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曾经的国民党第二号战犯李宗仁乘坐飞机踏上了回国之路。
为了迎接李宗仁,周总理亲自来到机场。
回到祖国以后,李宗仁先是拜访宋庆龄,向宋庆龄道歉,紧接着又接受了毛主席的接见。
在见到毛主席的一瞬间,李宗仁感慨万千:“主席当年要不是你拒绝划江而治,我现在可能就把中国拱手让给美国了,那我可就成千古罪人了!”
李宗仁口中的划江而治是什么意思?他又为什么会因此成为千古罪人?
解放战争1946年,日本刚刚投降,蒋介石便不顾黎民百姓生死,单方面撕毁和平协定,再一次挑起了内战。
此时的蒋介石获得了美国的援助,不仅兵力是我军的四倍以上,武器装备也是完全碾压我军。
起初蒋介石认为这样的差距之下作战,优势在他。
但是没过多久,这样的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三大战役结束以后,我军的兵力远远超过了国民党兵力。
兵力占优势的时候都不是解放军的对手,兵力劣势了蒋介石更是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
不过蒋介石没有放弃斗争,更没有放弃打内战,他立马向和自己关系颇好的美英法发出求救信号,希望能派来援军。
除了这三个与国民党关系颇好的国家之外,国民党还向苏联发起了求助。
面对这样的情况,美国给出了一个建议,那便是“划江而治”。
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以长江做为分界线,分别占据半壁江山。
美国提出的建议带有明显的分裂中国的想法,但是蒋介石却不在意,对此十分支持。
于是美英法苏就这件事情达成一致之后,苏联头一个便向中国发来了电报。
斯大林在电报中劝阻毛主席不要带兵过江,要求毛主席将兵力停在长江一带,与此同时,美国也派来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进行调停,确保划江而治的成功。
蒋介石自知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于是便将美国派来的橄榄枝当成了救命稻草,紧紧的握在手中。
但就在蒋介石自鸣得意的时候,一直觊觎民国总统之位的李宗仁却发现自己的机会到了。
他先是派白崇禧逼迫蒋介石下野,接着自己又亲自主持与我党的和谈。
面对李宗仁的和谈,毛主席起初态度是支持的,他也不愿意看到中华民族继续同胞相残。
对此李宗仁喜不自胜,但他也知道,哪怕有多个强国的高压,中国共产党不会就这样轻易的同意划江而治。
所以在最初的和谈条约上,他并没有提到划江而治的相关内容。
不过这一切都在苏联斯大林施压之后发生了改变,毛主席知道了李宗仁划江而治的意图,坚决反对这一点。
于是最终李宗仁拒绝在条约上签字,坚持要将中国分裂成南北两半,还叫来美英法苏四国一同胁迫毛主席。
首先是苏联方面,尽管他们被称作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但是他们干得事却不怎么厚道。
列宁同志在世的时候,曾经答应过要将外蒙古等沙俄强占的中国领土还给中国。
但遗憾的是,列宁同志遭到了敌人的暗杀,归还领土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而等到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又联合美国逼迫国民党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听起来像是个象征和平的条约,但实际上和晚清时期签订的一众丧权辱国的条约没什么区别,不仅将东北部分土地租借给苏联,同时还导致了外蒙古的独立。
尽管蒋介石因此成了千古罪人,但美苏的所作所为也同样是外蒙古独立的原因之一。
同时苏联看着日益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也担心如果中国统一,他们将会获得一个可能跟美国差不多的敌人。所以对划江而治一事,苏联方面也十分支持。
紧接着是英法两国,此时这两个国家虽然还是西方发达国家,但早已不复当年西方列强的模样。
这两个国家比起参与胁迫中国共产党,还不如说是充当美国的小弟。
在提出划江而治的概念之后,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中的王牌战舰紫石英号,无数我军的多次警告公然闯入三野渡江区域,引发了中英冲突。
但中国早已不是晚清,解放军也不是孱弱的清朝军队。面对英国的挑衅,我们立马予以回击,让紫石英号最终只能落荒而逃。
至于最后参与其中的美国,毫无疑问就是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
美国从抗战后期就成为了蒋介石的支持着者,而他们支持蒋介石不仅是为了反法西斯,更多的是为了将蒋介石和中国划入自己的阵营当中,当做自己对抗苏联的筹码之一。
为此解放战争开始以前,美国向蒋介石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甚至还给了蒋介石夫妇一大笔钱购买战斗机。
当时美国认为蒋介石有超过解放军四倍的兵力,再加上他们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支持,打赢内战可以说是绰绰有余,说不定还能帮自己威胁到苏联。
但出乎意料的是,蒋介石的指挥能力根本配不上这样的实力,不过几年的时间,便被解放军反逼到了绝境。
就连美国给蒋介石夫妇购买战斗机的资金,都被宋美龄全部贪污,存进了美国的银行吃利息。
面对这样的情况,美国意识到不能再继续放任蒋介石肆意妄为,于是便以划江而治为由介入解放战争当中。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如果解放军被迫接受划江而治的提议,那么中国就会被分裂成南北两国。
而美国支持的蒋介石会占领较为富饶的南方地区,如此一来美国就能从中谋取更大的利益。
可能有人会问蒋介石和李宗仁就没有看出,如果划江而治中国将会再一次沦为刀俎上的鱼肉吗?
