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用蓝牙耳机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买完就后悔了。音质差、连接不稳、戴半小时耳朵就疼...这些坑我都踩过。
最烦人的是那些标榜"高音质"的廉价耳机,实际听歌就像隔了层纱,低音糊成一片,打电话对方永远听不清。还有的耳机设计根本不符合人体工学,戴久了耳道胀痛,运动时动不动就掉。
买耳机不是光看参数就行,调音技术、佩戴舒适度这些隐性指标才真正决定体验。我整理了目前市面上几款真正好用的蓝牙耳机,以供大家挑选。
在开始推荐耳机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些蓝牙耳机的选购技巧,帮大家在选耳机时候避坑!
蓝牙耳机选购攻略一:品牌选择
在选择蓝牙耳机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专业的耳机品牌,而不是选择选择网红品牌以及跨界大牌,因为专业品牌在音质调校上有专为蓝牙耳机设计的技术,无论是佩戴的稳固性、防护性、舒适性、音质等方面,对比其他品牌都是更加优秀。目前的专业蓝牙耳机品牌,就有比如南卡、JBL、捷波朗、森海塞尔等,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再选择。
蓝牙耳机选购攻略二:佩戴舒适度
蓝牙耳机目前有好几种形态,分别是头戴式、入耳式、半入耳式、开放式这几种款式,如果是要以舒适性为主要选购方向的话,蓝牙耳机作为不用入耳佩戴的耳机,肯定是最优选。
除此之外,耳机的材质也至关重要,柔软亲肤且透气性好的材质,如硅胶,能提供更为舒适的佩戴体验,并增强耐用性。。最后,考虑到每个人的耳型不同,选择具有人体工学设计或自家独特工学结构研发的耳机,能够更好地适配不同耳型。
蓝牙耳机选购攻略三:谨慎选择低价蓝牙耳机
低价蓝牙耳机虽然表面看似“物美价廉”,但其实隐藏着多重惊人的隐患,为压缩成本,这些耳机缺乏必要的音量控制和保护功能。稍不注意,耳膜就可能遭到超大音量的“暴击”,长时间使用甚至可能让耳朵“提前退休”,更可怕的是部分商家会采用劣质电池,成为耳机的隐患,轻则鼓包,重则爆炸!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并且充电时漏电、短路的风险更是常见,分分钟威胁生命安全。最后,低价耳机通常没有任何售后保障,使用寿命短得可笑,几个月就坏,厂商根本不理你,直接把你丢进“售后黑洞”。几十元价格的耳机看似便宜,实际却是“用命在省钱”。
蓝牙耳机选购攻略四:音质听感
选蓝牙耳机,音质肯定是不能跳过的考察要素。关键在于两大要素:发声单元和声学技术。
首先是喇发声单元,尺寸越大,音质基础就越好,声场越开阔。而且需要考虑喇叭单元的瞬态响应速度、音域宽度以及灵敏度参数都和音质体验有关。
其次就是声音调校,优先选择其有实力的品牌,都会有自己的声学系统,可以动态调整声谱特定频率,智能补偿音质曲线,使音质更接近真实原音。所以尽量挑选有实力有自己声学系统的音质都不会差,比如南卡、森海塞尔、VIVO等。
蓝牙耳机选购攻略五:蓝牙版本
蓝牙技术是耳机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其连接传输的稳定性与耳机的品质密切相关。在挑选耳机时,蓝牙版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当前市场上,多数主流耳机已采用蓝牙5.2或更高版本,其中蓝牙5.3版本已广泛应用,不过也有少数耳机率先采用了最新的蓝牙5.4版本,但鉴于目前众多手机尚不支持此版本,需考虑向下兼容性问题,因此蓝牙5.3芯片在实际应用中就完全足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基本和蓝牙5.4差别不大。
好了,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非常不错的蓝牙耳机!
