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国营养学会
《实用内科学(第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华医学杂志》2021年第101卷第31期,中华医学会出版

“多喝骨头汤能补钙?”
“吃水果就能减肥?”
“感冒了喝点热水就好?”
“晚上八点以后吃饭,一定会胖?”
这些耳熟能详的“知识”,是不是你也信过?

别说你,我那在医院工作了三十多年的二姨,前两天还在给她孙子炖骨头汤补钙呢。
听我一番解释后,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年都白喝了!”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听上去“理直气壮”、其实早已被科学啪啪打脸的十大“伪健康知识”。
别被忽悠了,健康这事儿,真得长点心眼儿。

小时候,谁家没被逼着喝过骨头汤?白花花的汤,浮着一层油,还得捂着鼻子喝下去。大人一脸慈爱地说:“补钙,长个儿!”
可真相是——骨头汤的钙含量,少得可怜!
据《中国营养学会》实测,一碗熬了3小时的猪骨汤,钙含量只有20毫克。而一个鸡蛋的钙含量是50毫克,一杯牛奶更是高达200多毫克!
而且骨头里的钙,压根儿就不容易溶出来。你以为在汤里的是钙,其实更多是脂肪和嘌呤。痛风患者喝了,可能还“火上浇油”。
怎么补钙才靠谱?
别再迷信汤汤水水了。靠谱的补钙方式是:每天喝300ml-500ml牛奶,吃点豆腐、深绿叶蔬菜,适当晒晒太阳,才是正道。

“多喝热水”,几乎成了中国式万能回复。感冒了喝热水,拉肚子喝热水,失恋了也喝热水。
热水并不能直接治病,它的作用更多是缓解不适,比如:
感冒:热水可以缓解咽喉不适,但治不了病毒
经痛:热水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
消化不良:热水能帮助胃部放松,但不是“药”
真正该做的,是找到病因对症下药,而不是靠“热水续命”。就像马桶堵了,不是多冲几次水就能通的——得拿起马桶疏通器才行!

有人一减肥就吃水果,苹果、香蕉、西瓜轮番上阵,一天三顿,饭都省了。
但水果减肥,真得分清楚“谁是天使谁是魔鬼”。
危险榜:榴莲、香蕉、葡萄、芒果、荔枝,含糖高、热量高
安全榜:火龙果、苹果、柚子、西瓜、蓝莓,低糖高纤维
吃水果的方式也很讲究。果汁、果干、果脯,都是“陷阱重灾区”!一个500ml的橙汁,光糖就能有20多克,相当于5块方糖!
真想靠水果减肥?记住这三点:
控制总量:每天最多200克
避开高糖水果
饭后吃,不空腹

有句经典台词叫“过了晚上八点,哪怕喝水都会胖!”听上去很吓人,但科学上,决定你胖不胖的,不是几点吃,而是吃了多少、动了多少。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研究发现:在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吃饭时间并不显著影响体重。
但为啥很多人晚上吃了就胖?因为——
晚上吃得更油、更咸、更甜
吃完就躺着刷手机,活动量低
情绪性进食,越吃越多
与其纠结“几点吃”,不如关注“吃了什么、吃了多少”。

感冒时,有些人恨不得过“苦行僧”生活:不吃蛋、不喝奶、不碰肉,生怕“发”了。
这种做法反而可能延长病程!
鸡蛋、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是增强免疫力的好帮手。除非你感冒合并腹泻、乳糖不耐受,否则适量摄取营养,有助加快恢复。
别吃太油、太辣、太冷的食物,这些才是真正会“添乱”的。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听着挺有道理。可你知道吗?饭后立刻运动,可能适得其反。
饭后,身体大部分血液都集中在肠胃,帮你消化。如果你这时候就奔出去散步、跳操、遛狗,血液被重新分配,肠胃“打工人”就得停工休息了。
轻则消化不良,重则胃痉挛、腹痛。
正确的做法是:饭后休息20-30分钟,再开始轻度活动。散步可以,但别急!更别跳广场舞!


冷天里,来一杯小酒,脸红心跳,一股热流冲上脑门,感觉身体都“活”了。
但医学上,酒精确实会让你“暖和”,但那是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的“热觉错觉”。核心体温在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喝酒不能真正保暖,反而会增加体温流失风险,特别在寒冷环境下,容易诱发低体温症!
别再用“喝点酒暖和暖和”当借口了。真正抗寒,还得靠衣服!

有些人总说:“我体质特殊,水一喝就胖。”听起来好像自己是“水牛”体质。
但科学上,水是零热量的,喝水不会让你变胖。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
水肿体质:常与久坐、盐摄入过多、肾功能有关
基础代谢率低:消耗少,囤积多
内分泌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
如果你觉得“喝水都胖”,别怪水,建议去医院查查基础代谢、肾功能和激素水平。

网络上曾疯传:“止汗剂会堵汗腺,引发乳腺癌!”
但目前权威机构如美国癌症协会(ACS)和国家癌症研究院(NCI)都表示:没有证据表明止汗剂与乳腺癌有关。
止汗剂的原理是通过铝盐暂时堵塞汗腺末端,减少出汗,不影响身体排毒功能。人体排毒主要靠肝脏和肾脏,汗液排毒占比非常小。
某些人对止汗剂中的香精或铝盐过敏,使用时需注意。

有些老人一听“运动”就摇头:“我这把骨头,动一下就散!”
适度运动是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心血管病、糖尿病的良药。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游泳等。能强健骨骼,还能提升认知力,预防老年痴呆。
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别一上来就跑步、跳操,先从饭后散步、拉伸体操做起。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健康知识满天飞,有人说“喝咖啡护肝”,有人说“咖啡致癌”;今天说“鸡蛋升胆固醇”,明天又说“鸡蛋无害”。
别急,我们可以用这三招来“打假”:
看来源:是否来自权威机构,如WHO、中华医学会?
查证据:有没有科学研究或临床数据支持?
问医生:不确定的,就去问专业人士!

每一个“伪健康知识”,背后都藏着我们对健康的误解与焦虑。可别让“好心办坏事”成为习惯。
健康,不只是吃得对、睡得早,更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今天你拆穿了几个“健康谣言”?留言告诉我,也欢迎把这篇文章转给你“骨头汤补钙”的爸妈,或者“喝水会胖”的闺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