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去年在东北亏了28亿

樱碟说商业 2025-04-29 21:55:31

作为一家最早进行股改的商业银行,华夏银行也曾一度是国内股份行的“领头羊”,但近些年存在感正在变得越来越低。

要不是最近华夏银行信用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推广文章误用浦发银行LOGO,引起一波舆论旋涡,已经很难引发关注了。

2024年,华夏银行告别了连续两年营收下滑的困境,净利润实现了持续增长,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也实现“双降”。

不过,华夏银行业绩回暖的背后,其主营业务利息净收入仍然承压,2024年同比下降11.89%至620.63亿。要不是得益于去年债券市场的火爆,华夏银行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增加超过115亿,其业绩增长不容乐观。

投资收益成增长引擎

2024年,华夏银行实现营收971.46亿,同比增长39.39亿,增幅4.23%,归母净利润276.76亿,同比增长13.13亿,增幅4.98%。华夏银行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年保持增长,分季度来看,第四季度环比增长51.46%至91.65亿,较2023年四季度同比增速也有9%。

利息净收入作为华夏银行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为620.63亿,同比减少83.79亿,降幅11.89%。值得注意的是,华夏银行近年利息净收入下滑明显,2020年至2024年分别为819.67亿、796.05亿、742.93亿、704.42亿、620.63亿。利息净收入占比也从2020年的86%下降至2024年63.89%。

好在华夏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23.18亿至350.83亿,增幅54.11%,完全覆盖了利息净收入的下降。

华夏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增长,主要是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带来的。2024年,华夏银行投资收益157亿,同比增加62.75亿,增幅66.58%,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9.12亿,同比增加53.03亿,大幅增长203.26%。

这背后则是债券交易的助力。对于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增加的原因,华夏银行行长瞿纲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4年,华夏银行把握债券市场利率下行机遇,加大了债券市场交易力度,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2025年,华夏银行继续积极关注市场变化,择机配置或把握波段交易,保持投资合理收益。

从投资收益构成来看,华夏银行交易型金融资产和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都较2023年有大幅增加。

自2018年华夏银行投资收益猛增至40.68亿后,2019年突然滑落到12.31亿。2020年又开始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至2024年投资收益分别为18.7亿、40.68亿、62.47亿、94.25亿、157亿,增幅分别为51.9%、117.54%、53.56%、50.87%、66.58%。

2019年,华夏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只有897.83亿,到2024年末已经增长到4379.94亿,几乎翻了近5倍。

资产质量方面,2024年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79.14亿,较上年末减少5.91亿,不良贷款率1.6%,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尽管华夏银行不良率创下近九年最低水平,不过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仍为最高。

华夏银行2024年公司贷款余额15682.35亿,占比66.28%。公司贷款占比虽高,贷款质量正在回升,2024年公司贷款不良率1.59%,下降了0.17个百分点,公司贷款不良余额248.96亿,减少了13.45亿,降幅5.13%。

个人不良贷款率1.8%,上升了0.11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不良余额130.18亿,增加了7.54亿,增幅6.15%。

区域业绩严重失衡

华夏银行于1992年10月在北京成立,是首钢集团独资组建成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1995年3月,实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9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2024年末,华夏银行总资产规模4.38万亿。

作为全国性股份行,华夏银行在各区域的发展状况出现显著分化。

在大本营京津冀地区,去年营收同比增长18.7%至434.32亿,占总营收的44.71%,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5.79%至159.94亿,占总营业利润的44.5%。

不过,华夏银行的其他地区分部则普遍存在收入下滑的现象。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东部、西部、东北五个地区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77%、-6.83%、-8.73%、-13.45%、-27.9%。

其中,华夏银行在东北地区的经营情况最为糟糕。

华夏银行在东北地区有沈阳分行、大连分行、长春分行和哈尔滨分行,合计员工人数为2368人,资产规模767.03亿。2024年营业亏损28.14亿,而2023年尚且盈利0.96亿,同比下滑3031.25%。

造成亏损的原因是,东北地区分部营业支出和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2024年营业支出37.91亿,同比增加25.32亿,增幅201.11%,信用减值损失28.12亿,同比增加24.58亿,增幅694.35%。而2024年东北地区营收只有9.77亿。2024年,华夏银行在东北地区贷款余额486.68亿,减少了17.53亿,不良贷款率2.42%,提升了0.64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营业亏损5.92亿,2023年同期盈利21.95亿,同比下滑126.97%。2024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分部资产规模4403.56亿,占总资产的10.06%。

好在发生营业亏损的东北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地资产规模占比并不高,因此对华夏银行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在资源配置上过于集中于京津冀地区,其资产规模与质量的平衡,也是华夏银行不容忽视的挑战。

2024年末,京津冀地区不良贷款率由2023年的3.57%上升至2024年的3.67%,在所有地区分部中表现最差。

不良贷款率攀升的同时,华夏银行开始在京津冀地区收缩贷款规模。2024年末,华夏银行在京津冀地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减少312.08亿至5296.24亿,占总贷款的22.38%。

近三年间,华夏银行核心管理层已历经深度重构:张建华、关文杰、瞿刚三任行长更替、十余个高管职位变动。

今年1月27日,华夏银行公告,原董事长李民吉因个人原因辞任,3月17日,董事会选举杨书剑为董事长。

现任董事长及行长均为华夏银行的新面孔,杨书剑为北京银行原行长,瞿纲则从北京信托空降而来。

多年来,华夏银行在股份行中下游徘徊已久,不仅总市值被同处京城的城商行北京银行反超,规模和利润优势也岌岌可危。

如今,新任管理层已经就位,人们也期盼华夏银行这家老牌股份行能够在行业变局中重获生机。

3 阅读:149

樱碟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