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12点40分,杭州临平区顺达路的小区楼下围满了人,救护车的鸣笛声刺穿雨幕,挤进人群只看到一块白布盖住小小的身体,雨滴砸在地面,像无数声压抑的呜咽。
孩子的外婆颤抖着瘫坐在花坛边,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放下的菜篮子。她出门不过半小时,回来时外孙已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27楼的家,窗户被狂风撞开,9岁的男孩踮着脚去关窗,一阵风裹着雨劈头盖脸扑来,他像一片落叶般被卷出窗外。商户们回忆,那天的风能把伞骨拧成麻花,能把路边的铁护栏掀翻,可谁能想到,风也能吹散一个家?
有人质疑老人不该把孩子独自留在家,可翻开当天的天气预报,浙江气象台明明提醒的是“11日夜间有雷雨大风”,谁能预料12日中午会突然刮起11级妖风?站在27楼的楼道里,看见那扇没装防护栏的落地窗仍在风中摇晃,窗框上的小恐龙贴纸被雨水泡得发白,那是孩子最喜欢的位置,他总爱趴在这里看楼下穿梭的外卖电动车。
律师说9岁孩童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可能要担责七成。可责任划分再清晰,能换回那个在数学作业本上画奥特曼的男孩吗?
去年南昌大风天,三户人家的窗户被整体吹落致三人坠亡;今天杭州的悲剧,又把“高层建筑安全”的旧伤疤撕得鲜血淋漓。我们总在悲剧发生后追问“如果”,如果装了防护网,如果外婆晚十分钟出门,如果物业提前检修窗户......可生活从来没有撤回键。
此刻小区业主群里正激烈讨论要不要集体加装限位器,而27楼那户人家的灯再没亮过。窗台上留着半块没吃完的巧克力,雨水顺着窗缝渗进来,在地板上蜿蜒成河。
如果你家住在高层,会如何加固防护措施?说说你的想法,让更多家庭远离“如果”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