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后,事业单位招聘学历门槛越来越高

资深职场秘书 2025-04-25 10:29:44

原来事业单位招聘,地市级事业单位本科就能报考,县区级事业单位专科生也能报考,但随着最近的两轮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编制被控制的很严,有限的招聘指标越来越向高学历人才倾斜。

虽然各个地方事业单位人才招聘的名称不同,但方式基本相同,那就是将招聘门槛设置为研究生,因此好多地方叫“硕博优选计划”。

当然,对这些高学历人才的招聘有一定的照顾政策,普通招聘要考笔试、面试好几轮,但这个计划直接免笔试,面试过了就能进,还给好待遇、快晋升。说白了,就是用更简单的方式,吸引高学历人才到事业单位“落户”。

其实,这样的人才计划对双方都有好处。

1. 对人才:省事+有奔头

普通人考事业单位有多难?笔试刷掉一大半,面试再刷一轮,折腾小半年。但这个计划直接砍掉笔试,只需要面试就行(现在有些地方如果报考人数过多,也需要增加笔试筛选一下)。

待遇上实惠:博士一进去就能拿副高级职称,硕士直接中级职称起步。普通人进单位可能得从底层慢慢熬职称,但他们一入职就“跳级”,工资高、晋升快。有的地方还给人才公寓免费住两年,连配偶工作都帮忙安排,生怕人才跑了。说白了,就是用“钱+前途+生活保障”三件套,把学霸们“拴住”。

2. 对地方:招人干活+长远发展

事业单位最缺啥?专业能力强的人。比如某市搞社会治理,招了个法律专业的硕士,人家来了直接上手优化流程,工作效率蹭蹭涨。再比如学校、医院,招到高学历老师、医生,教学质量、医疗水平自然提升,老百姓也受益。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才还能“滚雪球”。比如某地搞了个“三进三创”政策,先引进一批硕博,再让他们牵线搭桥吸引同学、校友,最后形成一个“学霸圈”。五年内招了上万大学生,其中两成多都是靠这个计划来的。说白了,招一个学霸,可能带来一群学霸,地方发展就有后劲儿了。

通过这样的政策,对事业单位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 队伍变强了:以前单位里本科是主力,现在一堆硕士博士,写材料、搞研究、做项目明显更专业。

- 招聘灵活了:以前事业单位编制卡得死,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搞“编制蓄水池”,满编的单位也能先招人,等老员工退休再慢慢消化编制。相当于开了个后门,既解燃眉之急,又不违规。

当然,事有两面性,这样的政策也会给一些单位带来困扰。

比如新人一来就占中高级岗位,老员工干了十几年还在排队。有人吐槽:“我熬了8年没升职称,新来的博士直接当我领导,我还得教他干活?”甚至有人气得想辞职,重新以“人才”身份应聘,就为蹭政策快车道。

有的地方承诺给安家费、分房子,结果人来了,政策又缩水。比如某省之前说给博士发补贴,后来只给省直单位,市县的博士直接傻眼,感觉被忽悠了。

新人学历高,但未必适应体制内节奏。有的博士研究做得好,但不会写公文;有的硕士理论强,但处理群众矛盾抓瞎。单位还得花时间培养,搞不好就成了“高学历低效能”。

说白了,这计划就像“人才直通车”,开对了能带飞事业单位,开翻了可能翻车。但只要把待遇做实、把公平搞好,绝对是笔划算的买卖——毕竟,招来一个真学霸,可比招十个混日子的强多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