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开赛事举办目录,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

中年人(30-55岁之间)是马拉松的主力军,这类人群往往既有钱又悠闲,有能力为马拉松这类运动投入时间和金钱。同时长跑运动也能给人带来健康和快乐,中年人的慢性病如三高等比例居多,而这些慢性病最怕的就是有氧运动,所以中年人迫切的需要运动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态。

“跑完一场马,爱上一座城。”这几乎是所有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初衷,因为一场马拉松是宣传本城市的绝佳机会。所有城市的政府都不会放弃和放过!

我们拿2024成都马拉松来举例子:从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出发,一路跑过春熙路、天府熊猫塔、望江楼公园、新华公园、四川大学博物馆、天府大道、中国-欧洲中心,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不知道大伙有没有注意到?其实这条比赛线路,原本就是一条精心打造的“城市展示路线”。赛道里,参赛者们争前恐后,竞争激烈;同时赛道外面沿途的风景,你还能看到这座城市在快速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当然,就更不用说赛道沿途各个补给点的成都本地特色美食(火锅、凉面、番茄鲜汤、钵钵鸡、担担面、卤猪脚、卤猪耳朵等等等等,真心硬核无敌!甚至还有沿路的拉拉队的音乐、舞蹈等等,让运动员全方位立体式的体验和感受成都这个城市,留下深刻的记忆和回忆)

一首《成都》火了赵雷,火了玉林路小酒馆,火了成都这个千年之城。
一首民谣,听见一座城;一场马拉松,记住一座城,爱上一座城。

不仅仅如此,马拉松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效益。报名费(普通城市马拉松的报名费在200元左右,大型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报名费可能更高,甚至能达到50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1场马拉松有20000名选手,仅报名费一项就能有400-1000万元左右的收入)、赞助费(冠名赞助商、官方合作伙伴、供应商等商业赞助)、转播费(赛事的电视转播权、网络直播权等)、广告费(如果赛事有较高的关注度,那么赛事现场的广告位和广告收入也会相当可观)等,是马拉松赛事本身的直接收入;而跑者、观众、各类相关机构人员的到来,带来的是交通、住宿、餐饮、旅游等方面的间接收入,以及赛事纪念品、比赛装备等赛事周边的零售收入。

据统计2024无锡马拉松就创造了高达2.83亿元的效益。在这近3亿元的GDP里面,餐饮、住宿两项分别就贡献了1.27亿元和1.17亿元。这样的经济效益,是任何城市都会去争取和珍惜的!谁不爱呢?

同时,而举办一场大型马拉松赛事需要这座城市拥有强大的协调、组织、保障能力,这也是对城市综合能力的集中检阅。也是一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体现!说直接点,更是一场不错的亮点式的政绩!!(当然,也有体验感比较差的城市甚至被点名批评的,比如2024年的LZ马拉松,)