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大模型提升区域竞争力

网信天津 2025-04-18 16:20:52

随着DeepSeek(深度求索)公司在全球科技界引发“海啸”,加速了全球大模型产业的竞争。天津如何抓住大模型带来的发展新机遇?记者就此采访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他认为,我市除了应加强与北京协同创新,还应借助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重点关注行业大模型,特别是工业大模型的开发和规模应用,并将其明确为我市实施“人工智能+”战略的方向。

  过去两年,大模型正在重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加速人智协同的生产方式和科学研究范式的到来。业内通常将大模型划分为通用大模型与行业大模型。通用大模型适用于多种任务和场景,泛化能力强。行业大模型则主要用于解决特定行业问题和任务,具有更强的专用性。

  在DeepSeek推动下,大模型的轻量化、性能提升、运行成本快速下降和本地化部署将加快行业大模型的开发和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

  现阶段,我市共有5款大模型通过网信系统备案,分别是360智脑、蜜度文修、同道汇才、菲凡工业大模型和牵手AI助手。除360智脑外,其他均属于行业大模型。比如,菲凡工业大模型的开发者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专注工业制造领域,可实现大模型深度定制化,能够快速解决工业专业问题,展现出专业级智能水平。

  刘刚认为,工业大模型对天津之所以重要,一是因为我市传统产业可借其焕发新生机。作为天津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之一,天津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行业企业在智能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研发上,不断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推动产品高端化与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二是因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不断壮大,近年来更是积极布局信创、集成电路、车联网、生物医药、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轻工等重点产业链,为工业大模型发展提供了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目前已培育300个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其中智能工厂58个;1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行业大模型可广泛应用于上述企业的车间智能排产、智能仓储、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安全风险实时监测与应急处置等诸多细分场景,贯穿于研发、生产、物流、管理等全业务流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开发和规模化应用将成为下一阶段京津协同的重要领域,北京是通用大模型开发的重镇,天津则侧重于行业大模型的开发和应用。

  刘刚建议,京津两地应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发展上的优势,通过应用场景开放,加快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协同创新,通过重构生产过程,重新定义产品和服务,提升区域内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助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携手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本期嘉宾: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刘刚)(天津日报记者:张兆瑞)

来源:天津日报

审核:郦陈雪

编发:马 凯

素材整理:陈卓、吕昕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