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条热帖:“5月1日起新规,开放厨房可以通燃气了?但我劝你,厨房还是封闭好。”评论区瞬间炸锅——有装修到一半的年轻人纠结要不要改方案,有被开放式厨房坑过的过来人急着“现身说法”,更有燃气公司员工在评论区“敲黑板”:“别被带偏了,安全规范可没松口!”
这条引发热议的帖子,核心争议点在于“开放式厨房能否通燃气”。

帖子提到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GB-55038-2025允许“不和卧室、起居室直接连通的开放式厨房通燃气”,但结合最新的权威政策和实际案例来看,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
政策到底怎么说?权威文件给答案要弄清楚开放式厨房能否通燃气,首先得看国家层面的强制规范。

根据泾川县人民政府2025年1月发布的《居民用户开通燃气标准》、宁国市人民政府2024年9月的燃气开通咨询回复,以及南浔区人民政府2024年1月的《城镇居民用户天然气安全准则》等多地政府文件,目前执行的核心规范是《燃气工程项目规范》(GB55009-2021)和《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2013)。
《燃气工程项目规范》第5.3.3条明确规定:“用户燃气管道及附件不得设置在卧室、客房等人员居住和休息的房间”;第6.1.2条进一步要求,燃具必须设置在“通风良好、具有给排气条件、便于维护操作的厨房、阳台、专用房间等符合燃气安全使用条件的场所”。

而《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第4.2.1条更直接:“设置灶具的厨房应设门并与卧室、起居室等隔开”。
换句话说,只要厨房与卧室、起居室没有实体门隔断(即开放式厨房),就不符合“专用安全空间”的要求,燃气公司有权不予通气。

这一规定不是某个地方的“土政策”,而是全国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目的是从源头杜绝燃气泄漏扩散至居住空间引发的爆燃、中毒风险。
为什么“开放厨房”总被喊停?老用户的血泪教训政策背后是无数真实案例的血泪总结。

家住杭州的王女士2023年装修时坚持做了开放式厨房,验收时燃气公司以“无门隔断”为由拒绝通气。
她不死心,花3000元装了个可推拉的折叠门应付验收,结果验收后拆掉门不到半年,就后悔了——

“炒菜时油烟机开最大档,客厅沙发还是沾油星子;冬天做饭全屋热烘烘,空调根本压不住;最吓人的是有次燃气软管轻微泄漏,满屋子都是煤气味,要不是及时发现,后果不敢想!”王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
据统计,2024年全国燃气事故中,37%的爆燃事故发生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厨房,主要原因就是燃气泄漏后快速扩散至居住空间。

从技术角度看,开放式厨房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三点:1. 燃气泄漏无阻挡:燃气比空气轻(天然气)或重(液化气),一旦泄漏会向上或向下扩散,开放式厨房没有门隔断,泄漏气体10秒内就能蔓延到客厅、卧室,遇明火瞬间爆燃;2. 油烟污染难根治:中式烹饪油温高、翻炒猛,即使使用超大风量油烟机,仍有15%-20%的油烟逸散,时间久了墙面、家具全是油膜,清洁成本是封闭厨房的3倍;3. 空间保温差:厨房与客厅连通后,冬季暖气或夏季冷气会快速流失,实测开放式厨房的室温比封闭厨房低2-3℃,空调/暖气能耗增加约20%。
新规真的“松绑”了?可能是理解偏差回到最初的热帖,发帖人提到的《住宅项目规范》GB-55038-2025是否存在?

经核查,目前住建部官网公开的现行规范中,《住宅项目规范》GB55038-2022是2022年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涉及住宅的基本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但其中并未提及“开放式厨房通燃气”的条款。
而帖子中引用的“7.3.3条”实际内容是“房间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且不应与卧室、兼起居室的卧室等直接连通”,这是对“非居住房间”(如储藏室)的空间要求,与厨房是否开放无关。

换句话说,热帖可能存在对规范条款的误读。
目前全国范围内,开放式厨房仍执行“无门隔断不通气”的强制标准,各地燃气公司在验收时均以此为依据。

既然政策没松口,难道喜欢开放式厨房的家庭就没辙了?
其实不然。
结合实际案例和装修经验,以下几种“半开放”设计既能满足审美需求,又能通过燃气验收:
结语:安全比“网红设计”更重要开放式厨房的争议,本质是“颜值需求”与“安全规范”的碰撞。
不可否认,开放式厨房确实能让空间显大、提升社交属性,但它的前提是“符合安全规范”。
从政策到实际案例都在提醒我们:燃气安全没有“差不多”,一个疏忽可能毁掉整个家。
与其盲目跟风“开放式”,不如根据自家户型、烹饪习惯和安全需求做选择。
毕竟,厨房的终极功能是“好好做饭”,而不是“拍照好看”——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