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地的农贸市场,两个中年男人在菜摊前翻来翻去寻找,一旁的摊主不耐烦地看着他们。
他们的目的,是想买一把野生的折耳根,最好还是带着泥土的新鲜货,但翻遍了每一把,都没有发现。
摊主终于忍不住,指了指角落里捆扎整齐的白色根茎:“现在都是人工种的,没有野生的了,要买就买吧!”
两人对视一眼,最终没买,悻悻离开。
这样的场景,在如今川渝地区的菜市场并不少见。
曾经遍布田间山林的野生折耳根,现在翻山越岭都难找到几株,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种植的折耳根占据了市场,却被吃货们摇头抗拒:人工的,没那味。
问题来了,野生的没有,人工的不愿吃,那么自己种,很难吗?
为什么偏爱“野味”折耳根这一口?
首先能接受折耳根这种味道的人本身就不多,那么其中最会吃折耳根的人,口味都是相当挑剔的,野味和人工,差距一吃就能吃出来。
像野生折耳根,根茎更细长弯曲,入口更加脆中带韧。又因为生长在潮湿的沟壑、林间腐殖土里,依靠的是落叶和雨水滋养,所以切开后腥香味十分浓烈。这就是行家所追求的“野味”。
这种风味主要是野生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和矿物质的组合,让折耳根里的腥香味物质“癸酰乙醛”的浓度更高。
相反人工种植的折耳根因为长在平整田垄中,一来化肥催生,根茎粗胖纤维少,腥香味就比较淡。
要知道,喜欢折耳根的人都比较重口,口味越浓越喜欢,哪怕稍微淡了一点,都能立马发现不对劲。这也是野生折折耳根更受欢迎,人工折耳根遭到抗拒的原因了。
现在野生折耳根很难找到
野生折耳根很依赖高湿度、弱酸性沙壤土环境,还有高密度的腐殖层。但是,曾经长满野生折耳根的沟壑、林地,因为土地流转,被平整为了农田,野生折耳根需要的荫蔽环境以及腐殖层消失了,这样就没法长了。虽然人工种植的折耳根可以通过覆沙、搭棚模拟湿润环境,可人工种植难免使用化肥,这样就破坏了土壤微酸多样性,野味变得没那么“野”了。想要折耳根风味浓,需要一定程度的穷样,但人工规模化种植里,为了确保不失误,不敢那么随意穷样。就导致人工永远种不出野生的滋味。
人工折耳根难道一无是处吗?
人工种植牺牲了一定程度的风味,但是也换来了其他好处。
第一,起码保证了市场供应,不然仅靠野生资源,折耳根恐怕无法成为家家户户常见的蔬菜。要知道不是所有人口味都那么挑剔,人工种植至少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
第二,品相较好,野生折耳根生长的环境注定不可能那么干净,拔出来多少沾泥巴或者秽土。人工折耳根的话白净,根须也少,洗起来很方便,对餐馆跟个人家庭烹饪来说,效率高了不是一点。
第三,价格稳定,既然是人工的规模化种植,价格基本上区域内都是统一的,不会有太大变动,野生的不好说,有的贵有的便宜,起起伏伏,不能保证每次买都是一样的价钱。
所以说,人工折耳根并不是不好,它有市场价值,而且对那些口味要求不高的食客来说,人工品种可以接受,有的人口味淡的,反而还更喜欢人工品种。
只是不得不承认,风味上来说,野生的确实味更足,更有冲击力,行家更喜欢野生折耳根。
别说野味了,很多人甚至都吃不了折耳根
折耳根也叫鱼腥草,“鱼腥”二字,也直接点名了它的味道,是一股被人描述为“鱼腥味、肥皂水味、消毒水味”的特殊气味,也是“癸酰乙醛”这种成分的味道。
对那些没吃过折耳根的人来说,第一次吃折耳根,一定是痛不欲生的,对他们来说就是一股臭味,这种强烈的鱼腥味冲击,会引发大脑的预警本能,从生理进行抗拒,别说吃了,闻一下都受不了。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别说野生鱼腥草,哪怕是人工鱼腥草,他们也受不了。
但对于那些从小吃折耳根长大的人来说又不一样了,在川渝地区,折耳根用来凉拌、炖菜、炖汤,哪哪都有,从小到大都吃惯了,鱼腥草的“腥”非但不难闻,反而是一种“香”,就好像臭豆腐、榴莲,有人觉得臭,有人觉得香极了。
有些人不是从小吃到大,也喜欢上了折耳根,可能也不是觉得那股臭味香,而是喜欢上了折耳根的另外一个特点——脆!新鲜的折耳根入口,那种“咔擦咔擦”的咀嚼感,非常的爽口,吃一口就停不下来,很是满足。
不管是喜欢还是讨厌,其实都是后天饮食文化塑造的结果,只有习惯或不习惯,喜欢或不喜欢。觉得难吃的人没必要勉强自己,而觉得它好吃的可以尽情享受,当然也可以追求野味更浓厚的鱼腥香味。
怎么在家种植野生折耳根?
