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宏大舞台上,每一个交易日都演绎着财富的跌宕起伏与机遇的悄然流转。2025年2月28日这个周五,A股市场呈现出单边下跌的态势,宛如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看似毫无波澜,实则蕴含着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市场信号与投资逻辑。
一、盘面综述:单边下跌,全线普跌
当日,A股市场可谓是一片惨淡景象。上证指数开盘后便一路下行,毫无反弹之力,最终收跌1.98%,报3320.9点 。创业板指的跌幅更是高达3.82%,收于2170.39点,科创50与北证50分别收跌4.22%和4.32%,沪深300、上证50也分别有1.97%和1.5%的跌幅。从市场交投数据来看,当日A股市场日成交额为1.91万亿元,较昨日交易额破2万亿元有所缩量 。个股方面,下跌股票数量占据了绝对多数,共计4773只个股收跌,跌停股达到47只,而收涨个股仅570只,涨停股56只。
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仅有食品饮料板块逆势飘红,成为当日市场中的一抹亮色。然而,其余30个板块均呈现飘绿状态,其中科技板块成为重灾区,计算机、通信、电子板块跌幅均约5%,传媒、机械设备、汽车、商贸零售、国防军工、非银金融板块跌幅也超过3%。
二、科技股与机器人概念:盛极而衰后的调整
近期,科技类品种无疑是市场中的明星,吸引了大量资金的关注与追捧。尤其是以人工智能、芯片为代表的科技股,在DeepSeek等因素的提振下,年内涨幅显著。计算机、机械设备、汽车、电子、通信等科技板块纷纷在涨幅榜前列。然而,盛极而衰似乎是市场永恒的规律,短期的快速上涨积累了过高的涨幅,使得科技股面临着巨大的内生性调整压力。
机器人概念在2月25日还风光无限,巨轮智能、兆威机电、拓斯达等多股再创历史新高,港股机器人概念股同样走强。但仅仅几个交易日之后,2月28日,机器人概念股便遭遇了滑铁卢,出现快速下挫。埃夫特跌超10%,中大力德、汉威科技、柯力传感、贝斯特等多股跌超5%,中大力德、五洲新春、兆威机电、凯达尔、国茂股份等甚至跌停。
高盛分析师Jacqueline Du团队在春节后对宇树科技进行实地调研后指出,人形机器人距离真正“上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形机器人H1只有19个自由度,仍然无法处理复杂而精细的任务,至少在未来2 - 3年内,人形机器人很难达到与人类工人相同的工作效率,而出现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要在5 - 10年之后。高盛预计,到2027年和203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7.6万台和50.2万台,这一增长速度低于市场预期,表明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可能比许多人预期的要慢。大摩近期发布的报告也指出,尽管在和运动控制方面进展迅速,但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仍需算法和硬件的持续改进。
从资金流向来看,主力机构的操盘行为对科技股和机器人概念的走势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上周之前,主力机构和游资基本集中在人工智能里混战。但是上周主力机构开始撤离人工智能部分板块,并向机器人加仓。本周前三个交易日,主力机构继续加仓机器人,同时减仓人工智能。而游资方面,上周5个交易日和本周前3个交易日,关注焦点基本集中在人工智能里。昨天,游资迫于机构的压力,开始减仓人工智能,并向机器人板块调仓。在看到游资上钩后,今天机器人板块立马出现大面积重挫。可以说,这两周主力机构在操盘时具有极强的侵略性,也是造成科技股内部分化的元凶。
尽管科技股和机器人概念目前遭遇了调整,但从中长期来看,它们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工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相关企业的业绩有望逐步兑现。所以,经过休整后,它们仍有望成为市场中最靓的角。
三、大盘技术面分析:均线失守,调整周期开启
从技术面来看,大盘的走势不容乐观。大盘连续杀破5日、10日和20日均线,沪指盘中最低下探至3318点,虽然最终收于3320.9点,但60日均线也受到了一定的支撑考验。
在均线系统中,5日均线是短期趋势的重要参考,10日均线则能反映中期趋势的变化,20日均线更是被视为多空强弱的重要分水岭。当大盘连续跌破这些重要均线时,意味着短期市场的强势格局已经被打破,空头力量占据了上风。
从MACD指标来看,红柱缩短,DIF线和DEA线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这表明市场的上涨动能正在逐渐减弱。KDJ指标也呈现出死叉向下扩散的态势,J值探底,进一步验证了市场短期的调整趋势。
回顾历史行情,当大盘出现类似的均线失守和技术指标转弱的情况时,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调整来修复技术指标和市场情绪。一般来说,这种调整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期间市场可能会在一个相对区间内震荡整理,等待新的资金入场和基本面的改善来重新聚集攻击力。
四、市场下跌原因深度剖析
(一)外部因素
