意。最后还是在杨姐和同监犯人的劝说下,他才最终同意姐姐的想法。

此时,对杨乃武遭遇十分同情的狱卒也偷偷弄来笔墨纸砚,让他亲自写下关于自己冤情的状纸,并交与姐姐。

拿到状纸后的杨姐为了不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便独自一人踏上去往北京告御状的道路。在家的杨何氏也按照丈夫的嘱托四下寻找杨乃武的朋友,让他们帮忙拯救蒙受不白之冤的杨乃武。

最终,在姐姐不顾一切地付出和一干好友的大力相助下,刑部真的批准了重审杨白一案,这让知晓内情的人们十分欣喜。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重审的官员竟然与刘希童同流合污。刚到余杭的第一天,这名官员就被王知府、刘希童一伙人以重金收买。

于是在重审当天,杨乃武与小白菜被押到公堂上又一次遭受严刑拷打,杨乃武双腿被打折,小白菜双手食指被夹的鲜血淋漓,二人又一次被屈打成招。

签字画押时,杨白二人已经神志不清,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最终,审判结果也自然是维持之前的原判。

然而,此次判决终于引起浙江读书人的不满,杨乃武的好友们在得知结果后,发誓要替他讨回公道。

他们联名上书都察院,要求重新彻查此案,并联合浙江一带的举人、进士、翰林宣称:“杨乃武,小白菜一案不仅关乎两条人命,而且涉及到浙江整个官场的廉洁问题,如果不彻查清楚,浙江的官场就会更加腐败。”

事态立刻迅速发酵,不久便传到了慈禧太后耳中。权衡利弊后,慈禧终于下旨:彻查此案,相关人员全部押送京城,统一审理。不久,全部涉事人员都押送到京,刑部奉旨立即举行三司会审。

经过一系列的审查、验尸、询问证人后,事情的真相很快便水落石出:葛平连是病故,并非被人下毒谋杀,杨乃武和小白菜是被冤枉的。

负责审理案子的官员将结果上报慈禧太后,她对此案件做了最终判决:余杭知县刘希童贪赃枉法,发配边疆;其他涉案人员均被革职或流放;参与重审的官员未能尽职尽责,被摘掉顶戴花翎,永不续用;杨、白二人不知避嫌,各杖责八十,并且杨乃武举人身份不予恢复。

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从事发到平反历经三年,至此终于宣告结束,但两人的后半生却迥然不同。

出狱后的杨乃武功名已失,今后仕途无望。但好在家中世代养蚕,还有可以谋生的手段。经此一难的杨乃武收敛心性,潜心研究养蚕之道,终于在几年后创出了自己的招牌,平静而富足地度过了后半生。

但小白菜就没那么幸运了,她的婆婆始终不肯原谅她,亲生母亲也碍于名声不愿收留,心灰意冷的小白菜于是来到余杭准提庵,就此落发为尼,其法号慧定。

此后,小白菜也是终日青灯伴佛,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终在孤寂中了此残生。

结语

杨白之案不过是历史中的一粒沙,但压在个人的肩头却沉重如山。

从这个故事我们也能看出,古代中国的司法系统或者说官僚系统是非常不健全的,一个知县所能行使的权力和撬动的资源过于巨大,最终造成了权力的滥用以及对个人的迫害,由此也凸显出了现代司法体系的可贵之处。

不止于此,慈禧太后最后“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以及小白菜最终的遭遇,也进一步说明了封建社会的残酷阴森之处,这些都值得我们现代人思考体会。

1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