既然野生折耳根越来越难找,而人工品种风味又很难满意,那就自己种呗,可行吗?其实,只要尽可能模拟野生环境,自己种野生折耳根,绝对是可以的。以下是一些种植要点。
1.模拟种植环境
光照:避免强烈的直射阳光。阳台的北面、墙角、大盆栽的下面等有散射光或半阴的地方比较理想。不要全日照,会让叶片生长过快,根茎风味变淡。
土壤:选择疏松、透气、保水性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可以使用腐叶土、园土、少量河沙混合。关键是不能用过于黏重或容易板结的土壤。要模仿野生环境,可以在土里混入一些枯枝落叶,增加土壤的自然感和有机质。
容器:选用较深的花盆或种植箱,因为折耳根的根茎是横向生长的。底部一定要有排水孔,避免积水烂根。
2.种植方法:
将挑选好的折耳根根茎剪成带有芽点的小段,大约5-10厘米长。在准备好的土壤中,挖浅沟或小坑,将根茎段平放或稍微倾斜放入,芽点朝上,不那么朝上也没关系,它自己会调整,覆盖上3-5厘米厚的土壤。轻轻压实土壤,然后浇透水。
3.施肥+模拟竞争
施肥:关键点来了! 不要过多施肥,尤其是氮肥。过多的肥料会让植株徒长,叶子茂盛但根茎风味变淡,更接近人工种植的效果。只需要在种植初期施一次底肥比如腐熟的有机肥,之后除非植株明显长势羸弱,否则尽量不追肥。让它在相对“贫瘠”的环境中自然生长,积累风味物质。这就是所谓的“穷养”。
模拟竞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旁边种植一些其他不强势的植物,制造一点点生长压力,模仿自然界的竞争环境,这可能有助于激发折耳根积累更多风味物质。
4.采收:不要过早采收。等植株生长一段时间,根茎看起来比较成熟不会太嫩时再挖取。通常种植后几个月就可以开始采收了。采收时可以只挖取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继续生长,这样可以持续有得吃。
通过以上方法,虽然不能保证100%达到顶级野生折耳根的风味,但相比于市场上购买的普通人工品种,你种出来的折耳根在风味浓度和口感脆度上,肯定会显著提升,更接近“野味”。
折耳根怎么做才好吃
折耳根的吃法很多,可以炒腊肉、炖鸡、烫火锅,甚至榨汁。但在众多做法中,要说最能体现其本真风味、最受爱好者推崇的,我认为还是凉拌。凉拌的做法简单直接,没有经过高温烹煮,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折耳根的脆嫩口感和那股特殊的冲劲。
下面分享一个最经典的凉拌折耳根做法:
1.食材准备:
新鲜折耳根,最好是野生的:一把,大约200-300克
大蒜:3-4瓣
小葱或香菜:适量
干辣椒面:1-2勺
花椒粉:少许
酱油(生抽或味极鲜):2-3勺
醋(陈醋或香醋):1-2勺
白糖:半勺到一勺(提鲜,中和辣味和酸味)
盐:适量
香油或芝麻油:几滴
熟油辣子(红油):2-3勺,这是灵魂之一,最好是自己熬的或者品质好的
炒熟的花生碎或油炸花生米:一小把,增加口感
2.制作步骤:
处理折耳根:将折耳根的须根仔细掐掉或者用刷子刷洗干净,老的、硬的部分也去掉。清洗干净,尤其注意根茎连接处的泥沙。洗净后切成大约3-5厘米长的段。有些做法会用手掐断,据说风味更好,但我认为差别不大,主要是心理作用。切好后用清水再淘洗一遍,沥干水分备用。
准备调料: 大蒜去皮,捣成蒜泥,或者切成非常细的末。蒜泥能更好地释放蒜香味。 小葱或香菜洗净切末。 在一个小碗里,放入干辣椒面、花椒粉。
制作基础调味汁:在装蒜泥的碗里,加入酱油、醋、白糖、盐,搅拌均匀,让糖和盐溶解。
激发香味:锅里烧少量食用油,烧到冒烟后关火,稍微冷却一下,大约七八成热,淋在装有干辣椒面和花椒粉的碗里,“呲啦”一声,激发出辣椒和花椒的香味,制成简易的香辣油。注意油温不要太高,以免把辣椒面炸糊。
混合:将沥干水分的折耳根段放入一个大碗中。倒入步骤3的基础调味汁,再淋上前面激发好的香辣油,或者直接用现成的熟油辣子/红油。滴几滴香油。
拌匀:用筷子充分搅拌均匀,让每一段折耳根都沾上调料。
加入配料:撒上葱花或香菜末,加入花生碎,再次轻轻拌匀。
静置入味:可以马上吃,也可以稍微静置5-10分钟,让折耳根更加入味。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折耳根会失去部分脆度。
折耳根一定要新鲜,清洗要彻底。调料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喜欢酸就多放醋,喜欢辣就多放辣椒。熟油辣子的品质对最终味道影响很大。蒜泥是点睛之笔,最好不要省略。
这样拌出来的折耳根,酸、辣、咸、甜、鲜、香各种味道交织,口感脆嫩爽口,那股独特的风味在调味料的激发下更加突出,吃起来非常过瘾。对于喜欢折耳根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最能解馋、最能体会其魅力的吃法。
总而言之,野生折耳根因难以复制的浓郁风味,在许多食客心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人工品种在供应量和便利性上优势明显,但风味还是没那么浓,追求极致口感的爱好者们仍然对野生品种念念不忘。现在野生折耳根越来越少,如果条件允许,不如自己种吧,自产自销,天天吃野味,何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