1. 英伟达财报不及预期:近日,英伟达发布了2025财年第四财季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93.31亿美元,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78%;实现净利润220.66亿美元,同比增长72%,对应每股净利0.89美元。虽然四季度净利润增长了72%,但与前几个季度相比,下滑明显。英伟达去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9%,四季度净利润从3位数下滑到2位数,且下滑比例较大。而DeepSeek的影响在今年一季度后才开始慢慢显现。英伟达在披露四季度财报后,昨晚大幅重挫8%,并带崩美股科技股,纳指也跌2.78%。由于隔夜英伟达重挫,今天A股市场中与英伟达挂钩的AI算力细分也受到牵连,其中CPO、铜缆高速连接受到的冲击最大,跌幅也最大,进而导致人工智能集体重挫,并带动科技股全面退潮,大盘和创业板指同步跳水。
2. 特朗普关税威胁:特朗普表示,他提议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关税,将于3月4日生效,同时对中国进口商品再征收10%的额外关税。特朗普表示,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新关税将叠加在他于2月4日征收的10%关税之上,累计额外关税为20%。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从我国进口的商品总额达到4390亿美元。由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贸易行动,许多进口商品已经面临高达25%的关税。特朗普2月第一次对我国商品征收10%的关税,当时也在资本市场引起剧震。这次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再次举起关税大棒,属于超预期利空。美国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昨晚美股大跌,今天白天亚太股市集体大跌,日本和韩国股市跌幅都超过了3%,黄金、比特币等主要商品走弱,A股自然也难以幸免。
(二)内部因素
1. 港股获利盘回吐: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2月以来四大科技巨头的卖空比例与股数呈现同步陡增。今年2月后,恒生科技股指单边大涨,但是这两天阿里、美团、腾讯等科技股巨头的卖空股数量大增了3倍以上,说明港股的空单压力较大。香港证监会为了缓解港股现货的抛压,建议放宽交易所买卖衍生工具的持仓限额,目的是引导部分畏高的投资者,通过金融衍生品对冲港股大涨的风险,而不是直接卖出港股。港股在节后有两大多方主力,分别是内资机构和外资机构,从内外资机构的操作策略来看,内资机构短炒思维明显,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已经超过2600亿港元,是港股的最大做多力量之一,所以内资做空的概率相对较大。今天港股单边大跌,与科技股空单增加,香港证监会释放的信号都有关系。港股没能V型反转,A股就没了支撑,全日都没有出现过任何反弹。
2. 主力机构操盘:在上周之前,主力机构和游资基本集中在人工智能里混战。但是上周主力机构开始撤离人工智能部分板块,并向机器人加仓。本周前三个交易日,主力机构继续加仓机器人,同时减仓人工智能。而游资方面,上周5个交易日和本周前3个交易日,关注焦点基本集中在人工智能里。昨天,游资迫于机构的压力,开始减仓人工智能,并向机器人板块调仓。在看到游资上钩后,今天机器人板块立马出现大面积重挫。这两周主力机构在操盘时具有极强的侵略性,也是造成科技股内部分化以及市场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另外,市场传闻IPO重新放开,虽多方求证后被证伪,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五、后市展望:坚守待时,把握新机遇
展望下周市场,杀跌已无太大意义。从历史经验来看,当市场出现大幅下跌且下跌家数超过一定比例时,往往会在短期内迎来反弹。2月28日下跌家数超过80%,即使当日下午个股不出现反弹,预计后续也会出现整体反弹走势。
虽然当前市场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向好,政策面也将继续为市场提供支持。随着年报和一季报的陆续披露,对绩优股的关注将会成为市场的主线。科技股经过整理之后,中长期仍然会有表现的机会。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市场调整阶段,坚守优质资产是关键。不要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左右,耐心等待市场情绪的修复和新一轮机会的到来。对于那些前期涨幅过高、业绩难以兑现的个股,应保持谨慎态度;而对于具备核心竞争优势、成长确定性高的行业龙头,尤其是科技领域中受益于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的企业,可以逢低布局。
同时,要密切关注政策面的变化。两会的召开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市场稳定的政策,这些政策将为市场指明新的方向,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在市场多变的环境中,投资者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理性的投资心态,才能在资本市场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