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水手则是一种“驾驶员”,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像是一对马,一对牛,一张嘴!是的。这年头,什么事情都能做到。1990年代,我曾“蜗居”于西安城东北边陲的八府庄。八府庄距离市区并不算太近,从这里到车站,只要坐上三里路,票价都是一样的。然而,对于西安人来说,八府庄却被称为西安“北大荒”。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当地的道路条件很不好,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我生活在其中,曾经为此编造了一首歌谣:雨水把道路变成河流,列车缓慢移动,公交车等不到!距离八府庄的十字路口,也就是含元路的西口,一公里左右。有一条铁路连接着这两座城市。那条铁轨拔地而起,向东西两侧各倾斜了一点。
一到下雨天,尤其是暴雨,不到十秒钟,地面就会被雨水冲刷成一条小溪,车子一开过去,浑浊的水立刻就会把原本就狭窄的路面给冲垮。之所以被称为“浊浪”,是因为东边有一座煤球工厂,大雨夹杂着煤灰和煤渣,滚滚而来,河水怎么可能不被污染!
这对行人和工友来说,都是一种煎熬!青壮的,把裤子卷起来,拎着单车,跌跌撞撞地走过去,老的,弱的?乘大巴?呵呵,在这么深的水里,就连那辆东风大卡车都停止了行驶,马路中央变成了一个水车库,公交车和出租车还能开得动吗?一日,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一晚上都没有回家,妻子担心地一晚上都睡不着觉。第二天,当他回到家时,他的妻子怨恨地问道:你在哪里呢?
我连水都不会。我昨天晚上到外婆家里。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可以问。那个时候,因为水道的原因,很少有人能回家,再加上通讯手段的匮乏,所以很多人都很着急,也很无奈!90年代初期,随着一项专门职业的诞生,三轮船夫的诞生,这个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三轮划船的人,将落水的人拖到岸上。这时候,一辆三轮车可以当一艘船,那赶车的人岂不是也可以当一艘船的人?前些年,我们这里的三轮车手很多,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有一些是被辞退的。平日里都是冷冷清清的,但到了下雨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像潮水一样涌出来,所以这里的生意还是很好的。
当天上午,我4岁大的小孙子突然发烧,我的妻子和媳妇把他送到了医院。这天下着大雨,路面积满了水洼。就在两人焦头烂额,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穿着雨衣,穿着一条裤子的中年人出现在两人面前:要我带你去吗?赶紧的!
三轮车在水里行驶,车轮有一半都没入了水里,三轮车里的人弓着身子,双臂几乎贴到了三轮车的把手上,双腿上下翻飞,但他的双脚却看不到,只能在浑浊的河水里拼命地挣扎着。雨还在下着,三轮车夫已经摘下了帽子,妻子说:别着凉了,你。我皮糙肉厚。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艘“三轮船”,总算是到了“岸”!原本只需要十分钟的路程,现在却足足行驶了三十多分钟。骑三轮车的男人身上全是湿漉漉的,也不知道哪个是汗水,哪个是雨水。我拿出5块,说道:师父谢谢你!喂喂喂,那可不行!一切都要按照规矩来。说着,他将三个一元的钞票递给了陈小北。媳妇道:我们一家三口,加上我儿子。你这个年纪,应该的他摆摆手。
妻子把事情跟我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听说那些骑三轮车的都是乘人之危,想要赚大钱,你怎么看?我微笑着回答,你是怎么跟那个人说的?”在那个年代,“三轮船夫”在这一带,在“河”边,在水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景观。这么多年来,这样的景色已经不翼而飞,只是因为,这座城市已经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