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告诉你两条法则:事业与家庭密不可分

泪点的情感故事 2023-03-09 22:18:01

《人生》的扉页上写着《创业史》作家柳青的两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时间一过,回头一想,确实是这样!人能够走对关键的几步路,往后基本就是坦途了。马云说:18岁时,我是蹬着三轮车的零工,读完《人生》后大受震撼,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后来,有许多自媒体为了卖书,模糊了原话,卖《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就说《平凡的世界》激励了马云,卖《人生》时就说《人生》给马云指明了方向。无论书籍给了马总怎样的力量,终归是马总在关键的几步路上走对了。

我觉得《人生》大体上写了两个部分内容:农村的人情世故和所爱之人的选择。马云在这两个方面都做的特别正确,他读到了《人生》的精髓。有的人一生读了几百本书,没什么鸟用,因为他没有读懂。没有读懂的书真没什么用,尤其是脱离了那个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之后,有时你觉得自己很废也正常不过。

农村的人情世故

你去读时代交替的文学作品,你会发现人们所鼓吹的时代伟大,压根不存在。所有的伟大,不过是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幻想,没有健全的制度,人性将是不受控制的恶魔。

高中毕业后,高加林没有考上大学,他只能回到农村当农民教师。虽说是民办教师,但前途一片光明,且不说以前,单就现在而言,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农民阶层变为吃国家饭的,都是值得庆幸的事。当时民转公是趋势,这意味着高加林不用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且能得到较高的工分,最为重要的是,他的社会阶层有了质的飞跃。

不过,这一切将在雷雨交加的前夕被撕的粉碎。村支书高明楼的儿子三星从高中毕业后,高明楼急于寻找坑位,把自己的儿子栽进去,挤掉高加林成了最佳选择。

在高明楼眼里,高加林是个不错的后生。日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他不愿意得罪这个后生,但挤不掉这个后生,自己的儿子就没有工作。为了儿子,他情愿承担惹怒这个后生的风险,人始终是为自己的利益所服务的,有的甚至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法则。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发怒。

高加林被挤掉教师职位后,试图找高明楼理论,但他被父母死死的缠住,父母认为高明楼是村里的能人,有着通天的本事,惹怒了他,将来恐怕日子会更熬煎。他的父亲认为被别人打打碎了牙,不但要吃到肚子里,还要笑着脸对着他,他的父亲比以前更巴结高明楼了。

《人生》中高加林反时代的个体精神与农村的陈规陋俗相辅相成,你会发现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有才能。有抱负的人,但他并没有在时代里脱身,作者也不愿放弃这个人,尽管他做了许多错事,蠢事。作者以并非结局,结束了这篇中篇小说,作者打心眼里是想给这个年轻人一次机会。

关于爱情

大量的影视作品和现实的案例表明,男人负心比女人负心要承担更严重的后果,女人负心她可能会选择一个更好的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让男人负心多半会像陈世美一样被砸死在闸刀之下,高加林也是这样一个案例。在他失意苦闷走投无路,基本要与土地打一辈子交道的时候,刘巧珍陪在他的身边,给了他希望,精神上的鼓励,让他走出人生的困境。之后在他人生稍微有幸的时候他踢开了巧珍,为了自己的事业幻想与黄亚萍在一起。结果他从高处坠落,一无所有,摔得很惨。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可忘,古人早把这个道理告诉了男人。

马云就有学到这一点,马云在创业初期,他的妻子支持他,鼓励他,马云在发达之后并没有抛弃他的妻子,也没有闹出什么绯闻,还被人称为马总,家庭挺圆满的。

2 阅读:914

泪点的情感故事

简介:人因为情感变得复杂,同样因为情感丢掉原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