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那时候,有个算命先生特别出名,叫陈抟。人家都说,陈抟一觉能睡仨月,还不用吃饭,简直就像活在陆地上的神仙一样。
后来,连皇上都晓得了陈抟的大名,就把他给叫到了宫里,让陈抟给他露一手,把石头变成金子。但话说回来,就算陈抟再厉害,他也没法真的把石头变成金子呀。
不过陈抟可不怕皇上的威严,他慢悠悠地回“皇上啊,你得把治理国家当头等大事,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可不就跟金子一样宝贵了吗?”
之后,陈抟变得更加有名,他还决定留在宫里帮皇帝。陈抟这人真有两把刷子,虽说挂着修道人的名号,但他给出的预言都挺准的。
有一天,皇上叫陈抟去给人瞧瞧面相。可陈抟刚到那家门口,脚底一抹油就溜之大吉了,还捎带句话回来:“这户人家,住的全都不是等闲之辈,日后肯定能成大气候。”这户人家到底有啥特别,能让陈抟给出这么高的赞?
【立储无头绪,欲求相士之意】
故事得从宋太宗赵光义那会儿讲起,当时有三个皇子可能成为太子,他们就是老大赵元佐、老二赵元僖,还有老三赵恒。宋朝从开国那时候起,有个规矩,那就是“选大的不选能耐的”,照这么看,赵元佐应该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其实赵元佐以前也被定为了皇位继承人,但这家伙性格太奇葩了,就因为芝麻绿豆大的事儿,居然一把火把自个儿的宫殿给点了。赵光义一看,火冒三丈,立马就把赵元佐的太子头衔给撸了。
接下来,赵光义着手锻炼二儿子管理国家大事的本事。赵元僖特别认真,处理政务时一丝不苟,从没犯过错,这让赵光义心里头很高兴。但遗憾的是,赵元僖突然间就去世了。
赵光义这下又犯难了,对大儿子的那股火早就灭了,小儿子又是他心头肉。正犹豫着呢,有人给他推荐了陈抟。赵光义琢磨了一下,觉得挺在理,立马派人去请陈抟来。
皇帝下了旨意,陈抟却敢不去应召。这时的陈抟已经上了年纪,满头白发。赵光义一瞅见陈抟,心里就明白这人绝非等闲之辈。他开口对陈抟说:“我现在想请你到三儿赵恒的府邸去,给他相个面。”
陈抟一听就懂了赵光义的打算,他是想让自己去瞧瞧赵恒有没有当皇帝的命。于是,陈抟按照吩咐,直奔赵恒家。还没到门口,就见俩侍卫已经在那候着了,准备迎接他。
老远,陈抟就瞅见那两个侍从站得跟标杆似的。一见陈抟,他俩挺有分寸地鞠了个躬。陈抟朝大门瞥了两下,扭头就走,俩侍卫愣在那儿,一脸懵圈。
仆人把陈抟那些奇怪的行为告诉了赵光义,赵光义没太明白,就问陈抟是咋回事。陈抟慢悠悠地说:“你看王府里的仆人,个个都有辅佐皇帝的气派,这说明王爷您将来肯定能当上皇帝啊。”
听到这话,赵光义哈哈大笑,打定主意要改掉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决定让赵恒当太子。赵恒虽然年纪不大,但想得可远了,身边还围着一群特别忠心的手下。有了这些人的鼎力相助,赵恒的风头很快就盖过了他的两个哥哥。
看到这一幕,赵光义由衷地称赞陈抟:“这人简直就是神仙下凡啊!”陈抟只是微笑着,他心里对未来的事情早已清清楚楚。赵光义邀请他留在朝廷,他也没拒绝。
有那么一天,陈抟抬头看着天,心里琢磨着,走的时机算是到了。他说的这个时机,就是皇帝要换人的时候。就像陈抟预料的一样,赵恒在当太子那会儿,表现相当出色,坐上皇位那是大家心里都盼着的事儿。
赵恒稳固了皇位后,陈抟觉得自己任务完成,就向新皇帝提出辞职。想当年,陈抟对赵恒的府邸赞不绝口,正是靠他那番话,赵恒才顺利当上了太子。
说起来,赵恒真是得好好谢谢陈抟。赵恒心里也是这么想的,打算给陈抟一个大大的官职。
但陈抟是个追求自然、连高官厚禄都换不来他一觉的白云先生。既然他铁了心要回归山林,赵恒也没办法硬留,只好放他走了。
但有时赵恒还是会琢磨起那位还在四处游历的算命先生,他琢磨着自己或许真能像陈抟说的那样,当一个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好皇上。那赵恒这皇上当得,以后又会是个啥样子呢?
