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穷为何急找纪登奎?1980年劝其辞职,他当场表态!

夏菡谈历史故事 2025-04-21 22:07:10
前言:

1980年,那个乍暖还寒的时节,中国正站在历史的新路口,经济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政治格局也在悄然重塑。

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一个重磅消息在政坛悄然传开——中央要对领导层进行调整。在这个关键节点,宋任穷、王鹤寿肩负特殊使命,找到时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纪登奎谈话。

当辞职的话题被摆到桌面,纪登奎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回应:“我服从中央安排,同意主动辞职。”

这简短却有力的回答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人生抉择与时代背景?

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回,探寻纪登奎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与这次辞职背后的真相。

正文:

1923年,纪登奎出生于山西武乡县,自幼在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目睹了山河破碎、百姓流离,革命的火种早早在他心中种下。

1937年,年仅15岁的他毅然投身革命,加入牺盟会,次年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里,纪登奎在华北地区积极参与抗日游击战争,领导土地改革和剿匪反霸斗争,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干部做起,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扎实的群众工作基础 ,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革命者。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对纪登奎来说是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28岁的他担任河南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

毛泽东南下视察途经许昌时,在专列上召见了当地领导干部。

毫无准备的纪登奎面对毛主席,没有丝毫怯场,淡定从容地汇报工作,各项数据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这次会面,让毛主席对这位年轻干部印象深刻。

不久后,《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相关社论,纪登奎声名鹊起,很快被任命为许昌地委书记,开启了他仕途的上升通道。

此后,纪登奎一路稳步晋升,先后担任洛阳地委第一书记、河南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务,每到一处,他都兢兢业业,致力于地方建设与发展,展现出出色的领导才能。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而来,纪登奎的人生也随之经历波折。

起初,他并不认同“造反派”夺权行为,因此受到冲击,被关押起来。

但因与毛主席的这层渊源,半年后他便获得解放。

1967年9月,毛主席路过郑州,再次在专列上召见纪登奎,一句亲切的“纪登奎,老朋友了!”

让他倍感温暖。交谈中,纪登奎豁达幽默地谈及上半年受苦经历,称坐“喷气式飞机”就跟割麦子差不多,引得毛主席大笑,也展现出他乐观坚韧的性格。

此后,纪登奎在政治舞台上愈发活跃。

1968年任河南省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九大上,作为“革命干部代表”发言并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正式走进中央核心权力层。

在中央工作期间,纪登奎身兼数职,先后担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组长,军委办事组成员,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军区政委等重要职务 ,成为那个时代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其中,1970年12月他被任命为北京军区政委一事备受瞩目。

当时,毛主席形象地说要给军委办事组“掺沙子”,纪登奎这个长期从事行政工作、最多指挥过一个团地方兵力的干部,骤然领导七八十万部队,内心惶恐可想而知。但他不负重托,在任期间恪尽职守,守住了北京军区,完成了特殊历史时期赋予他的使命。

时间来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全党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

此时,纪登奎敏锐地察觉到时代的变革,他深知自己的一些观念和工作方式或许已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于是,全会结束后不久,他主动找到小平同志,坚决要求辞去北京军区的职务。

他对儿子纪坡民解释道:“我在中央、也在军队干了这么多年了,能连这个道理也不懂?掌握军权,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也不一样。”

从他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一位老革命家对局势的清醒认知和顾全大局的担当。在他看来,在和平年代,为了避免权力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主动让贤、让更适合的人来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对党和国家负责的表现 。

辞去军职后,纪登奎还担任着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的党政职务。

但到了1979年夏天,他又萌生出主动辞去这两个职务的想法。

他找到吴德同志商量,吴德认为辞职之事应由组织提出,且三中全会后中央人事“只进不出”,应听从安排。

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前,中央派宋任穷、王鹤寿与纪登奎谈话。

一方面,充分肯定了他的工作能力和贡献,称百分之七八十的中央文件都是他主持起草的;

另一方面,也坦诚地谈及为完成全会调整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的任务,改善党的领导,希望他能辞去职务。

纪登奎没有丝毫推诿,当即表示服从中央安排。

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他的辞职请求被批准,从此告别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

结语:

回顾纪登奎的一生,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热血青年,到特殊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再到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辞去职务,他的每一步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他的辞职,不是逃避,不是退缩,而是顾全大局、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

正如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

纪登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政治觉悟,也为中国的改革发展让出了更广阔的空间,他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与深思,激励着后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勇于担当,顺势而为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