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向欧盟抛出“能源威胁”:要么购买价值3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要么承受高额关税。随后,欧盟委员会宣布对美实施两轮反制关税,一场贸易战的硝烟已弥漫大西洋两岸。这场博弈背后,是特朗普的“强买强卖”逻辑与欧洲集体反击的碰撞,而结局正因双方的步步紧逼逐渐清晰。
特朗普的“能源威胁”并非突发奇想。他多次强调,美国与欧盟的3500亿美元贸易逆差“必须消失”,而解决方式简单粗暴——强迫欧洲购买美国能源。在他看来,欧盟对能源的刚性需求是谈判的筹码:“他们需要能源,也必须从我们这里买。一周内就能抹平逆差!”但欧盟显然不吃这一套。
就在特朗普喊话的同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宣布,欧盟将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轮对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覆盖钢铁、铝、钻石甚至牙线等280亿美元商品。这种“以牙还牙”的姿态,直接回击了特朗普的施压。
特朗普的能源牌看似强势,实则暴露了美国经济的软肋。美股因关税政策连续暴跌,甚至因一则“假新闻”上演过山车行情——市场对关税的恐慌已蔓延至资本层面。尽管特朗普将关税比作“治病良药”,但62%持有股票的美国民众正承受财富缩水的痛苦。
反观欧盟,其反击策略兼具精准与克制。一方面,关税清单避开波旁威士忌等敏感商品,避免激化民间矛盾;另一方面,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零关税换零关税”方案,试图以汽车和工业品关税互免缓和局势。然而,特朗普直接驳回这一提议,称“必须先买3500亿能源再谈”。
尽管双方公开表态强硬,但私下接触从未停止。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已有70个国家与白宫接触谈判,包括日本和部分欧盟成员国。而欧盟内部文件显示,其反制关税中部分商品(如大豆)的征税时间推迟至12月,为谈判留出窗口期。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对欧盟汽车关税的微妙态度。他承认欧盟已将汽车关税降至2.5%,甚至可能归零,但仍指责欧洲通过“技术标准”设置非关税壁垒,例如严苛的环保法规和安全认证。这种“既要市场开放,又要规则主导”的双重标准,正是美欧矛盾的深层症结。
贸易战的代价正在显现。全球股市经历“黑色星期一”,美股一度因“暂停关税90天”的假消息反弹,但白宫辟谣后再度暴跌。欧盟同样承受压力,德国DAX指数单日跌幅超4%,法国CAC40指数跌近5%。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推行“美国优先”,一边被曝在佛罗里达高尔夫度假村举办高价筹款活动,两天内吸金超2000万美元。网友嘲讽:“普通人在股市亏钱,总统却在数钞票”。
目前局势存在两种可能:
短暂休战:若欧盟在4月9日表决中暂缓反制,或美国在能源采购量上让步,双方或重启“零关税”谈判,但这种可能比较小。
螺旋升级:关税叠加导致供应链断裂,全球通胀加剧,最终迫使美联储降息救市,但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经济衰退。而出美之外的其他国家,很可能会抱团取暖,导致全球形成两大阵营。这种可能性比较高。
你认为美欧贸易战会走向何方?是特朗普的“能源大单”逼欧盟低头,还是欧洲的反制关税让美国先妥协?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不出三月欧美会谈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