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浩志
南京购房新政:以旧换新补助近日,南京发布住房以旧换新补助活动,购房人最高可获1%补助。1%看上去很少,但大家要注意,房子不单是消费品,更重要的是资产。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当你到银行存钱时,立即给予1%的额外奖励,这种吸引力是否大不相同了?

图片源于网络
购房补贴政策其实由来已久,但这种以旧换新购房补贴还是第一次。以往的购房补贴,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比如某些城市想吸引高端人才给予购房补贴,本质上是为城市产业布局着想。是政府财政支持产业的一种行为。而南京的这个购房以旧换新,则是针对多数群体的,属于刺激消费行为。以往买房直接给补贴是不可想象的,就等于直接发钱。但由于前段时间已经把购房纳入到消费领域,所以也就开始套用“刺激消费政策”了。所以也就有了你只要愿意拿钱“投资”房产,政府直接给钱鼓励。
不过这个补助也是有总额限制的。首批政府补助资金达1亿元,实行总量控制。如果按套均价格300万计算,则每户平均获得补助3万,1个亿大概可以补助3300个家庭。这个额度大概不到南京新房一个月的成交量。当然,能拿到这笔钱必须参加以旧换新,具体落地有什么细则仍需观察。
但我想强调,南京这次算开了头,真正把住房当成了消费品给予补贴,应该能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而其他城市后续可能还会想出各种新的招数刺激楼市的需求。
开窍了,保障房有了正确的打开方式我最近在帮广州的保障性住房录制宣传片,对比了一下其他城市不同版本的保障性住房,尤其是配售型,几乎都是一个思路。总体上是学习新加坡的“组屋”模式,放弃了之前被诟病的,买保障房竟然能获利的限价房模式,经济适用房模式。也放弃了市场接受度较低的共有产权房模式。
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几个特点:
1、价格比较低廉,大概是同区域商品房的一半价格。位置也不错,不会是偏远郊区,通常有地铁覆盖,周边基本生活配套都比较齐全,不会是“鸡肋”。
2、优先保障特定的群体,或者是城市户籍居民,或者是特定人才。至于新市民,尤其是外来年轻人的普通人才,按目前各地方财力和保障房建设速度,暂时是没有能力覆盖到这个群体;
3、仅在体系内流动,只能卖给符合条件的人或者政府回收。不可市场化,不能按市场价进行转让。所以买保障房的家庭虽然买的便宜,但也不可能因此获利。
至此,我个人认为,关于住房民生保障工作,总算摸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过去20多年,我们曾经希望商品房房价足够低,能够承担保障房的任务,结果反而导致了调控目标相互矛盾,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困难。也曾经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结果是形式主义占主导,大批偏远闲置,空置,滞销项目出现。而今新的模式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科学的,可行的,市场可接受的。尽管刚刚起步,总量还不大,覆盖群体还不够多。但相信按这个思路走下去,会让更多居住相对困难的家庭获得改善的机会。
至于对商品房市场的影响,我认为基于总量目前还不大,所以未来五年应该都不会有明显影响。五年之后则看新增供应速度,就算有影响,影响的也是初次置业的刚需产品为主。
好[点赞]大家赶紧去南京抢房去!买房爱国!把钱花光为国争光![鼓掌][鼓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