【相士识人准,二十二归天】
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个皇上,他干活挺卖力,从没对不起自己当皇帝这个身份。
这么说吧,陈抟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世外高人。他当时注意到的那两个小跟班,后来还真就成了赵恒身边不可或缺的帮手。
有了得力能人的支持,赵恒开创了自己的时代。赵恒做皇帝那会儿,搞了不少新花样,改了好多东西,让宋朝的经济、文化都兴旺发达了起来。
赵恒在发展上很下功夫,他特别看重挑选人才,为此还办起了太学。他尤其强调思想要开放,不拘一格。
在古代,农业被看重,商业被轻视的时候,赵恒却站出来支持商业壮大,这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他或许没法跟秦始皇那样伟大,但他确实让大伙儿过上了安稳日子,这功劳可不小。
所有这些事情,都正朝着陈抟所预想的那个结果发展。但是,陈抟自己能不能亲眼看到这一切,那就不清楚了。
陈抟这人,修行可深了,他心里头跟明镜似的,能瞅出旁人的命数。而且吧,这明镜里头,还暗含着他自己的最终归宿呢。
离开皇宫后,陈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长久修炼。说不定哪天,他就感觉到自己寿命不长了。于是,陈抟把弟子们叫来,吩咐道:“为师又要开始长睡了,这回得靠你们在武当山给我挖个山洞。”
徒弟们按照陈抟的吩咐,把洞窟给挖好了。到了第二年,陈抟就直接住进去了。大家伙儿本以为这只是他一次寻常的修行闭关,就跟以前一样,等陈抟出关后,修为肯定又能突飞猛进。
但这些都是弟子们自个儿脑补出来的,还没进洞窟呢,陈抟就已经把自己的后路给安排好了。一开始,弟子们还以为陈抟是在开玩笑,轻轻松松地就把他送到了洞窟门口。
陈抟最后瞅了一眼那刺眼的日头,把拂尘使劲一挥,接着迈开大步就往洞窟里面走,毫不犹豫地奔向了未知的终结。
陈抟经常闭关修炼,一闭关就是睡上一百多天。因此,就算他连续上百天没露面,弟子们也都不会觉得有啥不对劲。
弟子们发现陈抟这次进洞窟情况不对劲时,他已经离世了。大家心里都很难过,一个个低着头,眼泪直往下掉,真心真意地给陈抟送了终。
在他们心里,师父是肉体已脱,纯净的灵魂早已飞升到那个大家都梦寐以求的神仙世界去了。
虽然他们可能没亲眼见过陈抟那传奇的人生,但那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就像真的一样,印象深刻。陈抟这一辈子,真是跌宕起伏,就像一本超赞的小说。他到底都经历了啥,让人感慨万分呢?
【关于陈抟的传说】
陈抟这孩子,说实话,并不算聪明,小时候反应还有点慢。到了四岁,他居然还不会讲话,爸妈心里都犯嘀咕,想着这孩子以后可能也就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了,出人头地啥的,压根没敢想。
直到有位穿着青衣裳的妇人走进他的生活,陈抟就变得特别神秘了。记得他四岁那年的一天,跟平常没啥两样,陈抟又跑到河边去玩水了。
一个穿着蓝色衣服的妇人从远处慢慢走来,她轻轻地抱起陈抟,开始给他喂奶。她转头对那些一脸疑惑的人说:“这奶水能消除欲望,是上天赐予的。”
喝了青衣女子给的乳汁后,平时看起来傻乎乎的陈抟,突然变得特别机灵。再复杂的文章,他都能飞快地看上一遍,然后就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陈抟成人后,跟许多有理想的人一样,也去参加了科举考试。但倒霉的是,他赶上的是唐朝快完事儿那会儿,朝政乱得一塌糊涂。结果,陈抟就没考上。要是陈抟的本事搁在别人那儿,估计得抱怨自己一身能耐没处使呢。
陈抟这个人吧,天生就看得开。考试没考上,他也没沮丧,反倒是决定离开那个让他失落的地方,去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在到处溜达的日子里,陈抟碰上了道教。
走到一座特别高的山脚下,碰到一个看起来很有道行的老爷爷,他对陈抟说:“这个地方啊,天地灵气特别足,特别适合修炼。”陈抟一听这话,心里就琢磨开了。
哎,说到底,他四处闯荡,不就是想找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嘛?感觉修道这条路挺对他的胃口,所以陈抟就在山里找了个旮旯,开始了另一种人生修炼。
陈抟当了道士后,修行跟开了挂似的,进步飞快,这速度比他之前从青衣女子那儿得到的文学才能还猛。听说他掌握了辟谷的本事,只需盘腿一坐,每天喝三口酒,就能顶三个月。
说起来,一般人要是超过半个月不吃东西,那估计就撑不住了。但陈抟这家伙,居然能三个月不吃不喝,还精神抖擞的,看来他真不是凡人,简直就是活神仙。
不久之后,“逍遥仙”陈抟老祖的大名就传遍了天下,就连皇上都对他充满了好奇,派人到处去探听他的情况。
费了好大劲,总算是把陈抟请进了皇宫,皇上迫不及待就让陈抟露一手。可陈抟呢,只是淡淡地说,皇上啊,你得顺着天意来,这样才能让皇位稳稳当当,一直传下去。
皇帝最终妥协了,但还是把陈抟留在了皇宫里,打算让他帮忙出谋划策。皇帝从陈抟的行为和说话中,感觉此人有种掌控大局的气场。有了他这样的高人相助,治理国家还用愁吗。
陈抟老早以前就把书读透了,肚子里全是学问,说不定还懂点玄妙的门道。他给的提醒,最后全都准得不得了,所以后来皇上不管干啥大事前,都得找陈抟问问。这样一来,皇上少走了好多弯路,省了不少麻烦。
由于之前发生了那么多事情,赵光义后来才去找了陈抟,用他的看法作为标准,来确定最终的皇位继承人。
有好多例子都在说,陈抟这个人挺神秘的。但话说回来,这都是传了好多年的故事了,里面可能有点吹牛的地方。现在也没办法去证实真假,那不如就把陈抟的这些事儿,当成一个传说听听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