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团前董事长“卖国”!曾用2.5亿,将百年药企卖给日本

江卿曻 2025-03-11 09:13:09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在中国的商业史中,曾经辉煌的陕西老字号药企,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的宝鸡制药厂,却在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的领导下,以2.5亿人民币的价格被卖给了日本津村制药集团。

这立即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不少人将其视为“卖国”行为,认为赵伟国的举动可能使中国中医药产业的核心技术和文化资产流入外资手中。

随着这一事件的深入发酵,赵伟国的决策成为了全国讨论的焦点,国家和相关部门的介入是否能保护本土企业的利益?紫光辰济药业的未来是否能够恢复元气?

紫光辰济药业的收购事件

紫光辰济药业自1918年宝鸡制药厂创立以来,它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传统中药领域的佼佼者。

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紫光辰济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还远销海外,代表着中国中医药在世界舞台上的声誉。

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承载体,紫光辰济药业的产品如核仁欣膏等,早已成为众多家庭的健康守护者。

然而紫光辰济的辉煌历史并未阻止其遭遇危机,在近年来的经营困境,如中药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但令人震惊的是,正是在企业最需要帮助的时刻,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做出了令人无法接受的决定。

那就是在2023年5月10日,赵伟国以仅为市场价值的极低价格,将这家百年老店的控制权转交给了日本津村制药集团,交易金额为2.5亿元人民币。

这个价格与企业的历史、产品价值以及文化传承相比,显得尤为不对等,仿佛是在出卖一个国家的文化瑰宝。

更为可怕的是,在这一收购过程中,赵伟国似乎并未考虑到国有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紫光辰济药业作为中国的中医药企业之一,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代表,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利润交换。

对于这种出卖行为,社会舆论迅速反应,批评声浪一波接一波,这场交易不仅仅涉及一笔简单的买卖,它的背后牵动的是整个中医药产业的未来和民族企业的生死存亡。

那么赵伟国为何会做出如此的决定?是出于对企业未来的无奈,还是个人利益的驱动?这笔交易究竟意味着什么?

被批评“卖国”行为

许多人依赖紫光辰济的药品,尤其是在中药的炮制、配方和质量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正因如此,紫光辰济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象征。

作为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中药企业,紫光辰济的药方、生产工艺和技术积累都是中医药行业的重要财富。

外资收购后,津村制药集团将获得这些珍贵的知识产权和配方,进而对中国传统中药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紫光辰济药业的出售不仅意味着失去了一家优质企业,更意味着中医药的核心资源将流向外资控制的企业,进而影响到我国在全球中药产业的竞争力。

更令人震惊的是,赵伟国在出售紫光辰济之前,竟然将公司的国药准字号产品的相关权利转移到自己控制的其他公司。

通过这种方式,赵伟国不仅将企业的资产出售给外资,还通过私人途径将企业的核心资源转移至自己及他人的控制之下。

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作为国有企业高层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让人们对赵伟国的动机产生了深刻的疑问。

面对公众的批评,赵伟国始终没有做出公开的回应,这让许多人认为他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在交易过程中出于个人利益的驱动做出了不当决策。

尤其是在当时,中国的中医药产业正处于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期,外资的收购行为会对整个行业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然而赵伟国却未能站在国家和行业的角度来审视问题。

但是这一事件并没有就此平息,随着社会舆论的持续发酵,国家终于出手,那么紫光辰济药业的未来会如何?我国的中医又该何去何从?

国家介入和中医的未来

国家的及时介入阻止了这一交易,使得紫光辰济药业回归了本土,在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市场的背景下,外资企业正逐步渗透到中国传统产业,包括中医药领域。

紫光辰济药业作为百年老字号,拥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和深厚的市场基础,然而它却在经营压力下面临着外资收购的命运。

在紫光辰济药业被出售的过程中,外资企业津村制药集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收购者。

作为日本最大的中药生产企业,津村制药不仅在日本国内占据着主导地位,还在国际市场上申请了大量的中药专利,拥有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

收购紫光辰济药业,不仅仅是获得一个品牌,它还将获取紫光辰济丰富的中药配方、技术和研发资源。

这无疑会加速中医药知识和技术的外流,影响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话语权。

中央政府和地方监管部门在舆论压力下做出了果断反应,通过调查,紫光辰济药业的股权最终被收回,外资的控制被迫撤回。

虽然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国内的许多中医药企业仍然面临着科技创新不足、国际化进程缓慢等问题。

中医药企业的技术研发往往停留在传统工艺的范畴,缺乏与国际医药市场接轨的创新能力,这使得很多传统中医药企业容易受到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甚至在短期内被收购。

事实上,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持中医药传统的精髓,同时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应用,是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许多中医药企业开始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药材采集和配方生产上,还在中医药的国际标准制定、药品安全性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

以同仁堂为例,这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已经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并在产品研发和国际认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中医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提升。

虽然中医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认可,但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不同国家对于中药的认证标准差异较大,药品的质量控制和市场准入标准各异,这对中医药企业的出口形成了一定障碍。

此外全球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伪劣中药产品,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也给中医药产业的品牌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结语

紫光辰济药业的收购事件为中国中医药产业敲响了警钟,这不仅是一次企业产权的转移,更是对国家文化和民族自信的挑战。

幸运的是,最终通过政府的介入,紫光辰济得以回归,然而事件揭示出的中医药产业的困境与挑战,依然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章

潇湘晨报2023年5月10日《有着115年历史的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被日本企业完成收购》

每日经济新闻2023-08-04《中国老字号药企被日企2.5亿收购,仅三个月后又被国资接回,发生了什么?》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0 阅读:0

江卿曻

简介:道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