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名将陈赓曾在1952年6月23日向中共中央做汇报的时候说过,我们在朝鲜用手榴弹打敌人的榴弹炮,用炸药包打对面的坦克车,用缴获的小日本“三八式”竟然把美国鬼子赶到了三八线,但如果我们也有飞机、大炮、坦克车,用不了个把月,就能把美国鬼子赶到大海里去。
据传当时的美国司令李奇微曾经放话说,陈赓入朝鲜作战,不是来打仗的,是来修地下长城的语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彭德怀吗,陈赓将军怎么又出现在了朝鲜战场上?他所谓的坑道作战当真是如此优秀吗?

1950年,所谓的法国远征军在越南发动了春季公式,占领了越南中共所在的太原和红河三角洲产粮区,并沿着越南北边的边境线走向了第4号公路,并且积极布防,企图中断越南和中国之间的联系,而且时间点非常巧妙,就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一个月。
随着10月初陈赓将军到达越南,陈赓将军就利用他屡试不爽的围点打援战术全奸了法国的由七溪来援的勒巴兵团和自高平南撤的沙登兵团约4000人,并且俘虏了勒巴和沙登两位上校,可见法国人的拉垮,现在想想何必用陈赓将军出手,估计找个班长带兵就可以全歼法军。
11月1日,陈赓在越南旗开得胜,可是朝鲜战场的事态却愈发严重,因此陈赓将军立刻奔赴朝鲜战场。当时的彭德怀回国养病,陈赓就代理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一职,此时间节点为1952年4月7日。
当时战争的惨烈程度是习惯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的,而当时入朝作战的战士们到达战场之后也是大吃一惊,过去架上几门大炮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朝鲜战场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它是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区域战争,两军较量异常激烈,从军事到政治,多方利益交织,战场狭小,投入的兵力又巨大,而某些战役的炮火密集程度、美军空军轰炸的密度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水平;
就是中国和美国双方的经济实力,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保障和武器装备,美国是世界的头号工业强国,所用的武器装备那是超一流的,并且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他们擅长现代化陆海空立体式进攻,而当时的中国还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武器的劣势太过明显,所以战争的结果表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
就是战争的主战场是在地域狭长的山高林密——朝鲜半岛国内,大规模空间立体性攻击会有所弊病,但却便于实施登录作战,志愿军同样可以利用山地进行隐蔽军队和组织防御,所以作战双方都是有利有弊,关键是如何以已之长攻彼之短;
我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出国作战,补给很难跟的上,外加上交通工具的落后,美国空军的封锁、持续作战也做了很大限制。

根据这些特点,陈赓将军到了朝鲜之后就想出了一个能拖能打的办法,我志愿军也是有创造性思维的,想到了如果想要进行坚持持久作战,那就利用山地密林巩固防御阵地,最好的办法就是挖坑道。
坑道在地下变得四通发达,同时上层的野战工事也不能闲着,两者结合起来,变成牢固的防御体系。
同时作战也发生变化,以前的作战性质是积极防御,但现在改为坚固性的积极防御,两者的区别是用于坚守战线和消灭敌人的阵地防御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的主阵地方面进攻,所以不跟他们打大仗,跟他们打小范围的小歼灭战,广泛开启小部队作战活动,奇袭和伏击所谓的联合国军中间地带并扩大作战规模。
所以当年在朝鲜的山地里面到处都是我志愿军的坑道,可谓是神出鬼没,导致美军下属不允许向长官敬礼,敢怕被冷枪冷泡击毙。

很快坑道的作用开始凸显,1952年的秋天,我志愿军有组织的进行了全面反击,占领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的单位,接着就打赢了上甘岭占领战役,粉碎了所谓联合国军的“金化攻势”。
当时的上甘岭在美国第八集团军范弗利特的指挥下,投入了六万多人,200多辆坦克、3000多架次的飞机,对我志愿军防御的上甘岭进行猛烈的攻击。
他企图夺取志愿军防线的中部要点——五圣山,以改善防御态势,谋求谈判中主动的地位,两军就在这仅有3.7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进行了反复地争夺。美军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投下炸弹5000多颗,阵地的土石都被炸松了2米,差不多要把山都给炸平了。
而我志愿军投入了四万多兵力,依靠坑道工事进行顽强抵抗,表面阵地一度被敌人占领,但我军又可以利用地下的坑道进行反击。的确当时是缺粮、缺水、缺弹药,但还是可以坚持下去的,只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的先决条件,所以阵地失而复得,甚至在一天当中在两军手中几度易手。

在10月30日,志愿军在坑道中憋足了劲,开始了大反攻,以大炮作为火力掩护,给予敌人大量的杀伤,坑道内外志愿军协同作战,步调一致,发起总攻。
到了10月25日,我志愿军夺回了所有的阵地,在这43天的作战当中,志愿军共歼敌2.5万余人,虽然美国自己只承认死了9000多人,不可否认的是我军创造了战争史上成功的坚守防御的典范。

陈赓将军在朝鲜战争尚未结束的1952年的6月从朝鲜战场上调回国内,美国方面的李奇微也早于1952年的4月28号被撤职了,之后的联合国的总司令是克拉克,所以二人交手的时间很短,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具体李奇微说没说过的“他哪里是来打仗,分明是来修地下长城的”话,无法进行准确的考证,但是陈赓将军的坑道战术的确非常成功。
1952年7月,陈赓将军回国向毛主席汇报朝鲜战事,阐述汇报的核心思想就是中国一定要创办军事工程技术类的大学或者学院,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只有这样,有了高级军事技术的人才,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战争需求。
所以毛主席当时就拍板,任命陈赓将军为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兼政委。
作者:天下行
参考资料:东溪到长津湖;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吕迅

开国名将;南京理工大学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叶海、季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