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作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对水资源短缺挑战**
一、提出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直依赖着水资源的灌溉得以蓬勃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峻,如同阴霾一般笼罩在农业发展的上空。
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根据相关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农业用水却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个比例更是高达80% - 90%。这意味着,在水资源本就紧张的情况下,农业用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华北地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用于灌溉,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漏斗区。许多曾经水源丰富的村庄,如今面临着打井取水困难的局面,一些老旧的机井已经干涸,农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农作物因缺水而减产甚至绝收。
在一些传统的灌溉方式下,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大水漫灌的方式在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想象一下,在广袤的田野里,农民们打开水闸,水就像脱缰的野马,肆意地在田地里流淌。大量的水并没有被农作物有效地吸收,而是通过蒸发、渗漏等方式白白地流失掉了。据估算,采用传统漫灌方式,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能只有30% - 40%左右。这就好比一个人拿着珍贵的宝物,却随意地丢弃,实在令人痛心。
二、分析问题
(一)传统灌溉方式的弊端
传统灌溉方式之所以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是有其多方面原因的。从技术层面来看,大水漫灌缺乏精准性。它不管农作物是否真正需要水分,只是简单地将大量的水倾倒在田地里。就像给一群人发东西,不管这个人是否需要,都一股脑地塞给他。传统灌溉方式没有考虑到土壤的差异性。不同的土壤类型对水分的保持能力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砂质土壤保水性差,而黏质土壤通气性不好。但传统漫灌不会针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只是一视同仁地灌溉。
从农民的传统观念来看,大水漫灌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很多老一辈的农民认为,只有让水在田地里多流一会儿,农作物才能喝饱水。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而且,在过去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时候,这种方式虽然浪费,但还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这种观念必须得到改变。
(二)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给农业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农作物产量受到直接的威胁。缺水会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叶片枯黄。以小麦为例,在生长关键期如果缺水,分蘖数会明显减少,穗粒数也会降低,最终导致产量大幅下降。有研究表明,在轻度缺水的情况下,小麦产量可能会减少10% - 20%;而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产量可能会减少50%以上。
水资源短缺还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缺水的农作物往往口感不佳,营养成分也会受到影响。比如,缺水的苹果可能会果实偏小,甜度不够,储存期也会缩短。这对于农民的收入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一些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区域可能会因为缺水而不得不放弃种植,从而改变整个农业的种植结构。
三、解决问题
(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推广作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迫在眉睫。目前,有多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供选择。
滴灌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先进技术。它就像给每一株农作物都安装了一个微型的“输液管”,通过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地、精准地滴入农作物的根部。这种灌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据测试,滴灌的水有效利用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一些干旱地区的果园里,采用滴灌技术后,不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果实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新疆的一些红枣种植园,滴灌技术的应用使得红枣的亩产量提高了20%左右,红枣的含糖量也增加了不少。
喷灌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它通过喷头将水喷洒成细小的水滴,像降雨一样均匀地洒在农田里。喷灌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天气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与传统的漫灌相比,喷灌可以节约30% - 50%的水资源。在一些大型的农场里,喷灌技术的应用既提高了灌溉效率,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比如,在内蒙古的一些草原牧场,喷灌技术被用于灌溉牧草,不僅保证了牧草的生长,还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使得有限的牧场资源能够养活更多的牲畜。
(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
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首先要让农民了解它的优势和重要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演示等方式,向农民普及节水灌溉知识。在一些农村地区,可以组织农民观看滴灌和喷灌技术的演示视频,让他们直观地看到这些技术是如何节约用水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到农村进行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讲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及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 政策支持与补贴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对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民给予支持和补贴。比如,对购买滴灌设备和喷灌设备的农民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降低他们的使用成本。在一些地区,政府还可以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田给予税收优惠或者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就像在以色列,政府对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补贴和优惠政策,使得滴灌技术在以色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色列也从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成为了农业节水灌溉的典范。
3. 技术服务与指导
除了宣传教育和支持补贴之外,还需要为农民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建立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为农民在节水灌溉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当农民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在一些山区农村,由于地形复杂,滴灌和喷灌设备的安装可能会遇到困难,技术服务团队可以深入到山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农民设计合适的安装方案,并进行现场指导。
(三)成功案例分享
在我国的甘肃地区,曾经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省份,农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但是,近年来,甘肃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甘肃的一些干旱地区,通过推广滴灌技术,将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到了极致。原本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农作物产量逐年提高。而且,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还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比如中药材种植和设施蔬菜种植等。这些特色农产品不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在国外,埃及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但埃及通过大力发展滴灌技术,在尼罗河流域实现了高效的农业灌溉。埃及的滴灌技术不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使得埃及在沙漠农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四、总结
水资源短缺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来说,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推广作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应对水资源短缺挑战的有效途径。通过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加强宣传教育、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等措施,我们可以在节约水资源的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开源节流”,在寻找新的水资源来源的我们要更加注重节约用水,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实现农业的繁荣发展,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应对水资源短缺挑战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