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谷雨粮满仓,母谷雨旱死牛,今年谷雨是公是母?看农谚怎么说

努力生活的我 2025-04-19 14:55:03

明天就是谷雨,但今年和往年大不一样!老一辈常说“公谷雨粮满仓,母谷雨旱死牛”,而2025年的谷雨偏偏是60年一遇的“公谷雨”。

按农谚的说法,这本来是大丰收的好兆头,可不少农民却偷偷叹气: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地里虫害闹得凶,这老话到底还灵不灵?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到21日交节。

这时候寒潮基本结束,雨水明显变多,地里的庄稼全指着这波水“长个子”。

北方小麦正处在拔节抽穗的冲刺期,南方早稻要插秧,棉花玉米也要抢着播种,谷雨下得好,相当于给庄稼喂了顿“催长饭”。

民间有句狠话:“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意思是过了谷雨,再也不用担心庄稼被冻坏。

但要是这时候缺水,麻烦就大了。 小麦会出现“卡脖旱”,麦秆长不高,麦穗结不饱满,严重时直接减产三四成。

农村老人判断谷雨“公母”有两个法子。

第一个看农历:单数日子是公,双数日子是母。 今年谷雨交节在4月20日,农历三月廿三,是个单数,妥妥的“公谷雨”。

第二个看时辰:中午12点前交节叫“早谷雨”(公),之后叫“晚谷雨”(母)。

今年谷雨准确时间是凌晨3点55分,比“早谷雨”还要早。

农谚里藏着大讲究。 “公谷雨粮满仓”说的是雨水管够,小麦灌浆足,秋收能多打粮;“母谷雨旱死牛”指的是天旱得连牛都累死,得靠人力挑水浇地。

2018年河南遭遇“母谷雨”,小麦还没抽穗就黄了,一亩地少收200多斤。

2025年谷雨藏着三个特殊信号

第一个信号是“上午谷雨雨水多”,今年谷雨交节在凌晨,按老经验,整个夏天雨水会比往年多两三成。

河北有句农谚:“谷雨在月头,插秧泡死牛;谷雨在月中,寻秧要跑空”,今年农历三月廿三恰好在月尾,南方要防暴雨泡烂秧苗,北方得警惕“先涝后旱”。

第二个信号是“双春闰月遇公雨”,2025年农历闰六月,年头年尾各一个立春,这种“双春年”本身就被认为气候异常。

再加上公谷雨,山东老农嘀咕:“双春公雨,水淹龙王庙”,搞不好要发大水。

第三个信号是“虫害来得猛”,安徽最近已发现小麦条锈病,河南部分麦田蚜虫成灾。

农技站的人说,谷雨前后气温忽高忽低,虫卵孵化快,打药都比往年早十天。

湖南岳阳的种粮大户老刘翻出祖传的黄历:“书上说公谷雨要防东风雨,我们家今天就开始清沟了。 ”

而气象台的15天预报显示,长江中下游谷雨期间确实有连续降雨。

但科学解释也有道理,单数日子的公谷雨多对应冷空气活跃期,容易形成降雨;而今年厄尔尼诺现象还没消退,可能导致极端天气。

就像2020年也是公谷雨,结果湖北暴雨冲垮了灌浆期的小麦。

北方麦田要“三查”:一查土壤湿度,二查麦秆有没有病斑,三查蚜虫有没有上穗。

河北农技员教了个土法子:抓把麦叶搓一搓,手心发黏说明蚜虫超过防治标准了。

南方水稻区正抢插秧,湖南农民流传着“谷雨插秧穗头齐,立夏插秧穗头稀”的经验,但今年要特别注意暴雨。

江西老表在田埂上挖了备用排水沟,说是“谷雨下雨,四十五天无干土”。

种菜的老乡也没闲着。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不是随便说的,这时候种下的黄瓜、丝瓜长得特别快。

但大棚种植户最近愁得很,温度波动大,夜间还得给茄子辣椒盖保温膜。

江浙一带讲究“谷雨茶”,说是这天采的茶叶能清火解毒。 茶农凌晨就上山,专挑带着露水的嫩芽。 安徽茶商算了笔账:谷雨当天的茶叶收购价,比平时高20%。

山西人谷雨要吃“春”,香椿芽拌豆腐、荠菜饺子。 村里老人说,这是帮身体换季。 而广东人煲祛湿汤,薏米赤小豆锅里早就咕嘟上了。

最忙的还是蚕农。 “谷雨三朝蚕白头”,浙江湖州的蚕室里,白花花的蚕宝宝正在啃食最后几顿桑叶,准备结茧。 养蚕大姐说:“这时候温度差超过3度,蚕就不结茧了,整夜都得守着炭盆。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kang23.com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