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琴向顾清俞借钱买房,是《心居》争论的焦点。
该不该借是顾清俞的课题,能不能还,则是冯晓琴的课题。
如果你有向亲朋借钱的经历,你会明白借钱,有时候是捐钱。
冯晓琴借钱买房的事情,也暴露了她的困境,顾家始终把她当外人。
她的婚姻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顾家把她当外人,所以她渴望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因为她渴望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所以顾家更习惯把她当外人。
冯晓琴,是这桩婚姻里的可怜人。
她的可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买房无望,丈夫拉垮,婆家算计。
我们先来看看买房无望这一块。
自从她嫁入顾家以后,她的工作权就被老公以“家里有两个老人需要照顾”为由给剥夺了。
最关键的是,从冯晓琴和中介谈房价与向顾清俞借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她们自己的积蓄几乎为零。
冯晓琴看中的那套学区房是70平方左右,房价是250万,冯晓琴的心理接受价位是230万,但她同时提出,如果230万可以成交,她愿意将首付款提到40%,也就是92万。
她让顾磊跟顾清俞开口借款的金额是100万,相当于他们的首付92万其实全部要跟顾清俞借才能支付。他们的房子说白了是要靠顾清俞。如果顾清俞能借钱给他们,则首付可以过关,但如果顾清俞不借,他们则买房无望。
而家族女强人顾清俞,始终对她充满警惕。在自己另购豪宅增值与弟媳借钱买房之间,顾清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
对此,冯晓琴只能干瞪眼。
大姑子靠不上,再来说说她拉垮的丈夫顾磊。
顾磊与顾清俞是异卵双胞胎,顾清俞比顾磊早出生,两人的生日不是同一天,也是两姐弟人生状态云泥之别的真实写照。如果说顾清俞是天之骄子,那么顾磊则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36岁的顾清俞是公司高管,运作的项目资金,动辄几个亿。第一集中提到,她在一笔七八亿的项目中,提成就是一个百分点,这一个项目,她就有七八百万的收入。
同是36岁的顾磊,工作是姐姐顾清俞托熟人搞定的,而且顾磊的工作能力还不尽如人意,让人很难找到优点去顾清俞面前夸赞。顾磊自己还意识不到这一点,他的思维一直停留在只要上司不去姐姐面前投诉他就好了。
冯晓琴看着丈夫的状态着急,总想让他上进,哪怕不能赶上顾清俞,至少也别让自己在职场上太被动。于是就给他报了诸多的培训班,想让他通过学习来让自己得到提升。
但顾磊显然不愿意学习,也不是学习这块料,他一进课堂就打瞌睡,一玩游戏就来劲。在学习与逃课之间,他选择的是要么去看电影,要么直接在网吧打网游,他一个成年人做得比上小学的儿子还心安理得。
顾磊的得过且过,在他自己看来是一份安稳的岁月静好,但到了冯晓琴这里,则成了实实在在的生存焦虑。冯晓琴在顾磊这里得不到想要的安全感,她只能自己撕下脸皮去争。
最后我们来看看顾家对冯晓琴的算计。
顾家对冯晓琴最大的算计就是将她当成顾家的免费保姆。
冯晓琴与顾磊结婚前是有工作的,先不说能赚多少,至少是个有经济收入的人。但一和顾磊结婚,顾磊就以有奶奶和爸爸需要照顾为由,让冯晓琴将工作辞了,帮他一心一意地照顾家里。
冯晓琴确实也将家照顾得很好。嫁入顾家八年,四代人的日常生活全由她一个人打理。小到奶奶每天的服药搭配、公公的衬衣洗熨、丈夫随身东西的收拾,大到接送儿子上下学、陪上训练课,全是冯晓琴一个人的事情。
姑姑顾士莲更是直白地将她当成免费的保姆,借用内涵顾磊,说得毫无避讳。顾士莲劝说顾磊不要买房搬出去,含沙射影冯晓琴,说“你们搬出去了,丢下奶奶这么大年纪的人,谁来照顾啊?”
明摆着是将冯晓琴照顾家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顾清俞更是赤裸裸地防备着冯晓琴,时刻提醒着顾磊:她不是顾家的人,你不能什么都听她的。因此,哪怕面对着冯晓琴清清楚楚地说明自己为什么要买房的时候,顾清俞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算计。
她提出,可以先将父亲顾士海的户口迁去她名下的房子,再将侄子小老虎的户口也迁过去,这样就可以解决了小老虎的上学问题。
大费周折地看似解决了问题,结果就是房子仍然和冯晓琴没有半毛钱关系。
顾清俞其实很清楚冯晓琴买房的目的是为了积攒不动产,以防老了和顾磊毫无养老的资本。但她就是宁愿拐弯抹角地解决表面问题,也不愿意松口借钱。
她怕顾磊还不起,更怕这家业到时落入了她眼中的外人——冯晓琴的手中。因此,她可以大方地给奶奶和侄子买高档东西,但绝不会将真正的实惠给到冯晓琴。
在顾家,冯晓琴是真正的内忧外患,没人理解她,也没有人体谅她。她的困境不仅仅只是她一个人的困境,更是大部分上嫁的外地媳妇们的困境。
冯晓琴当然可怜,她可怜的背后,也有可恨的一面。
其实冯晓琴要买房,提出三点原因:一是有个属于自己和丈夫顾磊真正意义上的家,有自己的空间;二是看好的学区房方便儿子小老虎上学;三、在只有房价能跑赢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尽可能地为自己的小家积累起一点抗风险能力高的不动产。
她没有告诉顾家,她用小房子换个大房子,将来可以将自己的家人全部接来上海,让他们也成为上海人。
冯晓琴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哪怕顾清俞愿意如她所愿爽快地借给她一百万作为买房首付,但凭她自己没工作、顾磊那点只够养家的收入,他们根本没办法偿还顾清俞的借款。
“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是冯晓琴的生存原则。原著里面就提到,她只花500块钱办一张史老板的沐足卡,却可以经常带着妹妹一起去,还一年都刷不完。面对顾清俞动辄上百万的收入,她不占便宜,都不是她的作风。
更何况,在冯晓琴的眼里,顾清俞是她丈夫顾磊只有一分钟之差的孪生亲姐,有钱有资本。而她冯晓琴在顾家做牛做马,照顾着顾家的老老小小,这个钱,她自认为借得天经地义。至于借款会不会稀释顾清俞的资产,或者影响到顾清俞钱生钱的理财计划,那不是她冯晓琴考虑的事情。
她甚至在跟顾清俞开口借款的时候,都不说具体的还款时间,连年限都没有。她只是说:“阿姐,这个钱我们会还你。”先不说利息,借款怎么还?按月还是按年还?一次还多少?多久还清?冯晓琴聪明地一字不提。
如果按照她逼顾磊考证时说:“一次考不上,考两次、三次。八十岁能考上就考到八十岁。”,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她的还款逻辑也会是:“一年还不完,还两年、三年,八十岁能还完就还到八十岁。”
她的这些小心思与逻辑,精明的顾清俞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也才会防备得明明白白。
其实无论是顾清俞的精明还是冯晓琴的自私自利,都只关立场而无关对错,立场不同,所争取的东西也不同。
《心居》这部剧的优秀就在于,它能展现出芸芸众生的不同面,而不只是绝对的好恶立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活成了顾清俞,有的人活成了冯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