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三杰”之“闲棋冷子”熊向晖

熊向晖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共情报工作“后三杰”之一(与陈忠经、申健并称)。亦与韩练成、郭汝瑰并称“龙潭三杰”。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潜伏于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身边,为中共提供了大量关键情报,对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潜伏经历与作用
1. 打入胡宗南核心层
1937年,熊向晖(原名熊汇荃)受周恩来指派,以清华大学学生身份加入胡宗南的部队。他凭借出色的能力和忠诚表现,迅速获得胡宗南信任,成为其机要秘书,直接接触国民党高层军事机密。
2. 关键情报传递
保卫延安的关键作用(1947年)
胡宗南计划突袭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时,熊向晖提前获取作战计划,通过秘密渠道将情报传递至延安,使中共中央得以安全撤离,保存了核心力量。毛泽东曾评价:“熊向晖一人可抵几个师。”
长期战略情报
熊向晖持续提供胡宗南部队的兵力部署、作战计划及国民党内部政治动态,助力中共在西北战场掌握主动权。
3. 隐蔽工作的典范
他潜伏长达12年未被察觉,甚至国民党溃败后仍未被怀疑,展现了极高的隐蔽技巧和心理素质。
建国后的任职与贡献
1. 外交领域的重要角色
1949年后转入外交战线,曾任中国驻英国代办处参赞(1954年),参与中英建交谈判。
历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等职,参与新中国早期外交体系的构建。
2. 特殊使命与历史见证
1970年,受周恩来指派秘密接待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为1972年尼克松访华铺路,成为中美关系破冰的幕后推手之一。
参与多项重大外交事件,包括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工作。
3. 晚年与归宿
1982年任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后任国家安全部顾问。
1988年退休后撰写回忆录《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为研究中共隐蔽战线和外交史留下珍贵史料。
2005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骨灰安葬于北京万安公墓。
历史评价
熊向晖的情报工作直接影响了国共内战的进程,其提供的情报不仅保护了中共中央安全,更在战略层面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建国后,他成功转型为外交官,延续了对国家的贡献。他的事迹体现了中共隐蔽战线的智慧与牺牲精神,周恩来称其为“我党情报工作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毛主席接见熊向晖
文章来自新志荐文,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