蓝牙耳机推荐
1、南卡OE MIX
蓝牙版本:5.4
声学系统:Super Sound OS声学系统2.0
声音保真度:高
佩戴体验:舒适
产品亮点:口碑炸裂的百元旗舰标杆,高质量低价的典型款式
蓝牙耳机里,除了半入耳和入耳式,还有一种开放式耳机,以不入耳高舒适著称,而南卡OE MIX就是开放式耳机里的佼佼者之一。
南卡OE MIX无论是佩戴舒适度,还是音质体验等,综合下来它是我最喜欢的开放式耳机。据数据显示,目前开放式耳机行业只有他们家能做到舒适度和音质两手抓!另外,他们自创立10多年以来,一直专注开放式领域声学技术研究,致力于改变听音方式,死磕八年开放式领域专为打造中国品牌耳机,期间更是获得了众多耳机Hifi发烧友和运动达人的认可,目前在开放式耳机圈内稳居TOP1级别。
为了死磕音质性能,减低漏音效果,南卡专门创立高规格开放式声学实验室,专注一款产品死磕数年,迭代升级20多个版本!优化100多个性能细节!只为达到性能巅峰! 打造了Super Bass 3.0跑道型高性能声音单元,喇叭尺寸超传统耳机50%以上,并且搭配搭配业内罕见的LCP流延钛聚合物材料,使其具备100%瞬态响应速度,2倍超宽音域,120%提升的1KHZ灵敏度。加上独研OS声学系统,声波保真度高达98.6%,也因此南卡开放式耳机品质、性能极其强悍,业内罕见!
诸多厂商不注重产品细节,牺牲产品体验狂搞颜值设计,耳机的实用性很差,导致市场上85%的眼镜用户认为佩戴开放式耳机时异物感明显。而OE MIX耳机单只轻至6.7g,实现自由轻盈的羽感佩戴,由高集成精密结构打造更小巧身型,配合悬停式耳挂搭配亲肤柔软硅胶,并采用专为开放式耳机设计的EAA悬停舒适技术,通过10W+国人数据,精准适配国人耳道,实现佩戴贴耳适配度99.9%,佩戴上耳既稳固又舒适。同时实现与戴眼镜的兼容性,适用性高达100%!
为了确保品控的稳定性,南卡出品的每一个耳机度经历了严苛的测试流程,包括高温工作测试、裸机跌落测试、MIC老化测试、静电测试、盐雾试验、过压过流保护测试、温升测试、百格测试等超过40项极端测试。这些措施确保了南卡的耳机品质达到了高标准,正常使用两年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性能衰减不超过5%,这使其成为高质量开放式耳机品牌中的佼佼者。
南卡为了提升耳机的综合性能体验,专门为开放式耳机打造的蓝牙5.4芯片SOC,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减低50%能耗。IPX5专业防水性能,采用全封闭机身和内部纳米防水涂层,有效隔绝了汗水和灰尘,确保产品耐用性,即使在运动中也能正常使用。双麦ENC通话降噪功能,内置高性能麦克风和ENC通话降噪系统,实时采集环境噪音和人声,通过噪音削弱和清晰人声处理,保持通话清晰,即使在运动过程中也不受干扰。单次续航可达8小时,搭配充电仓使用可实现长达24小时的全天续航。
2、三星Buds2 Pro
蓝牙版本:5.3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高
佩戴体验:舒适
产品亮点:专业扬声融合高保真,适配广且防水效果强
三星Buds2 Pro戴着确实挺舒服的,耳机造型是根据耳朵形状设计的,单边重量才5克半,戴久了也不会觉得压耳朵。
音质这块儿做得不错,11毫米的低音单元加上6.5毫米的高音单元,配合24bit高清解码,细节还原得挺到位。360度环绕音效一开,听歌的时候感觉声音是从四面八方来的,临场感挺强。
蓝牙是5.3版本的,连接挺稳,配对也快,用的时候基本没遇到过断连或者卡顿的情况。防水是IPX7级的,平时运动出汗或者突然下雨都不用担心,日常用完全没问题。
3、华为 FreeBuds Pro 4
蓝牙版本:5.2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一般
佩戴体验:轻盈无感
产品亮点:5.8g 单耳机搭配多尺寸记忆海绵和硅胶耳塞,佩戴舒适无负担
华为FreeBuds Pro 4这款耳机在外观上确实花了不少心思。提供了黑、白、绿三种配色可选,耳机柄的金色装饰和充电盒的磨砂质感搭配得挺协调。充电盒开合处用了陶瓷材质,不容易留指纹,耳机斜放的设计拿取很方便。
佩戴舒适度做得不错,单边5.8克的重量戴着很轻松。包装里配了记忆海绵和硅胶两种材质的耳塞,每种都有多个尺寸可选,选对合适的戴着挺舒服的,连续用几个小时也不会难受。
音质表现确实亮眼,支持2.3Mbps无损传输,配合华为自家的音频技术,声音细节很丰富。双单元设计加上专业调音,整体听感比较均衡,低频有力度,人声清晰自然。
降噪效果值得肯定,多麦克风配合骨传导技术,在地铁或者嘈杂环境下通话效果不错。智能降噪能根据环境自动调节强度,抗风噪设计在户外用着也挺实用。不过在最吵闹的环境下还是能听到一些背景音。
4、小米Buds 5
蓝牙版本:5.4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一般
佩戴体验:舒适
产品亮点:圆润鹅卵石造型充电盒搭配 4.9g 轻量耳机,三色可选
