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劳动争议,就立刻有一批公司跳出来哭弱,宣称任意一个员工,劳动仲裁一申请一个准,肯定打爆公司,公司方面无论怎么做都是输。接着就要求下个版本立法的时候削弱劳动者。
但作为一个有头脑的打工人,你肯定不相信员工真的比公司强。
1.从法律规定看谁更强势
如果存在利益冲突的两方,其中一方太弱,立法者就会加强其中弱势的一方。《劳动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劳动合同法》第一条也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可以看出,两部法律都是基于保护劳动者而制定。此外,各种部门规章、地方规定都是在加强对劳动者一方的保护。所以,劳动者一方不仅是一次被加强,而且是持续多次被加强,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劳动者一直被用人单位碾压。
2.从数据看谁更强势
虽然有各种法律规定的加持,劳动者在纠纷中的胜率却依旧没有提高。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劳动者的胜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5.18%,23.96%和22.92%。
值得一提的是,人社部公布的数据只包括了启动维权程序后被记录在案的劳动者。实际情况是,很多被侵害权利的劳动者认为自己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也没有预先做过准备,无法在与公司的对抗中取胜,因此直接放弃通过法律手段维权。这种公司不战而胜的情况不在少数,却不会被统计在数据内。考虑到这层原因,劳动者对公司的胜率甚至低于统计数据。
3.劳动者为什么打不过公司?
首先,虽然各路媒体宣传都提倡员工遇到权利被侵害的情况,要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但是法律的武器,很多人根本拿不起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公司对员工进行劝退,员工最终也确实离职。普通人都知道,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是2N个月工资的赔偿。但相同的事实,员工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公司进行沟通,却可以获得不同的结果。已有的案例中,基于类似的员工被劝退的事实,裁判结果却不一致,有的支持N,有的支持2N。这些情况也证明,即使有法律规定,员工一方不知道如何具体运用,也无法获得法律的保护。(如何应对公司劝退将在此后更新的文章中详细介绍)
其次,随着劳动纠纷数量的增加,不仅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提高,公司一方的法律意识也提高了。此前不签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让员工离职等直接违法的情况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尽量符合法律规定的操作手法。同时,虽然法律有尽量偏向劳动者利益的规定,但有一个领域,劳动法无法进行干涉——公司的自主经营权,具体体现就是公司制定的各种内部制度。公司一方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完善内部制度的情况下,通过一环扣一环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违反劳动法规的情况,也使劳动者难以提出对公司不利的证据。
劳动纠纷案件数量年年增加,反映出的不光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的提高,也反映出双方的矛盾增多。但劳动者千万不能以为有法律依据,公司就会自动认输。建议各位聪明勤劳的打工人在感到权益受损时,就可以开始准备可能的纠纷,避免被打个措手不及。
关注,学习持续更新的劳动法律实用知识。
为什么一定要工人去呢?你们的工作不就是查这些的吗?你们来不更加亲民吗?
所以你是觉得外企好,还是民族企业好???[得瑟]亲戚最坑亲戚,华人最坑华人。
不能相信鳄鱼的眼泪,更不能相信周扒皮南霸天刘文彩的眼泪
这是一个悲伤的笑话
让公司自己举证,去掉员工自己举证。正常是,公司逼迫我离职,我告劳动局。那仲裁是需要你自己举证,公司怎么逼迫你离职的证据的。而假如改成,员工高公司逼迫离职,让公司来举证,你没逼迫员工离职的证据。这样一来,胜率大大提高
我被公司无理由辞退,谈判时候公司人力也承认是属于无理由裁人,他说只是想跟我协商解决,我不同意,然后就开除。劳动仲裁,我赢了。公司私下找人跟我聊,愿意按八折仲裁结果金额给我,我不同意的话就继续一审二审,拖我个一两年,他们放话说反正他们有法务部有的说时间。
散了吧
劳动者是弱势群体,公司可以转移财产,最后执行不到钱。
小编你自己看看你贴出来的数据,劳动者胜诉率只有20多?22年两会里公布劳动者的胜诉率是88%,这个可以随便搜索的。
个人才是弱势,群体那有弱势的?群体都弱势还群体个啥?
公司没年假,没高温补贴,工资一部份银行,一部份现金,平时加班没加班费,星期六天不打卡,签名登记为加班。谁要把这个破了,绝对比抓缅甸海波还难一百倍
取消劳动局,取消劳动法,取消工会,没用…
什么时候有钱的是弱势群体了?咋想的
公司或者企业弱势群体,笑死我了……
钱在谁手里,谁就是强势群体
主要是违法成本低,企业就想钻空子,敢于冒险,不交社保,查到了,大不了补交,查不到就省一大笔钱。如果查到不交社保,直接罚欠缴金额的十倍罚款,看哪个企业敢冒险。
建议工人成立工会
主要是时间,一件小事证据确凿非要拖个半年一年,他们上班七小时
有一个同事,去年被外资公司无薪解雇,起诉用了一年的时间最后拿到2N+1。你说难不难。
标题给力
关键是官司赢了还是应该给的那点钱公司一点惩罚都没有,公司官司输了就要5倍10倍惩罚赔偿。这样公司就喊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