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有孩家庭去客厅化设计,中策装饰这样为您家设计,很值得!

中策设计家 2025-04-03 14:00:44

暑假即将结束,越来越多的有孩家庭再度将目光聚焦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上。不少父母在装修时特意为孩子打造了温馨、安静的书房+卧房组合。然而,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时却未能换来 “等价的期望”。

(图源:百度动图)

于无人 “监督” 的环境中,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发呆,“神游溜号” 便成了大概率事件,学习耗时费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1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在书房做作业

日本庆应大学做过一期研究发现,爱好学习的孩子,其实更愿意在客厅餐桌上学习,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在学习时会很安心。

(图源:百度图片)

虽然「客厅」与「好的成绩」并非绝对的等量关系,但孩子在客厅学习却能让家长的情绪更稳定。许多家长对关在房间里的孩子会有诸多猜测,有的会不时打开门偷偷观察,有的则以问询、找东西或送牛奶等名义进行“侦查”。

此时,孩子感受到的强烈信号是父母不信任自己。有的孩子反应激烈,严重的甚至会锁上房门。若孩子从小在客厅学习,家长便不会有这种焦虑和担忧。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将孩子的成长作为房子装修需求的首选。而“去客厅化”,为孩子的营造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似乎也渐渐成为有孩家庭装修的一种趋势。

2哪些去客厅化设计适合孩子

所谓「去客厅化」,就是摒弃传统的客厅功能,打破沙发、茶几、电视机的固定搭配模式。或许因为网络的普及,许多家庭对电视机的需求日益降低,躺在沙发上可以刷抖音、追剧看投影,人们在客厅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不回房间。

如果你跳出传统思维,其实我们可以“解锁”出更多客厅的玩法。

①客厅书房化

对于热爱阅读或经常在家办公的家庭而言,对书籍和书桌的需求远大于电视与沙发。取消传统客厅后,宽敞的工作环境不会影响其他家居动线,居住起来反而更加舒适。

摒弃传统客厅的软装组合,摆放一张长桌,平日里可以与孩子一起在长桌上学习、阅读、做手工等,既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又能增进亲子关系。

将电视墙变为书墙和收纳柜,把书房与客厅的概念相糅合,使看书与陪伴、交流相结合。书柜应充分考虑孩子和大人的特性,进行高低分层,分别放置童书和学习书籍,以便取阅和归放。

对于客厅书柜尺寸的建议,书架层板的厚度要在1.5cm左右,避免弯板;跨度越大,层板厚度要越厚,整体书架的深度在30cm左右即可。格子间的高度,通常有两种,一种是25-30cm,另一种是35-40cm,就看你要放大书还是小书了,宽度则可依据个人喜好确定。

②客厅儿童乐园化

有娃家庭面临的最大困境,其一在于孩子的玩具似乎无穷无尽;其二则是时刻担忧孩子受伤的那份操心。倘若家里的孩子较为顽皮,喜爱一些游乐设施,那么不妨将客厅设计成游乐场所。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天生就热衷于爬高爬低,诸如爬梯之类的设施,都是他们所钟爱的。

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充分利用客厅来实现孩子的这个愿望。把客厅打造成一个集游乐、学习、休闲、办公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放下手机,使大人与小孩在同一空间内产生更多的互动与交流。即便自己在一旁专心工作,也能让孩子感受到陪伴的温暖,让一家人变得更加其乐融融。

③客厅留白式设计

还有一种情况,对于中小户型来说,客餐厅原本面积就较为有限。不如将公共空间尽量打通,设计成多功能融合的区域。舍弃一些低频需求,例如接待客人,打造出符合自己实际需求的模样。

特别是家里孩子还小,且想随着孩子长大再添置家具的业主,完全可以不设置书桌,仅放置少许家具,空间越是开阔越好,以便让孩子自由地爬行和奔跑。

而对于有健身需求的业主而言,空间宽敞的话还能放置跑步机和瑜伽垫,在客厅进行有氧操或瑜伽锻炼。等孩子上学后,可以再增添书桌,用于学习、写作业和做手工。若有上网课的需求,还可以将内容投屏到电视或投影仪上。

3你家适合客厅化吗?

“不要客厅”的设计虽然很新颖,但显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比如对三代人共居的家庭来说,客厅是必需品,看电视仍是老一辈日常娱乐习惯。你的家适不适合做“去客厅化”设计,关键看是否符合4个条件。

01

年轻人居住,更适合规划去客厅化。如果爸妈接受力比较强也可以,但大部分父母显然很难理解。

02空间面积有限,抓住核心需求。如果家里要是有三四百平,沙发电视茶几摆在客厅那儿,就算不用也不碍事。

03家中有幼孩,非常合适。大多数家庭有小孩前和有小孩后,家具都会面临如何处理的难题,如此折腾不如首选去客厅化。

04平时很少有人来拜访。如果家里频繁有客人来访,常规的休闲会客厅仍有保留的必要。

总之,好的设计只是亲子家庭中良好氛围的助力,而更为重要的还是家庭。它是孩子社会化的首个社会机构,孩子的性格与习惯往往会深深地印上家庭的烙印。

只有当孩子意识到 “写作业是自己的事情”,培养出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才能够从 “家庭作业” 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