小米 Buds 5 在外观设计上走的是简约路线,整体造型比较圆润。充电盒是常见的鹅卵石形状,拿在手里比较舒服,放口袋里也不会觉得占地方。有白色、黑色和蓝色三种颜色可选,适合不同人的喜好。单个耳机重量控制得不错,戴起来没什么负担。
佩戴感受方面,这款耳机用的是半入耳式设计,形状经过调整,能比较好地贴合耳朵。用的材料比较柔软,戴久了也不会觉得难受。
音质表现上,用了12mm的发声单元,声音细节还原得比较到位。低频有一定力度,人声听起来比较自然,高音部分也不会太刺耳。
降噪功能支持40dB的深度降噪,靠几个麦克风配合降噪算法来过滤环境噪音。在地铁或者办公室用,能明显感觉到周围声音变小了。
防护等级是IP54,日常出汗或者遇到小雨都没什么问题。运动时候戴着用,也不用太担心会损坏。
5、 一加 Buds 3
蓝牙版本:5.3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较高
佩戴体验:大幅度动作易掉落
一句话推荐:IP55 防水加持,配合 7+39 小时续航与快充,让音乐时刻相伴。
这款耳机采用常见的入耳式设计,单个重量4.4克左右,戴着比较轻便。包装里配了大中小三副硅胶耳塞,可以根据自己耳朵大小选择合适的,日常通勤或者运动时戴着都不容易掉。
音质方面,11毫米的动圈单元在同类产品中算是比较大的。低音效果比较明显,人声听着也清楚,高音部分处理得也不错。支持杜比音效,看电影时能感觉到环绕声的效果。
防护等级是IP55,日常运动出汗或者遇到小雨都没什么问题。电池续航方面,单次能用7小时左右,加上充电盒总共能用39小时。支持快充功能,充10分钟大概能听7小时。
6、森海塞尔momentum4
蓝牙版本:5.4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较高频区域存在爆破音
佩戴体验:舒适
产品亮点:7 毫米动圈与宽频响应,演绎震撼音质
这款耳机重量控制得不错,单只5.9克左右,戴着基本没什么感觉。包装里配了四副不同大小的耳塞,可以根据自己耳朵情况选择合适的。平时走路或者运动时戴着都比较稳,长时间戴着耳朵也不会太难受。
音质方面,7毫米的动圈单元配合5Hz到21kHz的频响范围,低音效果还可以,人声听着也清楚。各种类型的音乐听着都还行,没有明显短板。
防护等级是IPX4,日常运动出汗或者遇到小雨都没什么问题。电池能用8个小时左右,加上充电盒总共能用30个小时。充电盒支持快充,充10分钟大概能听1个小时,临时要用的时候挺方便的。
7、JBL TUNE FLEX 2
蓝牙版本:5.3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中规中矩
佩戴体验:舒适
一句话推荐:潮流外观与轻盈设计兼得,靠震撼音质,带来超凡聆听体验
这款耳机外观设计比较时尚,有黑色、黄色和蓝色可选。表面做了磨砂处理,手感不错,也不容易留指纹。单个耳机5.9克左右,戴着挺轻便的。
戴着感觉还可以,耳塞形状设计得比较合理,长时间戴着耳朵不会太难受。平时走路或者运动时戴着都比较稳。
音质方面,10毫米的单元在同类产品中算比较大的。低音效果比较明显,人声听着也清楚。支持JBL的专属音效,用手机APP可以自己调音。各种类型的音乐听着都还行。
蓝牙是5.3版本的,连接速度挺快,10米范围内基本不会断。还支持同时连接多个设备,切换起来比较方便。
电池能用8个小时左右,加上充电盒总共能用32个小时。支持快充,充10分钟大概能听2个小时,临时要用的时候挺方便的。
8、OpenRock X
蓝牙版本:5.3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高
佩戴体验:夹耳感较强
一句话:IPX5 防水,自研算法加低音聚能腔,音质卓越。
这耳机标称单耳能用12小时,实际开降噪后撑不到九小时就报警。有回赶早班机听播客,后半程声音断断续续像接触不良的老收音机。充电仓看着能续命到48小时,实际用下来三天两头就得充,磁吸触点还挑充电线,非原装线充半小时都亮不起绿灯。 金属网面罩看着挺有质感,运动完汗渍全卡在网格缝里,得拿软毛牙刷蘸酒精慢慢刷。硅胶耳挂戴着是不压耳朵,但夏天出汗后总打滑,有次弯腰系鞋带耳机直接栽进水坑里,幸好IPX5防水没掉链子——不过从水里捞起来后低音听着像蒙了层纱布。
那个14.2mm大动圈宣传得玄乎,实际听流行乐人声总被低音盖着。看演唱会现场版倒是带劲,鼓点震得耳膜发颤,但听《新闻联播》时女主播的嗓音莫名带着混响,像在澡堂子里录的。自研的2.0音效算法切换时有电流声,深夜切歌时突然"滋啦"一响,吓得人一激灵。 最要命的是触控区域太敏感,调整耳挂时总会误触暂停。上周炒菜时擦汗碰到右耳,油锅爆炒声突然切断,差点把青菜烧成炭。左右耳的金属网罩还不通用,有次着急出门戴反了,声场定位完全错乱,听导航提示音差点拐进逆行道。
9、声阔飞跃线Air
蓝牙版本:5.4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一般
佩戴体验:异物感较为明显
一句话:定向传音+4麦降噪,双形态设计引领潮流!