他们当然想得到,只是输昏了头的他们,此时为了战胜解放军已经决定不择手段了。
1949年3月下,李宗仁发现毛主席态度坚决,第一时间派遣刘仲容前往北平与毛主席谈判。
毛主席很高兴的接见了刘仲容,但却没想到刘仲容竟然是来威胁他的。
刘仲容告诉毛主席说,国军虽然在三大战役中损失惨重,但是剩余的海军、空军足以与解放军进行决战。
如果一定要在长江一线作战,那解放军获胜的可能只能是零。
刘仲容的话说的没错,国民党拥有的飞机大炮与我军渡长江的木船相比,确实是占尽了优势。
不过面对李宗仁加美英法苏四国的胁迫,毛主席却只是微微一笑,他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也早就想好了应对的策略。
刘仲容
毛主席的对策其实在李宗仁刚刚提出和谈的时候,毛主席就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只不过毛主席没想到的是,苏联也会插一脚。
毕竟当时美苏两国之间的冷战已经开始,苏联的任何举动都会影响到冷战的结果。
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苏联也站出来逼迫我们同意划江而治,那他一定在冷战中失去我们的帮助。
也许当时中国的实力并不算强大,但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潜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从这一点上来看,也许苏联也很害怕中国共产党统一的中国,所以才会宁愿放弃我们的支持,也要削弱我们的力量。
不过不管怎么说,苏联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
在毛主席拒绝这一提案之后,苏联方面没有再提过这件事,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军帮助。
至于实力最强大的美国,其实并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管中国。
尽管美国可以在划江而治的策略中取得最大的利益,但此时二战的余波还没有结束,尤其是柏林危机,很有可能会就此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至于英国和法国,且不说他们的主要精力也放在柏林危机上,就算他们真的插手中国的政治,其实也翻不起太大的波澜。
确定了这样的局势之后,毛主席认识到敌人其实只剩下李宗仁和国民党,于是便根据李宗仁的布置准备了三种应对之法。
首先是命令淮海战役的几位指挥继续指挥渡江战役,并为渡江战役配备了共计112万的兵力,确保作战万无一失。
紧接着毛主席又将二野、三野重编到一起,确保部队不会因为数量过多而显得冗杂。
至于最后一个应对之法,那就是在与国民党交战时,不要功绩美军停泊在青岛的军舰,以此来避免与美军的正面冲突。
毛主席的这三条对策,可以说是很好的应对了美英苏法胁迫的局面,这也展现出了毛主席对解放军的自信,他相信渡江战役一定能打出不错的成绩。
同时,毛主席也拒绝了刘仲容第一次谈判提出的条件。
渡江1949年4月,在毛主席的安排之下,解放军在长江边做好了准备,渡江战役随时都将开始。
不过尽管做好了一切准备,但在战斗正式开始之前,毛主席还是再一次会见了刘仲容。
他希望刘仲容可以去南京劝说李宗仁和白崇禧,不要继续固执己见。
为了表明诚意,毛主席还答应刘仲容说:“如果和谈成功,我们会继续保留白崇禧的地位,至少给他30万的兵力做指挥。如果他们不相信,我们也可以签订君子协定,保证三年之内解放军不会进入他们的地盘。”
面对毛主席的态度,刘仲容感动不已。
尽管他是接受了李宗仁的拜托来胁迫毛主席,但实际上他心里也十分清楚此时国民党和解放军之间的巨大差距。
毛主席可以做出这样的让步,已经是极大的宽容了。
于是刘仲容第一时间返回南京,劝说李宗仁和白崇禧接受和谈。但是这二人却一点也听不进去,还盼望着美国会向他们提供帮助。
在此之后刘仲容又努力了数天,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李宗仁向他提出了划江而治的想法。
这样分裂祖国的想法,让刘仲容彻底对国民党绝望,并再一次踏上了前往北平的道路。
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看出了刘仲容对祖国的热爱,于是便向他伸出橄榄枝,希望刘仲容也可以加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面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邀请,刘仲容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李宗仁发现划江而治没谈成,自己的使者还浪子回头了,直接着急了,数次试图与我方谈判,关于划江而治的可行性。
但是国家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毛主席的态度十分坚决,并在4月21日起草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正式打响了渡江战役的第一炮。
而李宗仁和白崇禧在负隅顽抗了数月之后,一个逃到了台湾,另一个逃到了美国。
统一二字始终都是神州大陆上的主流,也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信念。而划江而治这样分裂祖国,便宜西方列强的行为,自然无法得到民众的认可。
只是当时输昏了头的李宗仁没有想清楚这一点,还是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以后,李宗仁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差一点成为了千古罪人。
所以李宗仁才开始积极与中央联系表示自己想要回国,并在回国后第一时间向毛主席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