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6ProMax销量暴涨106万台,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买?

数码代表丽丽 2025-04-28 03:28:55

一个月卖出106万台,这数据真的挺离谱。

iPhone16 Pro Max在发布快半年之后,销量不仅没掉,反而猛涨。根据统计,3月初这款手机的激活量是774万,到了4月13日直接干到883万。别说淡季了,就这速度,换作任何国产旗舰都得直呼内卷。

更让人意外的是,iPhone16 Pro Max虽然在各大平台有降价,但最便宜也得8000多,苹果官网更是死守9999元。这种高价还能持续热卖,说实话,不服都不行。

所以这场销量暴涨,表面看是市场反应,背后却更像是果粉的集体信仰充值。换句话说,苹果这次赢的,不只是硬件,而是那股根植于人心的品牌魔力。

问题也来了:一台升级幅度不大的手机,凭什么在淡季还能卖疯?

如果光看参数,iPhone16 Pro Max确实谈不上惊艳。

A18 Pro芯片性能很强,散热比上一代好一些,续航也算够用。但说到变化,外观没变,灵动岛还在,充电速度依旧不算快,甚至还传出断触、信号差等老毛病。配置没带来太多新意,但这并不妨碍它卖得飞起。

为什么?背后的定价策略是关键。

苹果官网一直挂着9999元的高价,实际就是个“心理锚点”。只要用户在某东、某宝、某多多看到有8000多的优惠,就会觉得“哇,好值”。本质上,这是用“官方定价高+电商降价补贴”的双重定价法,把用户心理玩得明明白白。

更巧妙的是,苹果从来不主动降价,只在1月短暂搞过一次500元的促销,随后价格恢复如初。看上去苹果坚持高端,实际上早把下沉市场交给了渠道商,这种“高姿态+高销量”的模式,国内厂商真得学不来。

再看竞争层面,8000元以上价位段几乎成了苹果的主场。国产旗舰在6000元价位还能掰掰手腕,但到8000元以上,选项少之又少。华为有些势头,但因为供应链问题产能有限,其他品牌更难撼动苹果地位。

结果就是,苹果靠着“看起来高端”的价格标签,“实际上有优惠”的销售策略,成功锁定了一群愿意为品牌买单、为系统生态买单、甚至为习惯买单的用户。

数据不会说谎。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iPhone16 Pro Max在全球1000美元以上价位手机中占据超过50%的份额。也就是说,在这个级别里,每卖出两台旗舰机,就有一台是它。这还不是最猛的——苹果整体手机单价在去年第四季度创下历史新高,16 Pro Max就是那个抬高平均值的关键角色。

更有意思的是,它不仅在高端价位吊打对手,还带着兄弟机型一同起飞。同一时期,iPhone16 Pro销量也暴涨了86万台,这两款Pro系列简直成了苹果销量的大腿,稳稳撑起半壁江山。

但你仔细看会发现,买它的人未必是因为它“更好”,而是因为“没有更合适的替代”。在体验差距不大的前提下,品牌认知+渠道价格+系统连贯性,还是让一大批人选择继续做果粉。

然而,这样的“杀疯”,真的值得被夸赞吗?

我们不否认苹果产品在设计、性能、系统生态方面的优势,但当它开始用最少的改变收获最多的销量时,背后的隐忧其实已经浮出水面。比如它越来越依赖老用户的习惯与忠诚度,而不是去用技术说服新用户。

再比如,果粉们买得起,但越来越难说服自己“值”。A18 Pro强没错,但系统AI没到位,外观也早就审美疲劳。要说创新,很多人更期待的是苹果智能功能能真正落地,而不是继续打包老瓶装新酒。

更别说那些在使用中频频被吐槽的问题:断触、信号不稳定、充电还是龟速。这些看似小问题,堆积起来就是体验上的割裂感,而苹果至今都没有给出明确回应。

所以,这波106万的销量,其实是一次忠诚度的集中爆发,也是一次品牌惯性的最好注解。但如果下一代产品依旧是这种“微创新+高定价”,这种信仰还能撑多久?苹果还能靠惯性走多远?

有多少用户是真的因为它更好了而买?又有多少,是因为别无选择才继续坚持?

当销量成为遮羞布,我们更应该问的是:它还值得我们一再妥协吗?

0 阅读:237
评论列表
  • 2025-04-28 13:06

    假数据,我不相信

  • 2025-04-28 09:32

    脑残买的

数码代表丽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