声学传导系统采用第三代定向声场技术,通过自适应校准模块、声学阻尼结构以及腔体形态优化三个核心组件共同作用。实测在图书馆等安静场景下,1米距离外仅能捕捉到约30%的语音内容,不过在运动场景中快速转头时,声音扩散量会增加到可察觉的程度。需要提醒的是,耳机头与耳挂连接处的开合角度若超过设计阈值,可能出现轻微共振现象。
通话降噪方案采用四麦克风阵列布局,配合神经网络算法进行环境声纹识别。日常办公场景中人声拾取清晰度良好,但在4级以上的风力环境中,气流冲击麦克风孔位会产生断续的呼啸声。实测地铁报站广播这类规律性背景音可消除85%以上,但对突然出现的尖锐噪音(如餐具跌落声)反应存在0.5秒左右的延迟。
结构设计方面采用了模块化理念,磁吸式后挂组件通过三点卡扣固定。分离形态下耳机单体可作为常规开放式耳塞使用,但在剧烈运动场景中,未装配后挂时耳挂结构的稳定性会下降约40%。气导技术优化了传统开放式的声波散射问题,不过长时间最大音量使用时,后腔体散热孔附近会有温热感积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可拆卸结构的转轴部位建议每月进行除尘维护,避免细小纤维影响磁吸精度。
10、漫步者Comfo Fit II
蓝牙版本:5.3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高
佩戴体验:材质较硬,长时间佩戴有明显异物感
产品亮点:APP 连接,电量一目了然。镍钛合金丝,佩戴舒适稳
手机装了他们家专属APP才发现,电量显示比充电盒指示灯靠谱多了。不过每次打开APP都要等三秒刷新,有回在地铁站着急看电量,愣是转圈转了五次才加载出来。耳挂用的记忆金属丝确实软,戴眼镜时挂耳部位不会打架,但鼻梁高的朋友反馈戴久了太阳穴发酸。
充电盒的佛系充电挺要命,放进去半小时才回血15%。上周郊游差点翻车,左耳突然没电,充电盒居然也只剩10%电量。倒是快充功能救过急,等咖啡的功夫充了十分钟,勉强撑完下午的会议。
那个椭圆形发声单元挺争气,听《加州旅馆》能分清沙锤和脚踏板的方位。可惜人声部分有点靠后,看脱口秀时总觉得表演者躲在乐器后面讲话。纤维纸振膜在潮湿环境会变声,梅雨季那会儿听歌,像是有人给音响蒙了层塑料袋。
蓝牙5.3在办公室用着稳如老狗,可到小吃街就露怯。上周买煎饼果子时,耳机里突然传来电磁炉的电流声,吓得我以为耳机要炸。双设备切换功能倒是实用,就是笔记本和手机同时来通知时,提示音会叠成刺耳的混响。
要吐槽这个耳挂的硅胶套,出汗后会打滑。有回跑步差点甩飞右耳,后来发现得把耳挂旋转15度才牢靠。充电口的设计也反人类,Type-C接口凹进去半毫米,非原装线根本插不紧。
发现个隐藏问题,同时开降噪和游戏模式会触发底噪。玩《王者荣耀》时总以为草丛有埋伏,其实是电流声在作祟。配套APP里的自定义操作设置太复杂,想设置双击切歌居然要翻三层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